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怎樣才能構成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有的學者認為,應當具備的要件是:一是事故必須發生在學校與學生之間,二是事故必須發生在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的環境,三是事故必須發生學生在學校接受教育期間,四是事故必須與育人密切相關,五是構成事故必須存在學生人身傷殘或死亡的較為嚴重的后果。
這種看法基本上說出了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構成的要求,但是在一些方面還不夠準確。
筆者認為,既然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是過錯責任,那么構成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應當具備以下要件:
須學生在校期間發生人身傷害事故,或者學生在校期間致害他人造成人身傷害事故
這個要件應當具備以下要素:
1、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構成局限在學生人身傷害事故。人身傷害事故,就是造成人身傷害或者死亡的事故,不包括財產損害事故。受到傷害的應當是學生,或者學生致他人人身傷害事故。在前者,學生是受害主體,是受害人;在后者,學生是致害人,是實施行為致人損害的加害行為人。
2、學生傷害事故應當發生在學生在校期間。這里的在校期間,應當作廣義理解,即不是僅僅指形式意義上的在校期間,而是在學校對學生教育、管理和保護的期間。前述“門至門”的原則,應當是確定這一界限的標準。其基本含義,就是學生確實是在學校的管理之下,脫離學校的管理,學校不再對學生的傷害事故負責。例如,在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也是學校對學生的管理之中,并沒有因為學生不在學校,而喪失學校對學生的管理,對這種校外活動引發的學生傷害事故,學校有過錯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在期間問題上,人們最常發生的錯誤就是:只要學生在校期間出現人身傷害事故,學校就有過錯,就應當負賠償責任。
3、僅僅指學生受到的傷害事故,還要包括學生在校期間給他人造成的人身傷害事故。這兩方面的人身傷害事故,都是學生傷害事故,都是學生傷害事故的責任范圍。
人身傷害事故的表現形式,是傷害和死亡。從侵權行為法的角度研究,這種損害事實還應當表現為財產的損失,例如,醫療費的支出、護理費的支出、喪葬費的支出,等等。在人身傷害事故的損失中,要不要包括精神損害的損失,有人持反對態度。這種意見是不對的。在人身傷害的損害中,精神損害是客觀存在的,不是由人的主觀意志決定的,不能憑著人的主觀好惡而取舍。在立法和司法上,已經確立了對人身傷害的精神損害賠償制度,沒有理由認為在學生傷害事故的場合不實行精神損害賠償制度。因此,對學生傷害事故中的精神損害,也要予以確定。人身損害賠償司法解釋第十八條也對此予以明確:“受害人或者死者近親屬遭受精神損害,賠償權利人向人民法院請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的,適用《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予以確定。精神損害撫慰金的請求權,不得讓與或者繼承。但賠償義務人已經以書面方式承諾給予金錢賠償,或者賠償權利人已經向人民法院起訴的除外。”
學校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違反《教育法》規定
學校在學生傷害事故中的行為,原則上是實施教育、管理和保護中,沒有正確履行或者違背《教育法》關于學校履行的這種職責的行為。
在具體的行為方式上,有以下三種表現形式:
1、學校疏于管理的行為
學校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中,疏于管理義務,致使在這個過程中,造成學生遭受人身損害后果,以及學生傷害他人后果的發生。這種管理,是對學校活動的管理,不是指對學生的管理。這種行為是學校自己的行為,是自己的行為致人損害,因而屬于普通的侵權行為,學校應當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例如,江西某小學的廁所年久失修,險象環生,但是學校疏于修繕,致使某日倒塌,68名學生落人糞池,造成28人死亡。這就是學校自身疏于注意義務,是自己的不作為行為造成了未成年學生的死亡和傷害后果。該學校應當對自己的行為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應當說明的是,學校的這種行為,是對自己本身行為的不注意,是對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對學生所負的那種管理、教育和保護的注意義務。
2、學校疏于保護的行為
學校對在校學生負有保護的義務,尤其是對未成年的學生,負有其安全的保護義務。學生在校接受教育,學校雖然不是承擔的監護義務,但是仍然應當承擔其安全的保護義務。負擔這種義務,就應當善盡職守,不能因為自己的疏忽和懈怠而使學生受到人身傷害。學校疏于這種對學生安全的注意義務,致使學生受到人身傷害,學校的行為構成違法。例如,在學校遭遇的意外事故中,學校應當并且有條件救助學生,卻不救助,教師率先躲避災害,造成學生人身傷害,學校就是疏于對學生的保護,對損害的發生,應當承擔適當的責任。
3、學校疏于教育的行為
這種教育行為,是專指對學生的教育,而不是指廣義上的教育活動。在對學生的教育中,沒有盡到教育職責,使學生在教學活動中造成他人的人身傷害,應當承擔人身損害賠償責任。這里需要強調的是,教師在對學生教育后,學生拒不服從而導致學生傷害事故發生的,可以免除學校和教師的責任。
學校的上述行為,包括學校的行為,也包括負該種責任的教師的行為。學校的疏于職守行為,學校應當承擔責任。學校的教師在教育和教學活動中,其行為疏于執行職務,其行為的后果屬于職務行為。當其行為不當,違反法律規定的義務,造成學生傷害或者學生傷害他人,學校應當承擔轉承責任。
在對學校行為違法性的判斷上,應當違反《教育法》和民法的規定。《教育法》規定的標準,是學校承擔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民法規定的標準,是對學生人身權利不得侵犯義務。違反這些法律規定,就構成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的違法性要件。
學校的違反《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與事故發生有因果關系
學校疏于教育、管理和保護義務的行為,須與學生傷害或者學生傷害他人的損害事實之間有客觀的因果關系,即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結果。兩者之間具有引起與被引起的因果關系。
在學生傷害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責任中的因果關系上,在一般情況下,學校的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只有一種因果聯系,即學校的行為就是損害后果發生的原因,沒有其他原因。這樣的行為就是結果發生的惟一原因。具有這樣的因果關系,學校就應當承擔侵權責任。
在很多時候,學校的行為并不是損害結果發生的惟一原因,而是由于多個行為引起了損害結果的發生,而學校的行為僅僅是其中的原因之一。這時候,應當認真判斷,研究學校的行為究竟是損害結果發生的原因還是條件。如果是原因,則與其他原因構成損害發生的共同原因,學校應當為自己的行為承擔自己應當承擔的那份責任,或者承擔連帶責任。如果僅僅是條件,并不是原因,則學校不承擔責任。
如果學校有疏于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行為,但是其行為不是損害發生的原因,與損害結果的發生不具有因果關系,則學校不承擔責任。
學校在實施教育、管理和保護行為時有疏于職責的過失或者重大過失
學校承擔學生傷害事故的后果責任,還必須具有主觀上的過失。只有學校在主觀上具有過失,學校才對自己的行為承擔賠償責任,不具有主觀上的過失,則不承擔責任。
確定學校過失的標準,是學校的注意義務。學校的注意義務,就是《教育法》規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的職責。這種義務的性質,應當是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是一種很高的注意義,高于與處理自己事務為同一的注意和普通人的注意。學校作為一個謹慎人,對自己學生的安全和健康保持高度的注意,防止發生損害事故。對這種注意義務的違反,就是過失。學校存在這種過失,就應當對造成的損害后果承擔侵權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反擔保成立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兒童車禍賠償協議書怎么寫
2021-02-12離婚后能否給子女改姓氏
2020-12-03何為婚姻自由
2020-12-30離婚證據如何收集
2020-12-02基本的購房知識匯總
2020-12-11解除勞務合同和開除有什么區別
2020-11-24飛機延誤2小時有賠償嗎
2021-01-19國內貨物運輸保險條款
2021-03-20保險公估人按公估方與委托方不同的分類是怎樣的
2021-01-18定值保險還是超額保險
2021-01-02投保單與保險單不一致怎么辦
2021-01-13哪種情形必須導致保險人免責
2020-12-05保險公估及保險公估人的概念是什么
2020-12-13什么叫不足額投保?其后果是什么?
2020-12-18更約權
2021-02-07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需什么手續
2020-12-29征收集體土地審批程序以及要求
2020-12-14土地轉包合同協議
2021-01-12賓館遇拆遷,被拆遷人如何確定合理的拆遷補償標準
2021-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