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違約金的評價是怎樣的
可以看出主要的差異點在于對擔保的本質的認識理解不同。按照折衷說,擔保是“促使債務履行的法律手段”,這種法律手段的效力的強弱,對最終實現債權的保障作用有多大應不是擔保的實質,不是判斷某法律手段是否為擔保的標準;而責任說則認為擔保不應僅僅具有促使債務人履行債務的性質,而且應有保障債權實現的性質。那么這兩種觀點那種更為合理呢?這里我們認為責任說的觀點更為合理:
第一,觀察傳統的債的擔保方式(保證、定金、抵押、質押),我們可以發現其共性為除了增強債的效力和保障外,另為債的實現提供了途徑,而這一共性恰恰也是這些傳統的方式有別于違約的民事責任與違約金之處。
第二,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法律體系的和諧。如果將擔保僅僅停留在“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上來認識,無疑民事責任也是債的擔保,這樣,民事責任同債的擔保就沒有區別,使得在民事責任之外創立“債的擔保”概念失去其存在的必要性。
如果基于民事責任是法定擔保而保證、抵押、質押等是約定擔保方式而使“債的擔保”仍有必要存在的話,那么為了使債的擔保體系完整、統一,也必將違約的民事責任納入債的擔保體系中,從而造成作為債的效力的一個組成部分的違約民事責任人為的與債的效力體系分離,破壞了債的體系的完整;而如果將違約的民事責任在債的擔保和債的效力兩個部分來規定,會造成立法上的重復。因而“督促債務人履行債務”應為債的擔保與民事責任的共性而非債的擔保的本質。
另外,折衷說的理由之一“違約金為從債”,也不是很科學的,正如有的學者所論,“這種認識是從合同當事人間的請求與被請求關系觀察所得出的結論,如果從違約金可以得到公權力的支持角度觀察,則為責任無疑。”
最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我們認為違約金只能作為違約責任形式,而不是債的擔保方式,但我們依然不能否認其對債權的實現具有一定的擔保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個人房屋租賃合同需要備案嗎
2020-11-19深圳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
2021-01-15失能老人怎么照顧贍養
2021-02-06最高法立案必須要身份證號碼嗎
2021-01-09無故終止合同責任怎么賠償
2021-01-15租賃期內可以終止勞動合同嗎
2020-12-03轉業軍人喪葬費怎樣拿
2021-03-21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對方不履行勞動仲裁裁定該怎么辦
2020-12-24勞動仲裁員工代表要什么條件
2021-03-09壽險理賠流程
2020-11-18藥物過敏致死是否屬于意外傷害
2020-12-20出口運輸保險怎樣安全省費
2021-01-27車輛發生保險事故如何妥善處理
2021-03-04保險理賠金額如何證明
2021-02-03買保險時假報年齡的后果
2020-12-23區域保險貿易對WTO保險貿易體系的威脅與挑戰
2021-03-13保險的基本原則有什么
2021-03-14土地出讓方式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6土地轉讓的方式是什么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