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法院審理了不少民事賠償案件,但是不少學者對民事賠償案件的訴訟時效存在著爭議,所以,訴訟時效的起算時間一直都是一個難題,那么,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是從什么時候開始計算的?為了給你解答相關的疑惑,小編為您整理了相關的法律知識,供您閱讀,希望可以幫助到您。
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訴訟時效
一、交通事故發生之日
這是實踐中最為常用的規則。很多人認為侵權糾紛案件“訴訟時效自侵權行為發生之日起計算”,筆者經研究發現,現有法律、法規、司法解釋中并沒有這樣的規定,最主要依據乃是最高院《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若干問題的意見》第168條規定,“人身損害賠償的訴訟時效期間,傷害明顯的,從受傷害之日起算”,而道路交通事故通常受害人當場受傷,所以大多數人據此認為訴訟時效期間自事故發生之日起算。不過,實踐表明,按照這個規則計算訴訟時效期間存在三個無法解決的難題:
交警部門工作的制約。2004年5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以前,人民法院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案件適用的法律、法規主要是《民法通則》和《道路交通事故處理辦法》。根據《辦法》第三十條、第三十四條規定,最高院、公安部在《關于處理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有關問題的通知》進一步明確:“當事人因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問題提起民事訴訟時,除訴狀外,還應提交公安機關制作的調解書、調解終結書或者該事故不屬于任何一方當事人違章行為造成的結論”。而公安機關的調解必須在事故責任已經認定的前提下進行,因此,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損害賠償之訴,法院一般要求原告應提供以下二個證據材料:交警部門制作的事故責任認定書,調解終結書或賠償建議書或事故不屬于任何一方違章行為造成的結論。
這些規定使得交警部門的調解變成了當事人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的必經程序,沒有經過交警部門的調解,當事人不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即便起訴,法院也不予受理。《道交法》雖然沒有對當事人的起訴規定前置程序,但是,不少上級法院均出臺規定,當事人向人民法院起訴,必須提供交警部門的事故認定書,沒有事故認定書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事實上還是對當事人的起訴設置了前置條件。因此,不管是《辦法》,還是《道交法》,事故責任認定書或交通事故認定書成了起訴的前提,當事人的起訴受到了交警部門工作的制約。《辦法》沒有規定交警部門制作事故責任認定書的期限,故涉及人身傷亡的重、特大交通事故,事故責任認定書往往要經過很長時間才能制作出來,有的長達一、二年。《道交法》同樣沒有規定期限,僅僅做了原則規定“及時制作交通事故認定書”。與《道交法》配套實施的《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自交通事故發生之日起,輕微事故5日內;一般事故15日內;重大、特大事故20日內,必須作出責任認定。因交通事故情節復雜不能按期作出認定的,須上一級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批準,按上述規定分別延長5日、15日、20日。不過,現實中這個期限也不是鐵板一塊,還是有些中止或延長的。因此,以事故發生之日開始計算訴訟時效期間,當事人的訴訟時效期間必然受到交警部門的認定責任、主持調解等工作的制約,如果交警部門的工作時間超過1年,當事人將無法提起訴訟,很顯然,該規則對受害人來講是極為不利的。
二、訴訟時效自治療終結之日或損失確定之日起算。
傷害之日或傷勢確診之日,權利人只是知道了權利被侵害,但權利人損失的具體數額,還無從確定,要根據以后的治療、休息、護理、以及是否構成傷殘等情況才能確定,所以,對“傷害之日”和“確診之日”不能簡單地理解為事發或確診當天,要作擴大解釋,即治療終結或損失能夠確定之日。持這種觀點的人,還有一種理由,就是由于受害人(權利人)一直在治療當中,損失(醫療費、誤工費、護理費等)也在持續不斷地發生和增加,對方的侵權行為處于持續狀態,治療終結后,受害人(權利人)的損失不再增加,對方的侵權行為才結束,訴訟時效從這時起算。
1、符合訴訟時效法律制度的本意。
設立訴訟時效制度的本意是敦促權利人及時行使自己的權利,避免權利人長時間不主張權利,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可見,訴訟時效法律制度的目的是防止權利人有條件行使權利而不行使。受害人在治療終結前,一直處于治療狀態,損失也一直處于增加狀態,向對方行使權利的具體數額也就無從確定,不具備行使權利的全部條件。所以,這種情況,權利人不是不行使權利,而是不具備行使權利的全部條件。
2、能夠更好地保護受害人即權利人的合法權益,使其安心治療。
受害人在很多情況下,治療的期間會很長,一年兩年甚至時間更長的都有,如果交通事故賠償訴訟時效從傷害發生之日或傷勢確診之日起算,那么就會造成受害人在治療過程中,擔心超過時效,不能安心治療;而且更為嚴重的是,有相當多的受害人法律知識非常欠缺,又沒有意識或條件咨詢專業人士,從而造成他們的全部或大部分損失超過訴訟時效期間,不能得到法律的保護。
3、減少訴累,合理利用國家訴訟資源。
如果訴訟時效自傷害之日或確診之日起算,那么很多情況會是在訴訟時效期限即將屆滿前,受害人尚處于治療之中,損失尚未全部發生;受害人為了不超過訴訟時效期間,會提起訴訟,但其訴訟請求只能是已經發生的費用,這一次訴訟也只能審理受害人這些已經發生的損失。受害人在這次訴訟之后再發生的費用,要在一年內再次起訴,提起第二次訴訟;對于第二次訴訟之后發生的費用,受害人在一年內還要第三次起訴,……。這樣,就會造成一次交通事故,需要起訴兩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的情況,這對于權利人和義務人來說,都是極大的累贅;現在我國絕大多數法院都案多人少,這對于審判資源來說,也是極大的浪費。
由于我國人身損害賠償案件的訴訟時效期間只有短短的1年,因此,確定其起算時間就特別重要,而道路交通事故人身損害賠償糾紛案件又因其特殊性,時效期間的起算規則更是長期困擾民事審判工作的一個難點。如果你的情況比較復雜,本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你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以文種為標準,行政裁判文書可以劃分哪幾類
2021-02-09生產銷售不符合安全標準的食品罪和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有何不同?
2021-01-18童工死亡賠償范圍是怎樣的
2020-11-23非法集資法人不知情會受罰嗎
2021-03-13提起專利無效要注意的問題
2020-11-15如何尋求知識產權的刑事救濟
2021-02-07連帶責任中求償權的要件和范圍是什么
2020-12-12掉頭追尾事故責任認定
2020-12-08欠條沒有手印生效嗎
2021-01-02被行政拘留十五天可以探視嗎
2020-11-09辦結婚證的時候能查到對方婚史嗎
2020-12-20貨物質量糾紛能否終止買賣合同糾紛
2021-02-06不履行裝修合同工商怎么處罰
2021-01-23集資房資格轉讓金屬于什么性質
2021-02-20國企可以被私企接收改制嗎
2020-12-31c1駕照實習期扣分規定有哪些
2021-03-10公司給員工調崗,造成員工被迫辭職需要給經濟補償嗎
2020-12-29雇傭關系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25勞動爭議案件最多能賠償幾年
2020-11-19人壽保險理賠有怎樣的標準
20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