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本違約溯及力的問題
我國《合同法》第92條規定:“合同解除后,尚未履行的,終止履行。已經履行的,根據履行的情況和合同性質,當事人可以要求恢復原狀,具體說來:(1)返還原物;(2)受領標的物為金錢的,應同時返還自受領之日起的利息;(3)受領標的物有孳息的,也應一并返還;(4)應返還的原物因毀損丟失或其它事由而不能返還的,應按物的價值予以返還。
例外的,連續性合同的解除原則上無溯及力,常見的連續性合同主要有:租賃合同、借用合同、委托合同、雇用合同以及其它以使用或提供勞務為內容的合同,由于這些合同在內容上的特殊而無法恢復原狀,故這些合同的解除,就無溯及既往的效力。即合同的解除只向將來發生效力,解除并發生的給付行為有法律依據而有保持力,但尚未履行的義務被免除。
2、關于損害賠償
合同解除時能否請求損害賠償,請求何種損害賠償,各國立法有所不同,大體說來有以下幾種立法例:
(1)合同解除排斥損害賠償,即規定當事人在解除合同時不能請求損害賠償,若請求損害賠償 ,則不能解除合同,其立法理由為:解除是以使合同恢復到與訂立以前同樣狀態為目的,解除使合同關系溯及到成立時消滅,因不履行而產生的損害賠償也失去了存在的基礎,因而也不得不消滅。德國法是采取此立法的代表;
(2)合同解除與債務不履行的損害賠償并存,其立法理由為:因債務不履行而發生損害賠償,在合同解除前即已存在,不能以合同解除而變成不存在,法、日等國采取此種法例。
(3)合同解除與合同消滅的損害賠償并存,其立法理由為:合同既然因解除而就放棄了,就不應該在承認以其與合同所產生的債務不履行為理由的損害賠償,但對于信賴利益的損害,應依法賠償。瑞士債務法采取此種立法例。
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第115條與《合同法》第97條規定,合同解除并不影響當事人要求賠償的權利,同時為了切實保護過錯方的合同權益,合同解除時,除法律另有規定或者當事人另有約定者外,債權人可以請求損害賠償的范圍,不僅包括債務人不履行的損害賠償,而且包括因合同解除而產生的損害賠償,因合同解除而產生的所應賠償的損害一般包括:
(1)債權人訂立合同所產生的必要費用;
(2)債權人因相信合同能夠履行而準備所支出的必要費用;
(3)債權人因喪失同他人訂立合同的機會所造成的損失;
(4)債權人已經受領債務人的給付物時,因返還該物支出的必要費用。
:
勞動合同違約賠償
房屋租賃合同違約金怎么算?
怎么約定房屋買賣合同違約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租房合同范本是怎么樣的
2020-12-30征地價格多少
2021-01-09銀行卡被公安凍結銀行能解除嗎
2021-01-09怎樣的情況算是非法同居
2020-12-29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繼承權按照哪些序依次行使
2020-12-30雇傭關系賠償有免責嗎
2020-11-21待崗期間經濟補償金標準
2020-12-16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保險欺詐可以行政仲裁嗎
2020-11-07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旅游保險要注意六個誤區是什么
2021-02-11交通肇事跑路保險能賠嗎
2020-12-29交通保險理賠誤區有哪些
2020-11-22保險合同是實踐性合同嗎
2021-01-09公眾責任險附加條款內容是什么
2021-01-06林地的承包期限是多少年
2021-03-10集體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7拆遷時,門面房與普通住宅補償有什么不同
2020-11-09拆遷地區婚遷戶口可以遷嗎
20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