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國刑責年齡規定有哪些反思
根據《刑法》第十七條?【刑事責任年齡】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險物質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
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周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因不滿十六周歲不予刑事處罰的,責令他的家長或者監護人加以管教;在必要的時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養。
第十七條?之一?【刑事責任年齡】已滿七十五周歲的人故意犯罪的,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過失犯罪的,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
刑事責任年齡制度的正當性根據是設定刑事責任最高年齡的依據。年齡的大小影響并決定辯論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有無及強弱,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的有無及強弱又決定意志自由的有無及程度,而意志自由的有無及程度決定刑事責任有無及大小。如將這一刑事責任鏈簡化,實際體現為一種年齡與刑事責任的實質性關系,即一定的年齡是承擔刑事責任的必要條件。這是刑事責任年齡制度的正當性根據。那么,年齡與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系呢?人的辨認和控制能力的變化呈現為發展→成熟→衰退的拋物線特征。
因此,無論是年幼者,還是年老者,都是屬于辨認能力和控制能力有缺陷的人。法的公眾認同要求是設定刑事責任最高年齡的社會根據。
首先,人性決定了普通公眾有寬恕年老者的內在要求。
其次,悠久的刑罰傳統是影響公眾內心要求的歷史因素。設定刑事責任最高年齡是“刑罰個別化”的內在要求。
刑罰個別化原則作為罪責刑相適應原則的派生原則,它要求對不同的犯罪人實施不同的刑罰,以盡量符合犯罪人和犯罪活動的具體情況,真正做到罪責刑相適應。邊沁指出:年齡、性別、等級、命運和許多其他情節,應該調整對相同之罪的刑罰。設定刑事責任最高年齡并不必然導致“犯罪”的增加。根據李斯特犯罪原因二元論的觀點,犯罪是由犯罪人的個人因素和社會因素共同使然。
據此,我們可以發現,年老者并不普遍具備這些犯罪決定因素。現行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并不能完全體現刑罰目的,有違刑法謙抑性原則。
首先,根據現行的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刑罰的特殊預防功能無以凸顯。如上文所述,年老者犯罪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其再犯的可能性將更小。
其次,根據現行的刑事責任年齡制度,刑罰一般預防功能的發揮也值得懷疑。雖然刑罰的一般預防功能是通過對一特定的犯罪人施用刑罰來威懾潛在的“犯罪人”而得到實現的,但其實現與否及實現程度并不必然與刑罰的嚴厲性成正比。相反,濫用刑罰將會使刑罰的效果貶值。
以上就是律霸網小編對該問題的回答,您有其他疑問歡迎移步律霸網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定金和訂金是一個意思嗎,哪個可以退
2021-02-21部隊士官多大可以結婚
2021-01-12民政局撤銷結婚證需要多長時間
2021-02-14律師函有什么法律效力,律師函有什么法律作用
2021-02-07職工持股會
2020-12-17怎樣變更監護人具備的條件
2020-12-192015年殘疾賠償金死亡賠償金與精神損害撫慰金標準
2021-03-25交通違章不處理會上征信嗎
2020-12-17女職工哺乳期能變更勞動合同嗎
2021-02-25簽訂投資擔保合同時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2-23合同已經達成怎么不成立
2021-02-13滿足什么條件才會注冊倉單
2021-02-02勞動爭議仲裁立案需要幾天時間
2020-12-30團體意外險和雇主責任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08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如何簽訂保險合同,怎么看懂保險合同
2020-11-20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保險人如何計算保險額
2021-02-20新保險法細化車險理賠時效涉及的問題有什么
2021-03-04什么是保險經紀人
2021-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