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您推薦】蘭山區律師 瑞安市律師 濱海縣律師 昌吉市律師 金堂縣律師 聞喜縣律師 河東區律師
醫患關系是我國目前最容易產生糾紛一種關系,由于醫患關系造成的惡性刑事案件在我國各地的醫院都屢見不鮮。醫療糾紛的產生原因有很多,但是最主要的就是由于醫患溝通不順暢造成的。如果可以使得醫患溝通更為順暢,大部分醫療糾紛都是可以避免的。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有關醫患溝通產生醫療糾紛的相關知識。
一、醫療風險產生的原因
1、疾病狀態導致診療結果的不確定性
生命、疾病發展和診療過程均是處于不斷變化中的動態過程,不同醫生在同一時間對相同疾病的診療選擇建議和結果判讀不可能取得完全一致,同一個醫生在不同時間對同一疾病在同一發展階段的診療選擇建議和結果判讀也不可能完全一致。顯然,不同疾病發展階段中的診療選擇建議和結果判讀存在差異是自然的。
患者常對緩慢發生的風險能理解接受,對短時間內發生的風險如手術風險、分娩期并發癥發生風險多難以認同,這正是導致目前國內外產科領域內的糾紛、法律訴訟和醫療賠付高居各醫學專業之首的主要原因。
2、醫生失誤
James Reason 認為“人類失誤”是“人們為實現期望結果而計劃好的一系列心智和身體的各種非偶然性失敗”,包括計劃本身是錯誤的(計劃失誤)和沒有正確執行正確的計劃(執行失誤)。從理論上講,醫生的臨床失誤是難以避免的。
一是醫生所掌握的現有理論和診療方法本身存在缺陷或不成熟甚至是完全錯誤的,包括現有理論和診療方法錯誤或具體醫生為接受正確的理論和診療方法或所掌握理論和診療方法是錯誤的導致計劃失誤。
二是部分已經掌握了正確理論和診療方法的醫生可能因疏忽大意、注意力分散、疲勞過度、時間不夠、家庭或工作環境所引起的心境不良、遺忘或記憶混亂等,使其在制定或執行具體診療計劃時發生錯誤。
3、醫生違規行為
臨床醫療實踐標準體系由規范臨床醫療行為的醫學倫理原則、道德規范、普世價值觀念、專業行為守則、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標準操作程序、診療指南、工作職責等組成。
違反臨床醫療實踐標準體系是任何專業發生醫療風險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醫療風險防范的通用原則
1、建立并嚴格執行臨床醫療實踐標準體系
2、建立醫療風險識別和管理體系
3、注重醫生的培訓,嚴格技術準入
4、充分的醫患交流,獲得患者的知情同意
三、醫患溝通需注意的幾個問題
1、充分尊重和同情患者及家屬
2、克服技術上的傲慢與偏見,
溝通除克服態度上的傲慢與偏見外,還需避免犯學術上的傲慢與偏見,杜絕在醫患溝通中隨意批評別的醫生或醫院,千萬不要把醫患溝通變成學術爭論會。
3、保持坦誠、專注和耐心
4、注意引導、客觀和總結
5、使用患者能理解的語言
6、做好溝通過程和結果記錄
7、注意患者的性格特征、工作類別、文化程度、經濟狀況和社會關系
四、與醫患溝通相關的人文要素
現代醫生必須是細心的觀察者,耐心的傾聽者和敏銳的交談者。
患者是醫生的正在老師。
作為醫生我們要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生命是一次性的。
郎景和說:“再年輕的醫生在,在患者眼里也是長者,她肯向你傾訴一切;再無能的醫生,在患者眼里也是圣賢,她認為你可以解決一切”。
小兒外科專家張金哲院士說:“術前談話與其說是說服患者接受手術,不如說請他們審核你的決定是否合乎邏輯”。
日本《福岡宣言》指出:“缺乏共鳴(同情)應該看著與技術不夠一樣,是無能的表現”。
一般來說,在醫患溝通中,醫生要對患者保持尊重的態度,將患者的病情和目前可以采用的治療方法都進行詳細說明。同時,醫生還要注意安撫患者的情緒,避免由于情緒上的波動進行一些沖動的行為。如果有關這方面您還想了解更多內容,請您咨詢律霸的律師們,他們會給您滿意的答案。
醫患關系如何解決
醫療糾紛中醫患雙方的舉證責任是什么
醫患關系緊張的原因具體有哪些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款買二套房有什么規定
2020-11-14如何打醫療事故官司
2021-01-17山地出租合同怎么寫
2020-11-15傷殘等級怎么劃分,傷殘等級劃分有什么依據
2021-03-23不動產侵權是否存在訴訟時效
2021-01-28連帶責任保證是否應當在保證期內起訴
2021-01-13締約過失責任是什么
2021-01-05口頭合同提前終止可以嗎
2021-02-03學校為什么不能建集資房
2020-12-2760歲員工為什么要簽勞務合同
2021-01-04調崗時需要注意什么
2021-02-01用人單位不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加班費和經濟補償的,應承擔什么法律責任?
2021-03-01勞動報酬糾紛是否要仲裁后訴訟
2020-12-12投保人主的需明消費存在什么問你題呢
2021-01-05投保人不履行告知義務保險人賠嗎
2020-12-29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保險公司不作為拒賠合理嗎
2020-11-16對保險代理人和保險經紀人的資格有什么條件
2020-12-18精神病人自殺,保險公司應否需要理賠
2020-12-19弱體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