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責任主體不同。工傷賠償的責任主體是用人單位,包括企業和個體經濟組織以及與受害人有勞動關系的機關、事業和民辦非企業單位,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的主體沒有任何限制。
2、主體之間關系不同。工傷保險的權利人和義務人之間必須有勞動關系,非勞動關系,不構成工傷。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不受勞動關系限制。
3、責任性質不同。工傷保險本質是勞動合同關系,主要是勞動保險法上的義務,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是侵權責任,是民法上的義務。
4、歸責原則不同。工傷保險實行無過錯責任,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實行過錯責任。
5、性質認定不同。工傷須經過勞動部門認定,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無須經過確認。
6、舉證責任不同。工傷賠償除非用人單位證明損害是由受害人故意所為,方可免除責任。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則實行誰主張,誰舉證,對賠償的一切事實,權利人均非舉證證明。
7、賠償時效不同。工傷賠償的時效為60日,一般人身損害賠償的時效為一年。
8、處理程序不同。工傷調解不成,必須經過勞動爭議仲裁才能訴訟,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可直接通過訴訟解決。
9、賠償范圍和標準不同。工傷賠償,旨在保障勞動者的最低生活,其賠償的范圍僅限于人身傷害,并且給付金額受到法定標準的限制。一般人身損害賠償在于填補受害人的損害,賠償范圍包括所受損害和利益,最明顯的莫過于可以主張精神撫慰金。
10、適用法律不同。工傷賠償適用勞動法和工傷保險條例,而一般人身損害賠償則適用民事法律規范調整
相關法律知識:
《工傷保險條例》中有關內容的規定
第三十八條傷殘津貼、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護理費由統籌地區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根據職工平均工資和生活費用變化等情況適時調整。調整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規定。
第三十九條職工因工外出期間發生事故或者在搶險救災中下落不明的,從事故發生當月起3個月內照發工資,從第4個月起停發工資,由工傷保險基金向其供養親屬按月支付供養親屬撫恤金。生活有困難的,可以預支一次性工亡補助金的50%。職工被人民法院宣告死亡的,按照本條例第三十七條職工因工死亡的規定處理。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注冊后股東不得抽逃出資嗎
2021-02-23發表權能單獨使用嗎
2021-01-06商標無效宣告程序有哪些
2021-02-14著作權法保護的是哪些作品呢
2021-02-07一個律師可以為兩個人取保候審嗎?
2021-01-20江蘇對54家機構停止委托司法鑒定,超期怎么辦
2021-02-13事故認定書如何審查
2021-01-198樓安裝空調摔下去業主賠償嗎
2021-03-15基層醫院醫療糾紛的防范措施
2021-01-15商品房外墻面的所有權到底歸誰所有
2020-12-17集資房和廉租房有什么區別
2021-03-08原告財產保全哪些財產
2020-12-05競業限制幾個月可以解除
2021-01-31試用期轉正工作總結范本
2021-03-17壽險理賠時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04保險經紀人的主要分類有哪些
2021-01-20失業保險基金情況是誰監督
2020-11-13汽車必交的保險有哪些
2020-11-15重復投保有什么后果
2020-12-21土地承包的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