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媒體曝是否侵犯隱私權
媒體曝光違法行為不是侵犯隱私權的表現,是輿論監督。
輿論監督常與新聞媒體聯系在一起,但其本身并不能直接與新聞媒體劃等號,因為新聞不一定是輿論,新聞媒體只是傳播意見進而形成輿論的工具,總之,新聞媒體的監督只是輿論監督的一種,而非全部,輿論只是借助于傳播工具實現其監督的目的。
在中國現行法律中,《侵權責任法》第二條講民事權益范圍中包括了隱私權,根據中國國情及國外有關資料,下列行為可歸入侵犯隱私權范疇:
1、未經公民許可,公開其姓名、肖像、住址和電話號碼。
2、非法侵入、搜查他人住宅,或以其他方式破壞他人居住安寧。
3、非法跟蹤他人,監視他人住所,安裝竊聽設備,私拍他人私生活鏡頭,窺探他人室內情況。
4、非法刺探他人財產狀況或未經本人允許公布其財產狀況。
5、私拆他人信件,偷看他人日記,刺探他人私人文件內容及將它們公開。
6、調查、刺探他人社會關系并非法公之于眾。
7、干擾他人夫妻性生活或對其進行調查、公布。
8、將他人婚外性生活向社會公布。
9、泄露公民的個人材料或公之于眾或擴大公開范圍。
10、收集公民不愿向社會公開的純屬個人的情況。
隱私是自然人的個人事務,個人信息和個人領域。個人事務,是相對于公共事務、群體事務、單位事務而言,是以具體的、有形的形式表現于外界的隱私,且以特定個人為活動的主體,如朋友往來、夫妻生活、婚外性行為等。
二、相關法律依據
《民法通則》
第一百條?公民享有肖像權,未經本人同意,不得以營利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
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關于貫徹執行《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
140條以書面、口頭等形式宣揚他人的隱私,或者捏造事實公然丑化他人人格,以及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他人名譽,造成一定影響的,應當認定為侵害公民名譽權的行為。以書面、口頭等形式詆毀、誹謗法人名譽,給法人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為侵害法人名譽權的行為。
141條盜用、假冒他人姓名、名稱造成損害的,應當認定侵犯姓名權、名稱權的行為。
通過小編的介紹,我們可以了解到媒體曝光違法行為并不是侵犯隱私權,應該屬于議論監督,這個在法律上是有相關的規定的,希望大家可以明白。以上這些律霸網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相關內容,如果還有什么疑問,可以咨詢律霸網相關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監察機關調查過程中,被調查人死亡如何處理
2020-11-29民事主體人格權的限制是什么
2020-11-24留置輔警看護合法嗎
2020-11-22事故責任以及事故責任認定書
2020-11-24勞動監察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19倒簽合同存在哪些風險
2021-03-26交通事故鑒定的方法有哪些
2021-02-22殺人頂包怎么判
2020-12-14技術合同法的適用范圍是什么
2021-01-12汽車貸款違約金怎么算
2020-12-18私生子繼承權的依據如何
2021-03-02學生補課導致猝死是誰的責任
2021-03-19公司更名后原來的合同還有效嗎
2020-12-25外包勞務審計流程怎么進行
2021-01-21簡并票種統一式樣是如何規定的
2021-02-03被保險人范圍及人壽保險理賠申請人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1飛機延誤哪里申請賠償
2021-03-22買了自燃損失險,車輛著火了,就一定能得到賠償..
2021-02-20出境旅游保險怎么買
2021-02-08保險合同包含的內容有哪些
2021-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