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負責移送
環境保護法不單是環保部門的法環境違法案件移送主體是一個重要但容易被忽視的問題。環保部門應當避免陷入“環境保護法是環境保護部門的法”的誤區。
根據新環保法第六十三條及《暫行辦法》第二條規定,對尚不構成犯罪的環境違法行為,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有關部門將案件移送公安機關”,很顯然,負責移送的行政主體并不局限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還應包括以下幾個主體:
農業、工業和信息化、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等主管部門有權移送
《暫行辦法》第八條規定,對違反環保法“生產、使用國家命令禁止生產、使用的農藥”需移送公安機關行政拘留的行為包括,“經送達責令改正文書后,拒絕、阻撓環境保護、農業、工業和信息化、質量技術監督等主管部門核查的”,由此規定可知,做出并送達責令改正文書的環境保護、農業、工業和信息化、質量技術監督等主管部門都可單獨成為移送主體。
負有環境保護監管職責的其他部門有權移送
新環保法提到,縣級以上環保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環境保護工作實施統一監督管理。雖然環保法實施至今,尚無明文對何謂“統一監督管理”一詞做出明確解釋,但毋庸置疑的是,我國現行環境保護管理體制下,環境保護管理具體職責是分散于政府各個行政機關的。
如新環保法第六十三條第三項規定的通過暗管、滲井、滲坑、灌注等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的違法行為,很顯然立法者偏重的是對違反水污染防治法,通過逃避監管方式違法排放水污染物違法行為的打擊(因為通過滲井、滲坑等方式排放并非大氣污染物的常見違法排放方式)。但是,違法排放水污染物的監管主體在現行體制下較為復雜。例如在全國各城市均較為常見的施工工地泥漿水排放行為,因各地行政機構設置的不同,管理部門亦不盡相同。
根據《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條例》的規定,縣級以上城鎮排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城鎮排水與污水處理的監督管理工作。實際操作中,各地在建工程向城市河道、市政管網偷排泥漿水的行為,普遍適用該條例和各地地方法規規章作為處罰依據,由各地城鎮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常見的為市政部門、城管部門或水務部門)實施處罰。
筆者認為,對此類違法行為情節嚴重的(如工地偷排泥漿水造成城市河道大范圍污染),應當由各地確定的城鎮排水行政主管部門在依法作出行政處罰后,依《暫行辦法》第五條的規定,移送公安機關。
哪些案件應移送
基于環境違法程度分三個層次去把握什么程度的環境違法行為應當移送公安機關?甚至會產生這樣的誤區,為避免所謂的瀆職風險,是否所有案件一律移送即可?
對何種違法行為應當移送公安機關已有詳細規定。問題在于,新環保法和《暫行辦法》中確定的“尚不構成犯罪,依法作出行政處罰決定后,仍需要移送公安機關處以行政拘留的案件”應做如何理解。
事實上,結合我國刑法、行政處罰法及以上規定,可以清楚探尋立法者確定的,應予行政拘留環境違法行為的基本外延,即基于環境違法行為或結果的嚴重程度,可將其分為一般環境違法行為、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和環境犯罪行為,對于嚴重環境違法行為但尚未構成犯罪的,應當予以移送。實務上,對三類違法行為的界限可做如此把握:
1,環境犯罪行為
即符合《刑法》“破壞環境資源罪”和“兩高”司法解釋所列舉情形的。
2,嚴重環境違法行為
一是基于刑事處罰與行政處罰銜接,應當移送公安機關予以行政拘留的環境違法行為,即違法者行為方式已基本符合《刑法》和“兩高”司法解釋關于環境犯罪的描述,但在行為量度和結果量度上,尚不構成“嚴重污染環境”的。如新環保法第六十三條第三項所規定的對“逃避監管的方式違法排放污染物”行為予以拘留,事實上就是對“兩高”司法解釋第一條第四項規定的,逃避監管方式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在行政處罰領域的銜接。因此對“兩高”司法解釋中其他情形,如在飲用水源保護區排放一般污染物的;非法排放、傾倒、處置危險廢物數量較大但未達到三噸的等行為,均可以此進行處理。
二是基于新環保法第六十三條第一、二、四項規定,嚴重擾亂環境行政管理秩序的行為。此類行為的危害性除了排污行為對環境造成的有形影響,更在于對環境監管秩序的破壞,導致環境監管目的落空,從而影響環境質量和環境安全。因此,此類環境違法行為嚴重性應至少從以下兩方面審查,一是主觀違法情節的嚴重性,新環保法第六十三條第一、二、四項均規定,責令改正的前置條件可視為嚴重性的判斷標準,如經責令后拒不改正,則可視為情節嚴重。二是顯性或潛在后果的嚴重性,如未取得排污許可證實施排污的行為超標嚴重,或未經環評項目排污行為已引起群體反應,或存在嚴重影響環境安全風險等。
3,一般違法行為
除前文所述環境違法行為和嚴重環境違法行為外,則為一般環境違法行為,應依環保法做出罰款等行政處罰。應特別指出的是,對于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的判斷,事實上屬于環保部門自由裁量權行使的范疇,本文所做的只是原則性界定,其具體實施各地應結合實際出臺具體操作細則為宜。
移送給誰
環保行政管理體制不統一帶來移送不對等案件移送的級別管轄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九條,行政案件由違法行為地的公安機關管轄。但這條規定并未明確受理公安機關的級別,對此,《暫行辦法》第十二條做出規定,案件移送部門應當在做出移送決定后3日內將案件移送書和案件相關材料移送至同級公安機關。
結合兩者規定可知,案件的受理機關原則上是違法行為地與移送部門同級的公安機關。
需要指出的是,目前我國各省、市環保部門行政管理體制并不統一,部分地區環保部門實行市以下垂直管理,因此,區公安機關如需行使管轄權,原則上應由市環保部門根據《暫行辦法》移送同級公安機關后,由市公安機關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指定管轄。
屬地管轄的特殊情況
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十條“幾個公安機關都有權管轄的行政案件,由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管轄。必要時,可以由主要違法行為地公安機關管轄。”
常見的此類環境違法行為是對非法運輸、處置危險廢物違法行為。
實踐中,環保部門在移送此類案件時會發現,危險廢物移出地、處置地或傾倒地等公安機關均有管轄權。對此,最初受理的公安機關或主要違法行為發生地(如非法傾倒地)公安機關都可以作為管轄機關。如幾個均有管轄權的公安機關發生爭議的,可根據《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第十一條,報請共同的上級公安機關指定管轄。
此外,《公安機關辦理行政案件程序規定》還規定了集中專屬管轄的情形,如交通公安機關管轄港航管理機構管理的輪船上、港口、碼頭工作區域內和港航系統的機關、廠、所、隊等單位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國有林區的森林公安機關管轄林區內發生的行政案件。對此,環保部門在移送時應予注意。
綜上所述,目前在我國,對于執行行政拘留的這種處罰還存在一定的爭議。一般執行此處罰的部門為公安機關。如還有其他疑問,歡迎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城中村拆遷的基本流程怎么走
2021-02-19國家賠償決定如何申請執行
2020-12-31公司解散注銷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28被定義為非法集資的p2p具備哪些特征
2021-02-09對駁回注冊商標續展申請決定不服怎么辦
2020-11-23破產和解是否有利于債權人債權利益的實現
2021-01-16什么案件適合一審終審
2020-12-23小貸公司無抵押無擔保貸款的申請條件是哪些
2021-01-31可以注銷農民工工資專用賬戶的情形
2021-02-24高校畢業生簽的三方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1-01房產確權訴訟要所有繼承人嗎
2021-01-28男童校車內離世,幼兒園是否應該承擔責任
2021-02-23開發商無證賣房子欺騙消費者怎么維權
2020-11-09勞動合同的終止在多久辦理社保轉移手續
2020-11-09飛機延誤賠償怎么辦理
2021-03-11飛機延誤險賠償條件是什么
2021-02-07保險合同條款要遵循什么原則
2021-01-19失能保險的給付方式是怎樣的
2021-03-18勞動保障部門管理失業保險工作的職責
2020-11-22家中失火保險可以賠嗎
202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