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在給新生兒進行戶口登記時,要求派出所按父母之外的第三姓給孩子進行戶籍注冊而遭拒的女士,把其戶口所在地的海淀分局大鐘寺派出所告上了法庭。
新生兒的父親姓肖、母親姓黃,而新生兒的母親在給孩子注冊戶口時提出要把新生兒的姓氏注冊成第三姓——“蕭”。大鐘寺派出所依據市公安局有關規定,兩次拒絕了原告的請求。一個為爭取孩子姓第三姓的特殊行政訴訟案由此而生。
一、關于父母有沒有給自己孩子取“第三姓”的權利和自由?
筆者認為:
《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二十二條規定:“子女可以隨父姓,可以隨母姓。”這條規范從法學理論上講,是授權性規范、任意性規范,不是義務性規范和強制性規范。這條規范可以這樣理解,女子可以隨父姓,也可以不隨父姓,可以隨母姓,也可以不隨母姓,法律未限定子女必須姓父姓或母姓。這說明法律對子女的姓氏未作任何禁止,確定子女的姓氏是父母的權利,父母有權選擇他們認為適當的姓氏。但有一點應當注意,選擇子女姓氏是父母共同的權利,一方不得違背另一方意志任意進行選擇,應由父母雙方共同協商確定。
二、上述案件引發筆者對姓名權的思考。
姓名權是公民人身權利中精神人格權的內容,姓名權包括姓氏權和名字權。這一權利的歸屬是誰?父母還是本人?
1、按照慣例,孩子出生后,即由其父母有時也請別人代理給孩子報戶口。孩子的名字都是由父母有時也由孩子的爺爺奶奶或其他親屬起好,再由父母決定,可以說父母給孩子起名是決定權,其他近親屬只是建議權或代理父母起名,最終是由父母決定孩子的名字,在姓氏上大多是或姓父姓或姓母姓。這個慣例和實踐證明,子女姓名由父母決定。就如同父母對子女有撫養權、教育權一樣那么自然和被人們認同。
2、那么我要提出的是作為本人有沒有決定自己的姓氏和名字的權利呢?《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九條規定:“公民享有姓名權,有權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禁止他人干涉、盜用、假冒。”這一規定從法律上賦予公民決定、使用和依照規定改變自己的姓名的權利。這便從法律上否定了傳統習慣上父母對子女姓名的決定權。這說明,法律只賦予公民本人姓名決定權,父母在報戶口時,只是因為子女太小,基于法定代理權代為決定子女的姓名,父母對子女的姓名僅是代理權。
3、姓名決定權應當賦予誰?從法理角度講,姓名權是公民個人人身權的一種,法律應予以保護,任何人不得干涉。但在實際中,必然引發一系列的社會問題,即父母不同意子女決定和改變姓氏或子女決定和改變姓氏傷害父母感情的情況。同時我又聯想到,關于子女受教育權的問題,若子女長大成人后,責怪父母未為自己選擇最好的教育方式或教育機構時,而父母已經沒有做到,子女是否有權要求變更教育方式或教育機構,令父母承擔教育費用的問題。顯然不能,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同樣子女成年后,責怪父母未給自己選擇漂亮的姓氏或名字,再去變更,讓人從感情上無法接受。從另一個方面講,一個人成年后,他的名字已經用了很長時間,在戶籍上、檔案中以及社會認同上都已經確定下來,再去變更,勢必導致一定的不穩定性和麻煩。法律出于保護一個人姓名權的考慮,為社會上增加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我認為是不科學的。所以我認為子女戶籍上的姓名決定權應賦予父母,法律直接規定子女姓名決定權由父母行使,子女起筆名或其他名字的權利由其自己行使,戶籍上的姓名非因法定事由不得隨意變更。這些法定事由包括:與名人或偉人重名或與其他同事重名引起不便本人申請變更的、名字中含有引人誤解并造成本人受歧視或傷及本人感情的(如一個人名叫楊-偉,常被人譏笑)、被收養解除與原父母關系申請變更為養父母姓氏的、其他應當變更姓名的情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知識產權與物權的關系是什么
2021-03-19票據背書不連續怎么辦
2021-01-05老人留下的宅基地算遺產嗎
2021-02-27農村商業銀行的注冊資本最低限額為多少
2020-11-18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擔保合同無效后責任怎么承分擔
2021-02-24公司支付給個人勞務費需要簽什么合同
2020-12-28怎樣界定外出務工人員
2021-03-13公司降職降薪需要重新簽訂勞動合同嗎
2021-02-13被公司開除依據勞動法怎么賠償的
2021-01-20勞動爭議中約定管轄條款是否有效
2020-11-13超市的罐頭致我損害,能要求超市賠償嗎
2020-11-29意外險的保險責任有哪些
2021-02-06海上貨物運輸保險免責條款效力爭議案
2021-03-14投保人是否可以不經被保險人同意就變更或解除保險合同
2020-11-13代簽商業三者險投保單是否具有法律效力
2020-12-09交通事故中從車上摔下的是否屬于交強險中規定的第三者
2021-01-07投保人在投保時應如何保護自己的利益
2020-11-15土地承包合同在什么情況下可以解除
2020-12-16土地互換后可以要回來嗎
2021-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