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嗎
《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規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承擔賠償責任”。
如果醫療機構有過失,但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規定不構成醫療事故,那么患者的人身損害誰來賠償?
在司法實踐中,對《條例》第49條的理解有一個觀點和原則,就是對不構成醫療事故的其他醫療侵權糾紛不能適用《條例》的規定處理,應當按照《民法通則》和人身損害賠償的司法解釋規定處理。
《民法通則》第106條規定:“公民、法人由于過錯侵害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這是我國民法確立的對侵權行為造成損害予以救濟的基本原則,也是法制社會對人權提供的最基本的法律保障,作為行政法規的《條例》,不可能與民事基本法的這一基本原則相抵觸。《醫療事故處理條例》調整的僅是因醫療事故而造成的損害賠償糾紛,僅限于醫療行政處理的層面。而對于不屬于醫療事故、沒有經過醫療事故鑒定或者經鑒定不屬于醫療事故的其它因醫療行為而造成的人身損害賠償糾紛,自應當適用《民法通則》的相關規定處理。
所以,“不構成醫療事故就不賠償”這種觀點是片面的,存在一定的誤解。對于《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第49條第2款的規定,應當理解為:不構成醫療事故的,醫療機構不能按照《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的規定承擔賠償責任。
二、醫療事故的處理方法
1、發生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醫患雙方可以協商解決;不愿意協商或者協商不成的,當事人可以向衛生行政部門提出調解申請,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2、雙方當事人協商解決醫療事故的賠償等民事責任爭議的,應當制作協議書。協議書應當載明雙方當事人的基本情況和醫療事故的原因、雙方當事人共同認定的醫療事故等級以及協商確定的賠償數額等,并由雙方當事人在協議書上簽名。
3、已確定為醫療事故的,衛生行政部門應醫療事故爭議雙方當事人請求,可以進行醫療事故賠償調解。調解時,應當遵循當事人雙方自愿原則,并應當依據本條例的規定計算賠償數額。
4、經調解,雙方當事人就賠償數額達成協議的,制作調解書,雙方當事人應當履行;調解不成或者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一方反悔的,衛生行政部門不再調解。
根據相關法律的規定,若最后造成患者的傷害不構成醫療事故的話,那么就不能要求醫療機構作出相應的賠償。由此可見,對醫療事故的認定是多么重要的內容,關系著是否能夠要求進行賠償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安全事故行政責任追究的規定
2021-02-01土地租賃合同怎么寫
2020-12-14職業病鑒定流程是什么
2020-11-11破產和解程序中取消讓步和取消和解有什么區別
2021-02-10“凈身出戶”的保證書效力如何
2020-12-31無合同用工超過多久不能追訴
2021-01-23勞動合同變更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12員工不辭而別多久才可以解除勞動關系
2021-03-20臨時搬運是否構成勞動關系
2021-03-25怎么界定是否為勞動關系
2021-01-09企業辭退員工需謹慎 違法辭退需賠償- 溫明律師
2020-12-27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車輛出事故保險什么情況下能拒賠賠償
2021-03-25化名保單有沒有效
2021-01-12擅自設立外資保險公司如何處罰
2020-12-22航空貨物運輸險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0-11-14車禍一方保險怎么賠償
2021-02-24保險對小吊車理賠的標準是什么
2021-03-23保險經紀人和代理人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5土地承包合同包括哪些條款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