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由以自由為價值取向,但也存在兩方面的問題。首先,只考慮致害人的行動自由,未顧及受害人的利益。自由是現代法的基本價值,盡管進入20世紀之后,由于社會生活模式的變遷,自由原則因為產生一些負面的社會效應而遭受各種質疑,但其在法與倫理價值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并未喪失。羅*斯在其正義的原則體系中依然將自由置于首要的地位(自由的優先性)。
二、理由把過錯責任原則作為預防損害的手段。該原則借助于合理的注意義務對人們的行為加以引導,確實與預防損害這一目標相吻合。讓無過錯的致害人承擔賠償責任意味著令其對超出過錯范圍的損害負責,就一般侵權行為而論,這部分責任對預防損害并無幫助。然而,預防損害僅僅是侵權責任的目的之一,無過錯責任盡管無助于實現該目的,但它可以實現侵權責任的其他目的,所以仍然有其存在的依據。況且,過錯責任原則的預防損害功能是以有過錯者通常都能被課以責任為前提的,但在實踐中由于受害人需要對致害人的過錯負舉證責任,所以很多情形中受害人因舉證困難得不到過錯責任的救濟,從而導致過錯責任原則對人們的警示力降低,其預防損害功能大打折扣,此種功能的實現更多地依賴于人們的道德信念而不是法律原則。
三、理由走的是邏輯論的進路,但卻恰恰存在邏輯上的錯誤。從“有過錯則有責任”這一命題并不能合乎邏輯地推導出“無過錯即無責任”的結論。從邏輯上看,在“有過錯則有責任”這一命題中,“過錯”是“責任”的充分條件,而在“無過錯即無責任”這一命題中,“過錯”則是“責任”的必要條件,充分條件與必要條件是兩碼事。顯然,第一個命題與第二個命題之間并不存在必然的邏輯關聯,“有過錯則有責任”并不排斥“無過錯亦有責任”。第三條理由是無效的。
四、理由看似有理,但也經不起推敲。遭受意外事故風險的人很難通過反過來對別人施加類似風險而得到補償。只有對每個人的性格、生活習慣、性別、年齡、財富、居住地等有可能影響其活動量、活動方式與活動范圍的因素忽略不計,其相互間造成對方損害的風險才可能大體上相等。但這樣的忽略是不公正的,因為這些因素對于人們相互損害之風險的評估往往是至關重要的。一個生性好動、喜歡冒險的男青年與一個性情文靜的女青年相互造成對方意外損害的可能性顯然是不一樣的,如果后者是一個年過六旬的老太太,那就更不一樣了。即便承認相互施加意外損害的風險是相等的,實行“無過錯即無責任”原則也是不公平的。某人在某日意外損害了另一人,盡管受害人在理論上有可能通過對致害人或其他人施加意外損害且無須負責從而得到補償,但或許終其一生這種可能性也沒有變成現實,因為意外損害他人的概率是很低的,否則也不會稱其為“意外”損害。讓受害人獨自承受意外損害的后果,顯然是不合情理的。
在實際中,如果一旦出現相關的事故,那就是與你的主觀沒有太大的關系,依然要承擔責任。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萬育緒律師,中共黨員,中華律師協會會員,具有證券業從業資格和相關會計、稅法知識,多年來一直致力于法律研究和實踐,曾擔任某大型集團企業法務主管,有較強的法學理論功底和豐富的工作經歷。自執業以來先后辦理了各類訴訟及非訴法律事務,尤其精通民商事案件的辦理,長期專注于企業內控管理、合同糾紛、債權債務糾紛、票據糾紛、證券法與金融法律業務、侵權損害賠償糾紛以及常年法律顧問事務。常以誠信為本,勤勉盡責的工作態度深受當事人的信任和好評,愿以豐富的社會閱歷和執業經驗,為您或您的單位提供專業、周到、盡責的法律服務。
上下班遇交通事故,可以認定為工傷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27公司是否有權收回股權贈與
2020-11-09離婚條件有哪些
2021-01-15重慶公交車墜江涉及哪些罪名
2021-03-14上班期間突發疾病怎么賠償
2020-12-31行人闖紅燈被撞怎么辦
2021-02-10什么情況會引發房屋中介糾紛
2021-01-17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投保了交強險,商業第三者責任險還有沒有投保必要?如要購買選擇
2020-12-26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申請經營旅館業的備案手續
2020-11-30謊稱發生保險事故保險人會退保險費嗎
2020-11-30交警事故雙方自行調解完保險公司會理賠嗎(交通)
2021-02-22物權法釋義第二百四十七條
2020-12-21土地承包的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9出讓土地能分割收回嗎
2021-01-31農村拆遷安置人口數認定怎么規定
2021-03-09濮陽市集體房產證房屋拆遷是怎樣的
2020-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