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條就規(guī)定了,“無處分權的人處分他人財產(chǎn),經(jīng)權利人追認或無處分權的人訂立合同后取得處分權的,該合同有效”。這個條文規(guī)定了民事行為之一的效力待定的無權處分行為。本文特以此展開論述。
一、無權處分之內(nèi)涵界定“無權處分”這個詞匯的核心我想應該是“處分”,而“無權”只不過是相對于“有權”而言的,“處分”則是法律上的概念;在我國法律上的處分是指按照人的意愿,在通過某種法律行為的整個過程中,對財產(chǎn)進行處理。無權處分行為,則可以分為廣義處分和狹義處分兩種。廣義處分,大多數(shù)情況指的是法律上對某種行為的處分。而狹義處分,僅指我們一般所說的處分行為。“無權處分”這個概念中對于處分一詞的含義,應當根據(jù)法律體系的不同,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二、無權處分的效力在我國的法學界,對于無權處分的效力,在理論上存在較大分歧,通說認為,無權處分的效力可以包括“無效說”、“效力待定說”、“有效說”這三種觀點。(一)無效說理論基礎是給付不能。無權處分合同中,出賣人對標的物并不享有所有權或處分權,屬于以“不能履行的給付”為合同標的之情形,因而合同當然無效。《法國民法典》及《德國民法典》均有此規(guī)定。《法國民法典》第1559條規(guī)定,“就他人之物所成立的買賣,無效。在賣受人不知標的物屬于他人的情形,出賣人負損害賠償之責”。《德國民法典》第3306條規(guī)定,“以不能的給付為標的之契約,無效”。(二)效力待定說我國《合同法》的第51條是這么說的,當一個無權處分人處分了他人財產(chǎn),如果經(jīng)過了權利人的追認,或者是無權處分人在事后又取得了該行為的處分權,則這個合同是有效的,但是在權利人拒絕追認和處分人事后取得處分權之前,這個合同的效力是待定的,而且如果權利人拒絕追認又或者處分人事后沒有取得處分權,那么這個合同是無效的。據(jù)此,我們認定:無權處分合同有沒有法律上的效力,這就要取決于權利人是否追認,或者說該處分人在事后有沒有取得了處分權,為了保障交易安全以及充分保護受讓人的合法權益,應將善意取得制度作為相應補充。(三)有效說依據(jù)民法上的原理,法律上的處分行為,嚴格意義上來說可以分為兩種,首先是處分行為,一般意義上,我們所說的處分行為都是該種處分行為,是指在某種行為發(fā)生時直接使權利發(fā)生變更的法律行為,這種類型又可以分為物權行為和準物權行為;其次是負擔行為,負擔行為亦稱行為,是指當發(fā)生債法上給付義務時,這種給付效力的法律行為,一般體現(xiàn)為合同行為或者單獨行為。如果負擔行為欲生效,則需具備三項基本要件:第一,當事人得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第二,當事人意思表示要真實;第三,標的要確定、合法及正當。處分行為欲生效,除具備以上三項外,處分人還需享有處分權。著名學者王*鑒先生持該種觀點。
三、無權處分與善意取得的法律沖突無權處分與善意取得是兩個不同的制度,他們都是民法中的重要的制度。無權處分行為是指行為人沒有處分他人財產(chǎn)的權利,而訂立了處分他人財產(chǎn)的合同。而善意取得又稱為即時取得,是指無權處分人將其受托占有的他人的財物轉(zhuǎn)讓給第三人,但受讓人在取得該動產(chǎn)時是出于善意,則受讓人取得該物的所有權,原權利人喪失所有權。根據(jù)無權處分和善意取得的定義,初略的理解下,讓人感覺這兩個制度是既聯(lián)系又區(qū)別的,其實無權處分和善意取得是對同一事件兩個當事人說的。無權處分行為效力待定,追認才有效,這是對無權處分人說的,但是對善意取得方來說,取得所有權并不是因為處分合同效力待定,追認才有效,而是基于法律的規(guī)定。所以說理論上通常認為善意取得是原始取得,不是繼受取得。無權處分合同的效力是待定的,但是為什么善意取得的第三人還是取得權利了呢?首先,合同是效力待定的,需要原權利人的追認。其次,合同即使無效也不影響善意第三人善意取得。為什么這么說呢,不是認為合同有效了第三人才取得權利,而是因為法律上規(guī)定了有善意取得這樣一個制度,只有第三人善意取得的依據(jù)條件滿足,則第三人才能取得所有權。善意取得制度,主要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和商品交易穩(wěn)定性。無處分權有很多種,有合法占有而沒有處分權,也有的是非法占有更沒有處分權,在合法占有而沒有處分權的情況下,經(jīng)有處分權人追認后,對方能取得合法有效的所有權,但是因為非法占有取得所有權,不需要取得追認,有一種可能是善意第三人是通過正常途徑,支付了合理的市場價格而取得,那為了維護交易安全,保護善意第三人的利益,原物所有人不追認,善意第三人也可以取得所有權,至于原物所有人的權利如何維護,那是另一個法律關系了。關于無權處分的效力問題,存在三種不同的觀點,有的認為是無效的,有的認為效力待定,還有的人覺得是有效的。多數(shù)人認為無權處分應該區(qū)分情況,要是權利人進行了追認的話,那么就是有效的,否則就是無效的。
該內(nèi)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勞務派遣期間因公死亡如何賠償
2021-01-04股權轉(zhuǎn)讓工商怎么變更股東
2021-03-08股東與實際控制人的區(qū)別與聯(lián)系是什么
2021-01-19商號適用情形有哪些
2021-02-18被正式批捕就一定會判刑嗎
2020-12-26網(wǎng)上買到假貨哪里可以舉報受理
2020-12-26解決民事糾紛有幾條途徑
2020-12-30離婚后女方贍養(yǎng)費標準是什么
2020-12-26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勞動辦不處理問題怎么辦
2020-12-18交通工具意外險的保險條款有哪些
2021-01-26年輕人如何買保險,買保險的過程中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1-12什么是產(chǎn)品責任
2020-12-15人身保險的保險責任是如何規(guī)定的
2021-03-144s店說幫買保險但沒買不計免賠怎么辦
2021-03-22送餐撞到人保險怎么賠
2021-02-01高速路上追尾別人的責任需要聯(lián)系保險公司嗎
2021-01-29發(fā)生交通事故后,被保險人在向保險公司索賠時應注意哪些事項
2021-01-28"死"保單幫您"活"理財
2021-01-14閑置土地可以進行轉(zhuǎn)讓嗎
202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