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醫療事故訴訟時效是幾年
醫療事故訴訟糾紛根據糾紛案由的不同,有不同的訴訟時效的規定,根據最新的民法總則的相關規定,請求保護民事權利的訴訟時效為三年,法律另有規定的除外。
根據民法通則第136條的規定,身體受到傷害要求賠償的、出售質量不合格的商品未聲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和寄存財務被丟失或者損毀的,訴訟時效均為一年。因此,若是以侵權造成患者身體受到損害的案由來進行醫療事故訴訟的,訴訟時效為一年。
除了侵權之訴外,醫療事故糾紛還可能是由于醫方違反了醫療服務合同的約定,損害了患者的身體健康,需要承擔對應的違約責任,根據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時效,按照一般的訴訟時效的規定,有三年的訴訟時效。
二、醫療事故訴訟的管轄怎么確定
基層人民法院管轄第一審醫療糾紛民事訴訟案件;
中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醫療糾紛民事訴訟案件;
高級人民法院管轄在本轄區有重大影響的第一審醫療糾紛民事訴訟案件。
對公民提起的醫療糾紛民事訴訟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被告住所地與經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經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轄。對法人或者其他組織提起的民事訴訟,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同一訴訟的幾個被告住所地、經常居住地在兩個以上人民法院轄區的,各該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
因醫療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
因醫療合同糾紛提起的訴訟,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轄。合同的雙方當事人可以在書面合同中協議選擇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合同簽訂地、原告住所地、標的物所在地人民法院管轄,但不得違反本法對。
上級人民法院有權審理下級人民法院管轄的第一審醫療糾紛民事訴訟案件,也可以把本院管轄的第一審案件交下級人民法院審理。
下級人民法院對它所管轄的第一審醫療糾紛民事案件,認為需要由上級人民法院審理的,可以報請上級人民法院審理。
在通常情況下,醫療糾紛訴訟案件,由醫療機構所在地基層人民法院一審,上訴案件由該基層法院的上級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訴訟標的較大的或有其他重大影響的案件,由醫療機構所在地中級人民法院一審,高級人民法院二審。
若產生了醫療事故糾紛,當事人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方式來處理,以求可以通過糾紛的解決來維護自身合法權益。而其中作為患者一方,如果不能與醫療機構協商解決,又或者無法通過調解方式來處理的話,建議可以去法院提起訴訟,一般此時就是由醫療機構所在地的法院進行管轄。
醫療事故的免責事由是什么?
哪些情形不被認為是醫療事故
四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前患病婚姻一定無效嗎
2021-02-16只有買房協議無房產證如何過戶
2021-01-20土地糾紛告狀村委會是民告官嗎
2021-02-20勞動補償金與賠償金分別是什么
2020-11-08確認勞動關系能否中斷索要工資的時效
2021-01-21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員工裁員補償標準
2021-02-04加班費法律規定是什么
2021-01-03勞動糾紛調解以后能否再起訴
2021-01-06人身保險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06被保險人違反保證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0-11-28保險業務員已死 保險公司卻要他退保
2020-11-19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調解可以在保險公司嗎
2020-12-17商業第三者險的賠償計算方式
2020-11-2260歲車禍保險賠償多少錢
2021-01-14保險合同法定解除權
2021-01-15法院將主動審查投保人是否具有保險利益嗎
2021-03-12論保險表見代理
2020-12-22土地出讓金屬財政收入嗎
2021-02-022020最近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