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行政復議法》的實施,行政機關已逐漸接受了較長的60日的申請復議期限,待復議期滿后當事人既未申請復議或起訴、又不履行義務的,再申請人民法院強制執行。但有的行政機關認為兩個月的申請復議期限過長,且復議后當事人還可以起訴、上訴,等整個程序完畢進入執行程序后,被執行人早已人去樓空,有時甚至兩個月的申請復議期限未滿就出現此類情況。在實踐中確實有一些行政管理相對人鉆法律空子,與行政機關玩時間上的游戲,弄得行政機關無計可施。因此,有的行政機關在申請復議期限未滿的情況下,參照《解釋》第九十四條的規定,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有的法院也據此予以受理并裁定準予執行。顯而易見,這種做法是錯誤的。理由是:
(一)非訴行政行為申請法院先予執行沒有法律依據。《解釋》第九十四條明確規定了提起行政訴訟是先予執行的前提,先予執行必須是在訴訟過程中,但不一定產生先予執行的法律后果。故非訴行政行為不適用該條款,因為行政訴訟的提起完全取決于行政管理相對人。參照《民事訴訟法》及相關解釋,也找不到非訴行政行為可以先予執行的法律依據,所以非訴行政行為的先予執行無法可依。
(二)《解釋》第八十六條規定,行政機關根據《行政訴訟法》第六十六條的規定申請執行其具體行政行為,應當具備的條件之一即具體行政行為已經生效并具有可執行內容。何為生效?即具體行政行為已處于一種穩定的不可更改狀態,當事人除履行外別無選擇。如果起訴或申請復議期限未滿,此時的具體行政行為尚不穩定,還可能隨著當事人申請復議或起訴而被撤銷、變更,如果此時人民法院依據行政機關的申請先予執行,采取了強制執行措施,從程序上剝奪了行政管理相對人依法享有的復議、起訴的權利,從實體上侵犯了行政管理相對人的人身權、財產權。
(三)先予執行等于人民法院的提前介入,容易造成當事人對復議、起訴失去信心,不利于充分保護行政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人民法院在沒有法律依據的情況下先予執行,萬一執行錯誤,還要承擔國家賠償的法律后果。對于非訴行政行為,行政機關有充分理由認為被執行人存在逃避執行的可能,所以申請人民法院先予執行。人民法院經審查符合《解釋》第九十二條規定情況的,可以告知行政機關申請財產保全措施;若行政機關堅持申請先予執行,人民法院依據《解釋》第九十五條第(三)項規定,應當裁定不準予執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誰有權查處有關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
2020-11-15對仲裁裁決書不服怎么辦
2020-11-11住宿時顧客車輛被盜老板需要承擔賠償責任嗎
2021-03-12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大學生上課玩游戲猝死學校有責任嗎
2020-12-02正在按揭房是否可以交易?
2021-01-11勞動關系糾紛追溯期多久
2021-01-05什么是家務勞動的補償請求權?
2020-12-23試用期離職老板不簽字怎么辦
2021-02-28勞務外包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1-02-05兒童意外險不得超過多少
2020-12-30保險公司在有第三者責任保險的該怎么做
2021-01-02什么是保單的現金價值
2021-01-27責任無法認定如何理賠
2021-01-10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有哪些
2020-11-30招,拍,掛有什么優點
2021-03-022020農村瓦房舊房拆遷補償多少
2020-11-29遭遇司法強拆能否上訴
2021-03-11房屋拆遷如何安置傷殘老人
2021-02-22房屋拆遷申請補償協議包括哪些內容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