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回避規定(試行)》第五章管理與監督
第十三條對擬進入機關的人員和擬調整的人員應當依據本規定嚴格審查把關,避免形成回避關系。對可能形成回避關系的,應當予以調整。
對因婚姻、職務變化等新形成的回避關系,應當及時予以調整。
第十四條公務員必須服從回避決定。無正當理由拒不服從的,應當予以免職。
公務員應當主動報告應回避的情形。有需要回避的情形不及時報告或者有意隱瞞的,應當予以批評教育;影響公正執行公務,造成不良后果的,應當給予相應處分。
第十五條對個人、組織據實反映公務員需要回避的情況,有關機關應當按照管理權限及時處理。
第十六條各級公務員主管部門按照管理權限負責公務員回避工作的監督檢查。
對違反本規定的,有關機關予以糾正,并按規定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公務員回避制度,機制上有啥問題
我國公務員回避制度,產生的諸多問題,其有限的公務員回避方式,并未考慮適合我們的旨在避免人際關系影響的其他具體回避措施,并未考慮到我國傳統文化的影響,最終公務員制度改革的難點,始終是無法打破親情網、關系網的束縛,因公致私始終是無法打破的弊病,改革始終處于舉步不前的狀態。
制度化缺陷
(一)回避理由設定不合理
建立和實施公務員回避制度,是為了防止公務員共同作弊和裙帶關系等弊端,保證行人員廉潔奉公,維護國家機器的正常運轉,從而達到維護統治、發展經濟的目的。
從世界范圍來看,由于各國的風俗習慣和文化傳統的不同,其回避范圍的規定也各不相同。
目前西方國家公務員回避的主要范圍有:血親回避、夫妻回避、姻親回避、擬制親回避等;
從回避的種類上看,主要是親屬回避,少數國家規定了政黨回避、同學回避等。我國2006年新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也對回避制度作了專章規定。
如第68條規定:“國家公務員之間有夫妻關系、直系血親關系、三代以內旁系血親以及近姻親關系的,不得在同一機關擔任雙方直接隸屬于同一領導人員的職務,或者有直接上下級領導關系的職務,也不得在其中一方擔任領導職務的機關,從事組織、人事、紀檢、監察、審計和財務工作”。
第70條規定:“國家公務員執行公務時,有下列情形的應當回避:(一)涉及本人利害關系的;(二)涉及與本人有本條例第六十八條第一款所列親屬關系人員的利益關系的;(三)其他有可能影響公正執行公務的。”
第69條規定:“公務員擔任鄉級機關、縣級機關及其有關部門主要領導職務的,應當實行地域回避,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其中,第68條、第70條規定的是職務回避和公務回避。第69條規定的是地區回避即避籍任職。
目前實行的公務員回避制度,在回避范圍上規定仍不周延,例如,在回避種類上沒有擬至親回避、同學回避、卸任回避甚至黨員回避等回避規定;
在回避范圍內,沒有規定回避不僅應適用于國家行政機關人員,而且還應適用于擔任司法機關或擔任其他機關的公職人員。
(二)回避舉證責任不明
對公務員回避制度規定的幾種必須回避情形的舉證,現行公務員法沒有明確規定由誰檢舉回避,根據行政訴訟法上的“誰主張、誰舉證”的一般行政訴訟原則,這種回避舉證責任,應在公務員回避檢舉人。
但是,在實踐中,公務員回避只是在其本級或上級行政機關管治下實施的,而事實上,在中國傳統官僚制運作之下的本級行政機關或上級行政機關,在認定回避當事人必須回避之前,很少有真正深入調查取證,聽取回避當事人對于行政職務,是否具有行政資格的意見,而是要求回避當事人,對業已作出的回避裁決執行無條件的回避要求。
因為這種回避檢舉人既是整個裁決回避過程中的檢舉人,又是回避當事人的本級行政領導機關或上級行政領導機關。在整個回避過程裁決中,回避當事人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試想,在現行公務員法缺乏明確公務員回避檢舉機關認定的情況下,行政機構對公務員回避當事人的基本情況不甚清楚,和中國現實行政機關人際關系錯綜復雜的情況下,行政機構僅憑其人為認定,怎能符合回避的條件?
(三)沒有明確違反的法律責任
回避制度雖就公務員如何回避和怎樣回避作了規定,但卻就公務員未執行回避要求所承擔的責任,未作出具體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中,關于回避責任的不完善之處在于:它僅依靠于公務員自身修養,而采取自我回避,和行政機關的主動強制回避,并沒有看到公務員同時還是一個“經濟人”。
公務員所在機關同時,還是一個大的“行政人”,這些角色都會促使公務員所在行政機關,為保護本部門人員的利益,而不作出回避之裁決,最終使得公務員應有之回避難于貫徹,缺乏保障。
特別是對領導干部的回避責任之監督,組織人事部門無力進行,更無相應的程序和處罰規定,主觀隨意性較強,缺乏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法律監督。
制度缺陷消解的程序化設計
安排設計一種制度,應當明確的是,制度實踐的社會效果更大程度上取決隱藏在制度背后的社會大背景,而不僅僅是制度設計本身。所以,具體制度的設計,要在充分肯定“自然公正”原則的指導作用下,緊密聯系中國當前現實國情,努力找到兩者的最佳結合點,這樣才能設計出符合中國國情的、理性的公務員回避制度機制。
(一)公務員回避理由的完善
回避理由是回避制度的核心內容,回避理由設計得合理與否,直接關系到回避制度是否科學完善,也會影響到回避制度的公正性。就具體設計而言,必須要做到具體細致、便于操作,同時還要保證回避程序的公正、公開。
具體看,第一,鄉土情誼和血緣關系,必須要成為我國公務員回避的避親理由。第二,戰友情誼和同學關系,必須要成為我國公務員回避的避熟理由。目前公務員法對這些避熟理由規定的不具體,不能不說是一種欠缺。
(二)增設“公務員卸任回避”制度
公務員卸任回避,是關于公務員在退休以后,一些回避的規定,即退體或已被開除公務員籍的公務員,不得以任何理由,再次影響涉及公務員事務。凡是有可能涉及影響到的,必須要報經原行政單位批準。
英國規定退體2年后,如果已退休的公務員要接受與原業務有關系的私人企業主的聘請,必須要得到原行政部門的批準,而這種被批準的可能性又是極小的,多數情況下將成為一種卸任回避。
(三)明確違反制度的法律責任
建議,公務員法立法時應當明確規定,公務員故意違反回避制度的,應一律給予行政處分。對于其中構成犯罪的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故意違反回避制度所作出的職務行為均屬非法,一律無效。
要是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不妨向我們律霸網的律師進行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肖志銀律師,畢業于省部共建大學法學院大法學專業,曾系“春暉行動”貴州民族大學分校副會長,南明區民商事案件調解中心兼職調解員,現為中華全國律師協會及貴州省律師協會會員。 辦案經驗豐富且擔任多家政府、公司專業法律顧問,如:黔南州惠水縣羨塘鎮人民鎮府、清鎮市住建局、清鎮市公共住宅建設投資有限公司、貴州世紀中意工程項目管理有限公司、貴州弘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貴州鑫華凱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等。 執業以來辦理案件近300余起,均取得良好效果,其中重大法律服務案例有:碧桂園貴州地區商業套案、貴州德勝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套案、貴州弘宇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套案、潘華與貴州大地永樂置業有限公司合同糾紛案、曾圣蓉與貴州廣播電視臺返還原物糾紛、貴州結廬商業管理有限公司租賃合同糾紛案、清鎮市公共住宅建設投資有限公司生命權糾紛等。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2020江蘇省揚州市的精神損害賠償標準
2021-03-15車禍負主要責任能走工傷嗎
2021-02-17供律師適用的法律顧問合同范本怎么寫
2020-12-29請律師到看守所多少錢
2020-12-19起草合同注意事項
2020-11-08擔保人可能有哪些風險
2020-12-23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2-08非直系親屬之間可以贈予嗎
2021-02-21誤工費賠償需要什么證明材料,誤工費怎么計算
2020-11-20家庭暴力是怎樣構成的,及救助措施有哪些
2021-02-11口頭協議和合同哪個會更好
2020-12-19合同內容與事實不符該如何處理呢
2020-11-22房屋中介騙人有哪些手法
2021-01-30離職補償金沒給怎么辦
2020-12-27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雙倍經濟補償金的情形有什么
2021-02-04停工留薪期是否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04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三責險不承擔賠償責任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6建筑工程保險合同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