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要分子的行為表現
關于共同犯罪人的分類,刑法理論上一般把分工分類法和作用分類法相提并論。按照分工分類法,共同犯罪人可以分為組織犯、實行犯、幫助犯、教唆犯;而根據作用分類法,共同犯罪人則可以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我國刑法典關于共同犯罪人的分類方法采取的是分工分類法和作用分類法相結合的方法,即分為主犯、從犯、脅從犯、教唆犯。根據不同的分類方法,首要分子具有不同的身份。根據分工分類法首要分子屬于組織犯,而根據作用分類法首要分子屬于主犯。本文對于首要分子的行為性質問題,擬從分工分類法的角度進行分析,因為分工分類法是根據共同犯罪人的行為性質所進行的分類,而作用分類法是根據共同犯罪人的作用所進行的分類,因此分工分類法的分類標準和文中所要論及的首要分子的行為性質具有一致性。根據分工分類法,首要分子屬于組織犯的范疇,首要分子的行為屬于廣義的組織行為,既然是組織行為,那么就有別于實行行為。但是,“組織”、“策劃”、“指揮”等行為是首要分子行為的表現方式,是一種廣義的組織行為。首要分子的行為表現既可以表現為實施其中一種行為,也可能是實施其中幾種行為;既可能表現為一種幕后的組織行為,也可能表現為現場的組織行為、指揮行為。
值得一提的是,當首要分子實行的是現場的組織行為時,首要分子的行為可能表現為組織行為與實行行為的競合,此時首要分子的行為性質并非是一種純粹的組織、策劃、指揮作用,但是我們也不能認為首要分子的行為既是組織行為又是實行行為、既是組織犯又是實行犯。組織犯與實行犯、幫助犯、教唆犯競合時,一般一律應當按高度行為吸收低度行為的原則,組織行為吸收實行行為、教唆行為和幫助行為,認定其為組織犯,以主犯論處。[1]71因此,廣義的組織行為是首要分子的行為表現,這種廣義的組織行為包括組織、策劃、指揮行為,位于實行行為的背后,屬于幕后行為。
另外,從現代各國刑事立法來看,除立法將組織行為本身規定為犯罪實行行為外,組織、策劃、指揮行為是不能納入實行行為范疇的。當刑法對于嚴重犯罪的組織行為實行行為化時,此時首要分子的組織行為就具有雙重性質,即組織行為性和實行行為性。但是此處的組織行為性和實行行為性不是行為的競合,而是一種行為具有兩種性質,但組織行為性是其基本性質,實行行為性是首要分子的組織行為的法定化性質,首要分子的行為表現仍然是組織行為。如1997年《刑法》第103條分裂國家罪、煽動分裂國家罪,第120條組織、領導、參加恐怖組織罪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簽訂房屋裝修合同前注意事項
2020-12-04試用期解除勞動合同該如何處理
2021-02-26涉嫌貪污罪會判死刑嗎
2021-03-23股權轉讓欠款如何起訴
2021-01-04公司的注冊資本多意味著什么
2021-02-17“撤銷三年不使用待審中”什么意思
2020-11-202020刑事拘留的期限是多久
2021-03-05事實收養關系的認定
2020-11-28公司錄用童工怎么賠償
2020-11-08離婚冷靜期一方不同意怎么辦
2021-01-21什么是建筑物區分所有權
2021-02-06海外購房與國內購房的差異有哪些
2020-11-26動產質押可以抵押房產證嗎
2020-11-30人壽保險拒賠原因都有什么
2020-11-26飛機晚點有賠償嗎
2020-11-30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合同賠償案
2021-01-28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保險公司重大疾病理賠流程的時間
2021-03-23沒有經保險公司現場勘查,能獲得賠償嗎
2021-03-24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