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假債權轉讓糾紛的類型有幾種
主要有:剝離前已受清償、真債權假合同、剝離前變現抵押物或扣押物、新貸還舊貸、法律上不能、轉讓后銀行又接受債務人清償而產生的糾紛。
從目前出現的虛假債權轉讓糾紛看,大致可歸納為以下幾種類型:
(1)剝離前已受清償。
剝離前債務人確已向銀行全部或部分履行,在某種情況下,如法院已執行,但由于銀行自身的失誤未能核銷,以致將本已受清償的債權轉讓。受讓人發現后形成糾紛。
(2)真債權假合同。
銀行在轉讓債權時,債權是真實存在的,但因借款合同等手續欠缺而偽造合同等借款手續。受讓人行使權利時,債務人不予認可,或即使銀行提供證據證明債權真實存在的,受讓人以與轉讓的合同非同一筆債權之由而要求銀行承擔責任而形成糾紛。
(3)剝離前變現抵押物或扣押物。
債權設定有抵押權,或債務人同意以物抵債,銀行通過對物的處置變現實現了部分債權。僅如此,與第1種類型并無不同,實踐中的情況是:由于銀行在變現時,大多與債務人未再訂立合同,故受讓人往往并不按銀行實際變現數額來請求,而是按抵押物所擔保的全部債權來認定虛假債權數額。在債務人同意以物抵債的情況下,受讓人則主張銀行接受了以物抵債,如未明確約定按變現價值確定抵債數額,則應視為是對全部債之沖抵。雙方就此意見分歧引起糾紛。
(4)新貸還舊貸。
銀行已通過新貸還舊貸的方式變更合同,但轉讓時失誤將舊貸手續作為債權依據交付,或舊貸手續本不規范,在審計檢查活動中為掩蓋不規范貸款,自行劃轉資金還舊貸,但未訂立新的合同,轉讓時仍將原手續作為債權依據。受讓人受讓債權后,以手續所表明的債權已清償之由對銀行提起訴訟。
(5)法律上不能。
債權轉讓前,因銀行原因造成債權難以實現,但轉讓時未明確說明。受讓人以銀行未盡義務之由要求銀行承擔責任。
(6)轉讓后銀行又接受債務人清償而產生的糾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房屋貼封條一般是多長時間
2021-01-17工程款支付流程是什么,工程款支付的違約責任是什么
2020-12-23沒有以夫妻名義同居構成重婚罪嗎
2020-12-06撤銷仲裁裁決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1-01-17民事案調解不成怎么辦
2020-11-08什么是回購房
2021-02-20怎么認定勞動合同變更是否合理
2020-11-09企業法定代表人是否有勞動關系
2021-02-03辭退老員工屬于非法辭退嗎
2021-03-22鞍山3級地震,地震是否屬于財產險理賠范疇
2020-12-26機動車保險的形式
2020-11-12雇人干活受傷用理賠嗎
2020-11-08交通事故誤工費保險公司賠償嗎
2021-01-26機動車第三者責任保險制度探討
2021-02-21土地出讓合同違約金過高怎么認定
2021-01-13非法轉讓土地要怎么處罰
2021-01-31劃撥土地可以辦理他項權證嗎
2020-12-31樓房拆遷補償多長時間能拿到
2020-12-30住改非拆遷的補償標準
2021-01-29鄭州宅基地建房拆遷如何補償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