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之所以賦予行政機關在獲取可能導致食品安全事故行為的信息時不是要求其必須立即采取行為,而是賦予其是否采取行為的裁量權,是因為行政機關通過監督檢查或通過舉報等途徑獲取的信息不一定是完全準確可靠的,即使準確可靠,企業相應行為導致食品安全事故的“可能”程度也是很不一樣的。如果貿然啟動上述措施中的某一項或某幾項,就有可能使該企業產品滯銷,甚至導致該企業破產。因此,行政機關必須慎重裁量是否行為,如果其應該行為而不行為,可能導致嚴重的安全事故,同樣,如果其不應該行為而行為,則可能造成行政相對人權益的嚴重損害。其二,決定實施何種行為。我們仍以食品安全行政執法為例,行政機關發現生產經營企業確實有違反《食品安全法》的行為的,依照該法第9章的規定,可以對其處以警告、罰款、沒收違法生產經營的食品、沒收違法所得、責令停產停業、吊銷許可證等不同類型的處罰,罰款更是有二千元至十萬元、貨值金額二倍至十倍的不同幅度。行政機關選擇何種處罰種類、處罰幅度,必須行使和運用裁量權。否則,就會導致嚴重的不公正。其三,決定何時實施相應行為。行政機關通過裁量,在決定采取行為和決定采取何種行為后,對何時采取相應行為,同樣要進行裁量。
例如,行政機關決定進行某種信息披露行為,就必須對披露的時機進行慎重裁量,如果披露過早,可能對社會穩定和相對人權益造成不必要的損害,如果披露太晚,則可能導致社會公眾因對某種災難事故缺乏必要的防備和來不及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而導致慘重損失。其四,決定怎樣實施相應行為。例如,行政機關決定對某一有違法嫌疑的企業進行檢查或調查,它就必須對檢查或調查的方式進行裁量:是“微服私訪”,秘密調查取證,還是公開進行,讓媒體記者相隨報道?是事先通知被檢查、調查企業,還是采取“突然襲擊”式?是通過專門鑒定或專家論證認定證據,還是通過聽證會,讓相對人與檢查、調查人員質證、辯論認定證據?等等。對于這些執法行為的方式,有時可能有法律的明確規定和要求,但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法律會給行政機關留有裁量、選擇的廣泛空間。由此可見,行政裁量與行政管理可以說是形影相隨的,行政機關實施行政管理的過程,幾乎可以說就是行政裁量的過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司法強拆程序是什么
2021-01-07入院記錄會影響工傷鑒定嗎
2021-01-14審議中的民法典跟原來的婚姻法比,修改了哪些
2021-03-17欠下巨額債務怎么跑路是法律允許的
2020-12-30交通事故后起訴保險公司時效是多久
2021-01-29訴訟離婚需要收集哪些證據,離婚時需要提供哪些證據
2021-02-08贍養費不給強制執行立案需要多久
2020-12-23贍養包括小孩嗎
2021-02-07消費者用POS機刷卡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6房屋繼承協議什么時候生效
2020-11-13集資房屬什么性質的房
2021-02-23就業協議書和勞動合同區別有哪些
2020-11-28違法分包轉包造成勞務者受傷的法律責任
2020-12-03調崗時間法律有規定嗎
2020-12-152020年被隔離算工資嗎
2021-01-09工齡認定在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23五一假期加班不給加班費怎么維權
2020-11-20女職工孕期能不能被辭退?
2020-11-10人身意外險可以抵扣嗎
2021-01-05索賠時效有何不同——鐵路保險運輸與保價運輸
2021-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