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這“實際損失”又如何判斷?
有一個案件,陌生的男女兩人為瑣事發生爭執,女士被男士搧了一記耳光,女士憤而提起訴訟,結果法院除判決男方賠禮道歉外,只判決賠償女士的醫療費50元。又比如因意外事故被撞斷了腿,當事人雙方如果協商不成到法院訴訟解決,賠償的是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極其有限的營養費,基本上不考慮精神損失費。這就是補償性賠償的特征,可以說是幾十年來一貫制。
然西風東漸,以人為本的思想漸入人心,相應的原有的規則也在逐漸改變。最高人民法院于2003年底頒布的《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其中無論是受傷者的獲償范圍和賠償的具體上,都有了擴大和提高。而關鍵的是在主事者的指導思想上有了明顯的轉變。最近有個案例就能說明這種變化和進步。
某出租汽車公司為公司所屬的一輛出租車向某保險公司投保,投保車輛發生事故,致案外人周某受傷。經公安部門認定,司機負事故全部責任。在公安部門調解下,出租汽車公司與周某達成賠償協議,共計賠償163751.72元,其中包含了周某使用進口固定鋼板的費用62255元。出租汽車公司向保險公司提出索賠。雖然周某的主治醫生出具了“因國產無能達到進口器械效果的產品,患者周某所用器械為進口器械”的診斷證明書,但保險公司認為應按國內同類產品的價格賠付,故拒絕賠付進口固定鋼板與國產固定鋼板之間的差價42255元。為此,出租汽車公司將保險公司告上法庭。
以前,無論是保險理賠還是其它人身損害賠償,在遇到需使用器械時,無論是教科書還是內部掌握的口徑均以"普通"為限制,以國內同類產品為使用標準。
于是有些國內器械產品其材質、性能、使用壽命等都不盡人意,但也被按入人的體內,結果是讓受傷者過幾年再吃一刀或備受煎熬;而有些受傷者為免受肉體之苦,只能自認倒霉,自掏腰包使用進口器械。那就不是十賠九不足的問題,而是他人闖禍,自己埋單。但是本案的審理結果卻改變了這種狀況。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怎么轉讓一個有債務的公司
2021-01-18物業應在業主報修后多久處理
2021-01-08國家占地苗圃賠償標準
2020-12-19補償協議簽訂后,多久可以拿到補償款
2020-11-23“終身監禁”和“無期徒刑”有什么區別
2021-01-03建立農村水污染受害者社會救助機制
2020-12-04未經工傷認定能否申請賠償
2021-03-06集體商標與證明商標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2合同是否能設定擔保和收取抵押金
2021-03-04丈夫因無性婚姻鬧離婚 起訴能否判離
2021-01-05交通事故死亡賠償金如何分配
2020-11-16車禍傷殘鑒定時間
2020-11-18員工下班后在公司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2-04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婚后簽署放棄產權的協議有效嗎
2021-03-14勞動合同范本(2008用人單位版)
2020-11-24離職就有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14公司處分不接受可以仲裁嗎
2020-11-11“第三者”定義范圍不同 撞了家人保險公司賠嗎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