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當得利的概念是什么
不當得利是指沒有合法根據,使他人受到損失而自己獲得了利益。
《民法通則》第九十二條規定:“沒有合法根據,取得不當利益,造成他人損失的,應當將取得的不當利益返還還受損失的人。”正是因為不當得利沒有合法根據,因此雖屬既成事實也不能受到法律的保護,不當利益應返還給受損失的人。這種權利義務關系就是不當得利之債。其中,取得不當利益的人稱為受益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務人,負有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務:財產受損失的人稱為受害人或受損人,是不當得利之債的債權人,享有請求受益人返還不當得利的債券。
不當得利指沒有合法根據,或事后喪失了合法根據而被確認為是因致他人遭受損失而獲得的利益,應負返還的義務。如售貨時多收貨款,拾得遺失物據為己有等。取得利益的人稱受益人,遭受損害的人稱受害人。受益人與受害人之間因此形成債的關系,受益人為債務人,受害人為債權人。
不當得利成立條件
(1)一方取得財產利益:
一方取得財產利益是指因一定的事實結果而獲得了或增加了財產或利益上的積累。受益人獲得的利益限于財產利益,即可以用金錢價值衡量的利益,精神利益不屬于這里的利益范疇。
(2)一方受有損失:
僅僅有一方受有財產上的利益,而未給他人帶來任何損失,不成立不當得利。如甲投資興建廣場,鄰近乙的房屋價值劇增,乙獲有利益但未給甲帶來損失,乙對甲而言不成立不當得利。這里的損失,既包括現有財產或利益的積極減少,也包括應增加而未增加(可得利益)利益的喪失。
(3)利益與損失的因果關系:
受益人取得利益與受損人所受損失間的因果關系,是指受損人的損失是由于受益人受益所造成的。但受損人的損失與受益人的受益,范圍不必相同,受益大于損失,或損失大于受益,均無不可,它只影響受益人返還義務的范圍。并且,受損人所受的損失與受益人所得的利益,其形態也不必相同。如無權處分他人之物,受益的無權處分人獲得的是物的價金,而物的原所有人喪失的是該物所有權,但仍不影響不當得利的成立。
(4)沒有法律上的根據
取得利益致他人損失,之所以成立不當得利,原因在于利益的取得無法律上的根據,我國民法通則稱為“沒有合法根據”。無法律上的根據是指缺乏受利益的法律上的原因,而非指權利或者財產的取得沒有法律上的直接原因。對于無法律上的原因,有統一說與非統一說兩種主張。
以上就是小編對“不當得利的概念是什么”這個問題的擴展性回答,希望對您有所幫助。生活中,面對這樣的事情,既不能因為利益而忽視法律法規,也不能因為不懂法律而失去維護權益的權利。這個問題的判斷比較復雜,如果您還有其他的困惑。歡迎您到律霸網進行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動糾紛處理步驟是什么
2021-01-27二手房購房合同補充條款具有法律效力嗎
2021-02-22疫情延遲上班公司用年假抵合法嗎
2021-01-11醫療事故罪的構成要件有哪些
2021-01-17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刑事救濟
2021-02-07醉駕行政處罰單多長時間下達
2020-12-07個人房屋抵押合同怎么寫
2020-11-14提示免責格式條款怎么寫
2021-03-24欠條模板是怎樣的
2020-12-11探望權協議書怎么寫
2020-11-17集資房交易后房屋性質是什么
2020-12-28如何書寫一份有效的遺囑
2020-11-09超出國家標準的合同條款成立嗎
2021-02-04遺產繼承公證能改嗎
2020-12-12試用期完離職扣一半工資怎么辦
2021-03-08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內容
2021-01-02什么是產品責任
2020-12-15英國對保險經紀人的管理問題有哪些
2021-02-02水路運輸貨物保險合同糾紛案
2020-11-20自家車被撞 反要賠對方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