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有確鑿的證據。《合同法》中規定,當事人沒有確鑿證據,中止履行合同的,應承擔違約責任。在行使這項權利時,應掌握對方財產狀況明顯惡化或轉移財產、抽逃資金等事實客觀存在的確切證據。絕不能因道聽途說或自己主觀臆斷,而隨意中止履行合同;
2、必須及時通知對方。合同是雙方性的,當自己自動中止合同履行后,應及時通知對方,以免給對方造成不應有的損失。有的合同當事人財產狀況惡化是由于產品不對路或經營性虧損而造成,是出于無奈的;一方及時通知對方,對方就可以想辦法恢復履行能力,這樣合同繼續履行就成為可能,雙方的損失也就不會因中止履行而擴大。
3、在對方提供擔保后,應當繼續履行合同。前面說到,有的合同當事人造成先履行合同義務的一方財產不安全,使他“不安”是出于某些特殊情況,只有他才知道,自己還有沒有能力或必要繼續履行合同,這就應當允許他恢復履行能力并提供擔保,及時解除不安抗辯權的行使,繼續履行合同。當然,如果通知對方中止履行后,對方沒有為恢復履行能力提供擔保,就可以解除合同。
合同法規定以下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如果后履行一方已經瀕臨破產,處于停產或半停產,遭受經營上或財產上的重大損失,因資金困難而不能支付相互間先期發生的債務,已經嚴重影響到先履行方債權的實現,均可認為屬于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轉移財產是指將自有的財產隱匿起來或者無償及低價將財產轉讓給他人的行為。抽逃資金是指在不改變工商登記的情況下將資金轉移隱匿的行為。如果抽逃的資金是公司的注冊資金,根據刑法的規定,構成抽逃出資罪,是犯罪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
3、喪失商業信譽。如果一方主體喪失了商業信譽,那么交易對方理所當然地要懷疑其履約能力。如商場多次經銷假冒偽劣商品,所賣商品質量低劣,多次不履行與他人合同,不付款等情況,均可認為喪失了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這是一個概括性的條件,適用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而立法時又無法一一列舉的情形,同時留給法官自由裁量的權利。
在中止合同期間另一方可以相關的規定解除合同,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解除合同后有什么法律后果
2021-01-10公安局立案后會抓人嗎
2020-12-29醫院醫死人,醫療糾紛證據要如何收集
2020-11-24不交答辯書法院能繼續審理案件嗎
2020-12-22所有公司法人就是老板嗎
2021-02-28監護人有權處置被監護人的財產嗎
2021-03-23“探望權”與“家庭暴力”
2021-02-25贈與合同受贈方不知道成立嗎
2021-03-18婚姻自由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10環境民事公益訴訟制度有什么重要性
2021-02-18冒用他人名義簽訂合同,是否構成合同詐騙罪
2021-02-24在超市丟包誰來負責
2021-03-21交強險理賠怎么查勘和定損
2020-12-02人身保險投保人不交保費公司是否能解除合同
2021-01-20如何處理保險合同無效產生的后果
2021-01-20因保險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 由何地的人民法院管轄
2020-12-22人身保險合同糾紛管轄之探析
2021-01-17撞墻事故該怎樣索賠
2021-02-04房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1-01-19保險追償權糾紛答辯狀
20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