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者賠償標準應怎樣計算
死亡賠償金,也稱死亡補償費,是指受害人因各種非正常事故或死亡的,由相關責任人按照一定的標準給予死者家屬的一定數量的賠償。既包括死者喪葬費用也包括其親屬的精神撫恤金等各種賠償。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死亡賠償金采取定型化賠償模式,即賠償數額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的客觀標準以二十年固定賠償年限計算。這一計算標準既與過去的法律法規相銜接,又不致因主觀計算導致貧富懸殊、兩極分化。
注:
1、按照這一計算標準,死亡賠償金比過去提高一倍多。
2、需要注意的是,根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30條的規定,賠償權利人舉證證明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于受訴法院所在地標準的,死亡賠償金可以按照其住所地或者經常居住地的相關標準計算。
3、在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前,《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規定的死亡補償費按照交通事故發生地平均生活費計算,《國家賠償法》對于死亡賠償金的計算標準為上年度職工年平均工資,而《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法》沒有規定具體的標準。
死者賠償標準的計算期限
1、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規定:“死亡賠償金按照受訴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標準,按二十年計算。但六十周歲以上的,年齡每增加一歲減少一年;七十五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這既體現了人身損害賠償計算的歷史連續性,也與現行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相一致。
2、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將遞減的年齡起點定為60歲,主要根據是國家統計局的咨詢意見。
國家統計局的專家介紹,平均壽命在統計學上是一個動態概念而非靜態概念。平均壽命70歲,是指0歲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而50、60歲乃至70歲仍尚生存的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當然就不一定是70歲。根據2000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的資料計算,60、70、75歲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分別為78.36、81.39和83.69歲。國家統計局的專家據此建議,將賠償期限遞減的起點調整為60歲,75周歲以上的按五年計算,以與統計結果相一致。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采納了這一意見。
死亡賠償金涉及的范圍比較廣泛,除去計算標準和計算期限之外,還包括死亡賠償金的分配原則、分割原則、由死亡賠償金分配而產生的糾紛等相關內容,如果您對此還有疑問,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工傷認定的程序具體有哪些
2020-12-13天津二手房買賣程序有哪些
2020-11-27延邊州涉外婚姻拒簽案例分析
2020-12-18股權眾籌有什么發展
2021-02-27船舶買賣定金能退嗎
2021-01-08破產財產包含抵押財產嗎
2021-01-08重婚罪包括哪些行為 什么情況屬于重婚
2021-01-14中止探望權如何恢復
2020-11-26離婚訴訟費用是怎樣計算
2021-03-12如何確定交通事故責任認定書效力
2021-01-20新生軍訓遭校園暴力致死學校是否負有責任
2021-01-04如何預防校園性侵事件的發生
2021-02-27公司結業不按照勞動法賠償怎么辦
2020-12-04勞務派遣合同的必備條款
2020-12-05試用期結束被辭退會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06車被石頭剮蹭能保險理賠嗎
2021-01-08保險公司可以解散或者倒閉嗎
2021-01-21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開公司車沒買保險怎樣處理
2021-02-06保險法釋義 第一百六十七條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