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籌操作處于灰色地帶
1、眾籌平臺的法律地位不明
究竟眾籌平臺什么功能,對其是否需要設置法律上的特殊條件,目前這些問題甚少被提及,對其法律屬性的研究更是缺位,而這是眾籌必須解決的首要問題。本文認為眾籌乃是融資行為,涉及的融資憑證乃是證券,故眾籌平臺即是融資行為的特定場所,可視為縮小版的“證券交易所”。從國內國外證券監管制度來看,證券業務主體都應置于證券監管部門的監管之下,得到監管部門的批準或注冊方可開展業務。而現在國內的眾籌平臺并不具備開展證券業務的資格,監管部門亦未制定相關法規,這種“先天不足”不得不說是法律上的缺陷。
2、無法回避“公開發行”限制
上述關于公開發行的三個標準也是眾籌業務面臨的三大難題,所謂的“規避措施”未必能達到效果。比如面對不特定對象和公開勸誘問題,有人提出采用會員制,必須是網站注冊會員才能看到宣傳信息,對信息受眾作出一定限制。所謂不特定,乃是指發行人面對投資者的不特定,在項目發布前發行人與潛在投資者之間并無特別之關系,不管是注冊會員還是限定信息瀏覽人數,都只是受眾的篩選條件,并非是特定對象的構成要件。事實上這與參加投資推廣會需要邀請函類似,并不能必然說明對象為特定。
3、尋找“非公開發行”面臨障礙
非公開發行亦稱私募,這在國外成熟的資本市場中是非常重要的證券發行方式。由于私募不涉及社會公眾利益故而受到的法律監管與約束較公募為少,所以在國內有人提出把眾籌做成私募,以避免法律過多的監管。然而以目前情況來看,國內并未對私募進行全面立法。《證券法》只規定了證券公開發行,對非公開發行沒有規定;《證券投資基金法》有相關私募的規定,但該法規制對象是證券投資基金并非證券法理論上的“證券”。而且事實上,現有的眾籌操作模式帶有明顯的公開發行特征,在此法律框架下很難找到將眾籌操作成私募的法律依據。
上述就是小編對相關內容的整理,目前我國對眾籌的法律法規還不完善,造籌眾籌平臺的法律地位不明,所以眾籌還處于監管的灰色地帶。如果讀者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安排出差可以拒絕嗎
2021-03-09第一順位繼承人怎么分先后順序
2021-01-18法醫鑒定多少天有效期
2021-03-22申請專利費用減緩辦法的有關通知
2021-01-08財產被保全我們怎么知道
2021-03-12怎么取保候審?取保候審的條件有哪些?
2021-03-02夫妻約定財產協議有什么效力?離婚時能否作為分割依據
2020-12-09民間借貸中夫妻共同債務如何認定
2020-12-05執行董事和監事權力哪個大
2020-12-06長沙市住房公積金最低標準是什么
2021-02-07離婚個人財產和共同財產如何區分
2021-03-11家有“悍妻”施家暴,該怎么辦
2021-02-22唯一住房如何豁免執行
2021-01-08勞動保障公益崗幾年解除合同
2021-03-23辭退過了醫療期的員工如何賠償
2020-12-28協議離婚財產分割是否有效
2020-11-18保險公司超過判決書規定日期不給錢有什么辦法
2021-02-10旅行社責任保詳細條款
2021-03-23利用保險洗錢會受到怎樣的處罰
2021-03-25中華人民共和國社會保險法
2020-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