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單位承擔賠償責任。《民法通則》第121條,規定:“國家機關或者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侵犯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在(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逼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52條中對本條作了進一步解釋:“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給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機關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其特點為:侵權行為的行為人是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侵權行為系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所為;侵權行為違背了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所應當的注意義務。國家機關或其工作人員執行職務致人損害的侵權責任,適用無過錯原則歸責,受害人只須舉證證明存在侵害行為和損害事實及二者之間有因果關系,而國家機關不能證明其有免責事由的即構成侵權責任。特別應注意的是,現行法關于國家機關和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的侵權責任,除民法通則第121條外,還有行政訴訟法第67條規定和國家賠償法第2條規定。在適用中所應遵循的原則是:優先考慮適用國家賠償法第2條規定;若不能適用國家賠償法第2條規定時,再考慮適用行政訴訟法第67條規定;若行政訴訟第67條也不能適用,才可適用民法通則第121條規定。機關工作人員在執行職務中發生交通事故,給公民、法人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國家機關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受害人應提起行政訴訟,請求國家賠償。
2.企業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承擔賠償責任。《民法通則》第四十三條規定:“企業法人對它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經營活動,承擔民事責任。”《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若干問題的意見》第四十二條規定:“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工作人員因職務行為或者授權行為發生的訴訟,該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為當事人。”法人工作人員的侵權行為。法人作為社會組織,自身無法為具體行為。它對外進行業務活動,需要通過法人的代表人或代理人來完成,這主要表現為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員的職務行為。其特點為:侵權行為的行為人是法人的工作人員;侵權行為系法人工作人員執行職務所為;侵權行為須為不法行為。法人工作人員致人損害的侵權行為,由法人承擔民事責任,通常稱之為“法人侵權責任”。就責任承擔而言,這種侵權責任也是一種為他人行為負責的替代責任。在歸責原則上,應適用無過錯原則,即只要法人工作人員職務行為致人損害,無論法人主觀上有無過錯,均應由法人承擔賠償責任。駕駛員在執行職務過程中發生事故的,由法人承擔賠償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股權質押能否引入新股東增資
2021-02-02北京港澳通行證辦理程序是什么
2020-11-21福建交通違章一般多久之內處理
2021-03-25離異后親生母親是否具有法定監護權
2020-12-24贈與合同部分履行還可以任意撤銷嗎
2020-11-24何為“自書遺囑”
2021-02-17保姆哭訴遭女藝人打罵,構成侵權嗎
2020-12-27小學生在公立學校摔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發錄用通知的注意事項
2021-01-19工資里包含競業限制費是否合理
2020-11-13股權激勵糾紛是否屬于勞動仲裁
2020-11-21了解人壽保險的受益人的知識
2021-03-11產品質量和產品責任險
2020-11-26車輛損失險保險人的義務有哪些
2021-03-18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1-03-22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公路貨運保險合同爭議案代理詞
2021-03-21遞延年金 DeferredAnnuity
2021-03-25河南省林地承包的程序
2021-01-30公司拆遷補償房產報告申請
2021-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