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認定死者名譽權遭受侵害
新的《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民法通則》有效時期為2020年12年31日止,屆時與《民法典》相沖突的條款失效,由新頒布的司法解釋替換。
《民法典》生效前的規定:《民法通則》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一)在侵害對象上,被侵害人是特定人。當然不一定要指名道姓,如果所指定的對象是特定環境、特定條件下的具體人,即使沒有指名道姓,同樣可以構成對他人名譽權的侵害。
(二)在侵害方式上,主要是以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所謂侮辱,是指以語言或行為公然損害他人人格,毀壞他人名譽的行為;所謂誹謗,是指捏造和散布某些虛假事實、破壞他人名譽的行為。應當指出的是,侮辱和誹謗可能是公開的,也可能是不公開的。公開的侮辱和誹謗并不要求范圍很大,即使當著一個人的面,對另一公民進行侮辱和誹謗,也屬于公開侵犯他人名譽權;不公開的侮辱和誹謗包括在給他人的信件中對該人進行辱罵、誹謗,或者在無第三人在場時對他人進行侮辱。
(三)在主觀過錯上,侵害人可能是故意,也可能是過失。在一般情況下,以侮辱、誹謗等方式侵害他人名譽權的,只能是故意,絕非過失。但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如新聞報道失實或履行職務的疏忽,也可能造成他人名譽權的損害。
(四)在客觀上,具有非法侵害他人名譽權的事實。
所謂名譽侵權的事實,是指侵害人從事了法律所禁止的有損他人人格、名譽的行為,而給被害人帶來了名譽方面的損害。有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客觀事實存在,陳述真實,就不構成名譽侵權。筆者認為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因為陳述的內容虛假與否,不是名譽侵權的必要前提,關鍵在于所陳述的內容是否是法律所禁止的,是否有損于他人的人格和名譽。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第一百零一條?公民、法人享有名譽權,公民的人格尊嚴受法律保護,禁止用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法人的名譽。
第一百二十條?公民的姓名權、肖像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有權要求停止侵害,恢復名譽,消除影響,賠禮道歉,并可以要求賠償損失。
法人的名稱權、名譽權、榮譽權受到侵害的,適用前款規定。
以上知識就是小編對“怎樣認定死者名譽權遭受侵害”問題進行的解答,侵犯死者名譽權的認定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被侵害人是特定人、是以侮辱、誹謗等方式損害公民的名譽、侵害人是故意的行為。讀者如果需要法律方面的幫助,歡迎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有勞動糾紛案子的員工檔案保管時間是多久
2020-11-30交通事故精神賠償限額是什么
2021-03-16剝奪政治權利的相關司法解釋都有些什么
2021-03-1650多歲的父母要贍養嗎
2021-03-04買別人單位的集資房應注意什么
2020-12-07約定終止勞動合同的條件應具備怎樣的法律特征
2021-03-09實習期間因工作導致腰間盤突出屬于工傷嗎
2021-02-28人壽保險合同生效后還能變更嗎
2020-11-29人身保險合同的形式可以有哪些
2020-11-17保險合同不足額投保賠償糾紛的理賠是怎樣的
2020-12-08保險公司全險賠償范圍
2020-12-18相互保險公司與股份制保險公司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7財產保險公司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管理方式
2021-02-21保險公司申請設立分支機構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1-17保險拒賠時效如何計算
2020-11-23愛車被冰雹砸成麻臉車險怎么賠
2021-02-22承包合同書范本
2020-12-07土地承包經營權延期三十年是什么意思
2021-01-29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合同怎么寫
2021-01-12土地出讓方式主要有哪些,土地出讓方式分別有哪些含義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