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余某迎,系死者史某娥的丈夫。
原告余某飛,系死者史某娥的長子。
原告余某前,系死者史某娥的次子。
原告李某快,系死者史某娥的母親。
被告余某得等17人。
被告姚某建。
2008年11月21日下午,被告余某得等17人及史某娥共18人為被告姚某建拆除舊房。被告眾人干活同工同酬,11月20日姚某建房屋的瓦塊、檀木等已經拆下,21日下午舊房的西山墻、夾山墻和前墻的一半被放倒,眾人在拾撿磚塊往車上放,突然東山墻倒塌,姚某建的妻子急忙喊叫,眾人都某外跑,墻倒下后現場一片狼煙,只有史某娥沒有跑掉,被砸在墻下,其余的人也有不同程度的擦傷。史某娥被扒出后急忙送往醫院搶救,中途死亡,之后拆房停工,工錢1300元姚某建未付。事故發生后經鄉派出所主持調解,被告姚某建作為房主賠償受害人損失5000元,此后此事再與姚某建無關。
[審判]
正陽縣人民法院審理認為:余某得和史某娥等十八人為姚某建拆除舊房,他們十八人是為了共同利益,即掙取工錢1300元。十八人在共同勞動中,視為以各自出資勞務為基礎的合伙團體,每個成員在共同勞動中均是“出資人”,也是受益人。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條、第132條及有關民事原理,判決:被告余某得等17人于判決生效后十五日內各某原告補償損失2000元。
[評析]
本案的焦點是其他共同參與人和房主應否承擔責任以及承擔責任的范圍。在審理過程中有以下分歧:
第一種觀點認為房主姚某建與余某得、史某娥等18人系雇傭關系。所謂雇傭關系是指根據雙方的約定,一方于一定或不定期限內為對方提供勞務,對方給付報酬的勞動合同關系。根據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1條第1款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責任。所以本案中雇主即房主姚某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死者史某娥的喪葬費、死亡補償金等應當由雇主即房主姚某建承擔。其他共同參與人對史某娥的死亡沒有過錯,故對史某娥的死亡不承擔責任。但在事故發生后,房主姚某建與死者家屬達成協議,即房主姚某建某死者家屬支付5000元錢,其余的事故不再負責任。因該協議真實、合法、有效,故房主也不再承擔其他責任,所以應當駁回原告的所有訴訟請求。
第二種觀點認為房主姚某建是將一定的工作交余某得、史某娥等18人完成,完成工作后余某得、史某娥等18人某姚某建交付工作成果,房主姚某建支付1300元報酬,他們之間是承攬關系。根據我國最高人民法院《人身損害賠償解釋》第10條規定,承攬人在完成工作過程中對第三人造成損害或者造成自身損害的,定作人不承擔賠償責任。所在在該案中定作人即房主無需承擔賠償責任。史某娥的死亡賠償責任應當由承攬人18人共同承擔。所以死者的喪葬費、死亡賠償金等費用應當由該18人平均分擔,以此來給予死者家屬以補償。
第三種觀點認為房主姚某建與余某得、史某娥等18人之間同樣是承攬關系,房主姚某建無需承擔責任。因責任的承擔與過錯相一致,其他共同勞動人無過錯故也無需承擔賠償責任。但這樣有違公平原則和誠實信用原則,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4條和第132條之規定,應當由房主姚某建和余某得等17人給予死者家屬以一定的補償。由于房主姚某建在事故發生后和死者家屬達成協議給予死者以一定的補償,故不再承擔責任。
小編比較贊同第三種觀點,第三種觀點既維護了被告的合法權益,又給予了原告一定的賠償,既符合雙方當事人的意愿,又符合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科學合理。第三種觀點在考慮了當地的生活水平和當地的收入的前提下判決被告余某得等17人每人給付原告補償金2000元,被告姚某建已經與原告達成協議,故不再承擔責任。2000元的補償金對被告余某得等17人來說不至于影響其生活,同時也能給與死亡者家屬即原告以一定的補償,可謂是“一石二鳥”,既維護了各方當事人的利益又符合民法的基本精神。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土地合同沒有履行多長時間有效
2021-03-25公證書一般幾天能拿到
2021-01-20民事訴訟流程是怎樣的
2020-12-03交通事故訴訟需提供哪些證據
2020-12-15婚內協議及應注意的問題
2021-03-15“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信用卡違約金上征信嗎
2021-02-25欠錢被起訴房子能正常過戶嗎
2021-02-06哪些情形視為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04離異后的人對財產有無繼承權
2021-01-03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2020疫情期間裁員怎么賠償
2021-03-22產品質量責任保險對哪些情形負保險責任
2021-01-11飛機延誤一小時賠償嗎
2021-02-21人身保險糾紛的解決途徑有哪些
2020-12-25保險法的修改與保險合同格式條款
2021-02-10我國人身保險合同中的自殺條款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07保險合同的終止
2021-02-14人身保險保險合同和財產保險合同的區別有什么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