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集資罪和民間借貸的區別有哪些
首先兩者的懲罰不同,民間借貸的懲罰是最高刑為10年,而非法集資的處罰最高刑是死刑。兩者行為發誓也不同,前者是非法吸收或者變相吸收公眾存款。而后者是屬于借款有義務償還的。
2010年最高法頒布了《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非法集資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司法機關從中國經濟實踐中,歸納出更現實的執法標準。
非法集資需同時具備“四個條件”:
(一)未經有關部門依法批準或者借用合法經營的形式吸收資金;
(二)通過媒體、推介會等途徑向社會公開宣傳;
(三)承諾在一定期限內還本付息;
(四)向社會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個人向30人以上吸收存款;單位向150人以上吸收存款。同時,《解釋》還規定:“未向社會公開宣傳,在親友或者單位內部針對特定對象吸收資金的”,不屬于非法集資。
在“四個條件”基礎上,最高法還列舉了10種具體的非法集資形式,可以分為三大類。一類是假直接投資項目。比如,在房產界中以返本銷售、售后包租、約定回購、銷售房產份額等方式;以轉讓林權并代為管護、以代種植(養殖)、聯合種植(養殖)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例如,之前,營口東華集團以發展養殖螞蟻為名,承諾高額回報,非法集資近30億元。
第二類是假間接投資。比如,不具有發行股票、債券的真實內容,以虛假轉讓股權、發售虛構債券等方式;不具有募集基金的真實內容,以假借境外基金、發售虛構基金等方式非法吸收資金的。
第三類,就是利用民間“會”、“社”等組織非法吸收資金的。
所以,民間借貸古已有之,向親戚、朋友借款再多,也只是民間借貸,并不是法律意義上的金融活動,不需要央行的批準,也就沒“非法集資”一說。但是,一旦通過現代媒體廣而告之,個人吸收存款的對象超過30人以上,就可視為非法吸收存款。我國刑法有“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集資詐騙罪”等罪名,前者的最高刑為10年,后者的最高刑是死刑。二者區別在于,后者不僅破壞“金融管理秩序”,而且是以非法占有(包括卷款潛逃、個人揮霍)集資款為目的。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傳銷的查處舉報機關有哪些
2021-02-28協議離婚請律師要收費嗎
2021-01-17房屋贈與的步驟有哪些
2020-12-17追討贍養費可以申請先予執行嗎
2021-03-16協商解除勞動合同需要支付補償金嗎
2021-02-14家庭暴力援助方式
2020-12-30一個月未還款賣方能解除分期付款合同嗎
2021-02-24必須服務期是屬于合同中的格式條款嗎
2021-03-23勞動合同的效力的具體內容
2021-01-23什么是勞動合同,簽訂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哪些條件?
2021-01-07拼裝的汽車發生交通事故由誰賠償
2021-02-07哪些糾紛屬于勞動爭議糾紛
2021-03-19什么是壽險投保十項須知?
2021-03-02保險合同給人下“套”
2020-11-11保險公司追償沒財產執行怎么辦
2021-01-25非直系親屬關系可以買保險嗎
2021-02-12車禍報保險要什么手續
2020-11-17超載多少保險拒賠
2021-03-02車在收費停車場被劃怎么索賠呢
2020-12-22保險到底避不避債之解讀浙高法執[2015]8號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