雙方為此爭執不下,于是鬧上法庭,在法庭上,李某出示借條原件進行質證時,該借條:長20cm,寬16cm,有幾條明顯的折痕,左下角缺損,缺損面積約占借條的四分之一,缺損部分成梯形狀,高8cm,上邊長8cm,下邊長4.5cm,缺損邊緣糜爛,除“此、某甲、2007年7”幾個字所在地方稍微有注水的痕跡外,其他地方均保持完好。李某對借條的缺損是這樣解釋的:由于劉某拒絕還款,他將借條折疊后長期放在褲后袋或衣袋中以便向被告催討,導致借條被汗水浸濕而缺損。
【判決】
法院經審理后認為,李某對借條缺損的解釋是,由于他將借條折疊后長期放在褲后袋或衣袋中以便向被告催討,導致借條被汗水浸濕而缺損。
按照生活常識,借條折疊后放在衣(或褲)袋中,汗水也只能慢慢地滲透,這樣,借條第一層達到糜爛的程度,汗水必然要滲進借條的第二層,甚至第三層,可是,本案中的借條除缺損部分,其他地方基本保持完好。李某對借條缺損原因的解釋不符合常理,沒有說服力,確實難以令人置信。李某是借條的持有人,沒有妥善保管,導致借條缺損,現對借條的缺損又無法自圓其說,應承擔不利后果。因此法庭依法對劉某提出的已歸還李某25000元的事實予以確認。
宣判后,雙方當事人均沒有提出上訴。
【評析】
本案的特殊之處在于:被告提出其已歸還原告25000元,由原告在借條的左下角注明。但被告無法提供已付款的證據,借條的左下角也已缺損。如果法官不運用日常生活經驗法則便無法判斷被告陳述的真實性。
所謂日常生活經驗,在西方自由心證制度中的傳統表述方式是“經驗法則”。它是指法官在其日常生活中認識和領悟的客觀事物之必然聯系或一般規律,具有普遍公認或不證自明的性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民事訴訟證據的若干規定》第六十四條規定:“審判人員應當依據法定程序,全面、客觀地審核證據,依據法律的規定,遵循法官職業道德,運用邏輯推理和日常生活經驗,對證據有無證明力和證明力大小獨立判斷,并公開判斷的理由和結果。”這是我國首次以司法解釋的方式明確規定以經驗法則評判證據價值和認定案件事實。
在審判實踐中,日常生活經驗對于認定事實和適用法律具有重要的作用。通常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決定證據的關聯性。第二,決定證據的可采性。第三,發揮證據間的推理作用,減輕當事人的舉證責任,依法保護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第四,適用經驗法則有利于正確認定事實和公正作出裁判。第五,適用經驗法則有利于法官正確地理解和適用法律。
就本案而言,首先,法官運用經驗法則對本案事實進行認定,符合我國現行司法解釋的規定;其次,民事訴訟當事人所舉示的書證應當完整,如舉示的書證有缺損,舉證人應當給予合理的解釋,否則,該證據不能單獨作為定案的依據,舉證人要承擔不利的后果。原告對借條缺損是因汗水侵蝕的解釋,與借條的客觀現狀相矛盾,不能令人信服,原告又不能排除自己通過損壞借條,改變其證明內容的可能性,原告所舉示的借條在沒有其他證據印證的情況下不能作為定案的依據。因此法院駁回原告對被告劉某追討25000元債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強制拆遷?強制拆遷的種類和程序
2020-11-16律師事務所可以代理哪些案件
2021-01-28沒有辦理離婚登記簽訂的離婚協議財產分配有效嗎
2020-12-06以前的贍養費能主張嗎
2021-03-21哪些房產案件人民法院不受理
2021-03-23債權人申請債務人破產申請書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2-17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是用于支付農民工工資嗎
2021-02-07分期買的手機不想要了需要賠錢嗎
2021-01-17員工簽字又反悔 訴至法院被駁回
2020-11-16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是什么
2020-11-28保險人說明義務與免責條款效力之關系辨析
2021-02-04保險公司以不屬于事故項目拒賠未說明的條款有效嗎
2021-03-12職工在工作中自殺身亡的,能認定為工傷嗎
2020-12-02村民侵占耕地不給怎么辦
2021-01-30自留地與機動地的區別
2020-12-11土地出讓金繳納規定
2021-02-23劃撥土地能否贈與他人,劃撥土地贈與所需證件和資料有哪些
2021-01-07土地流轉合同要注意哪些地方
2021-02-11怎么查詢自己的房屋是否在拆遷范圍之內
2021-03-25什么是拆遷安置過渡期限
2020-1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