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某在某廠從事車工,月平均工資為1500元,雙方未簽訂書面勞動合同。2008年6月30日,劉某以工資偏低為由,向該廠遞交辭呈,聲明工作到2008年7月31日前離廠。該廠同意劉某要求,并結清了劉某的相關費用。隨后,劉某申請勞動爭議仲裁,要求該廠支付:1、未簽訂勞動合同的二倍工資差額9000元;2、解除勞動關系經濟補償金18000元。仲裁委員會裁決:l、工廠支付劉某雙倍工資差額9000元(2008年2月1日至2008年7月31日期間);2、駁回劉某其它訴訟請求。劉某不服仲裁裁決,起訴至法院,要求判令工廠支付經濟補償金。【訴訟焦點】①根據《勞動合同法》第十條、第八十二條規定,工廠在《勞動合同法》生效之后超過一個月不滿一年未與劉某訂立書面勞動合同,應當向其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資。②本案的另一法律問題是:如果用人單位同意勞動者辭職,應否支付經濟補償金?一種訴訟意見認為,勞動者預告辭職,如果用人單位不同意,就不應支付經濟補償金,而如果用人單位同意,應視為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一致解除合同,參照《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定,用人單位應向勞動者支付經濟補償金。另一種訴訟意見認為,勞動者預告辭職,實質上就是行使《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七條所規定的法定解除權,無論用人單位是否同意,均產生勞動合同解除的法律效果。因此,勞動者預告辭職,即使用人單位同意,也不應當視為協議解除,因不可歸責于用工方的事由解除勞動合同,用工方免予支付經濟補償金。【法院裁判】法院判決維持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的裁決。【法官點評】1、依照《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規定,僅在因歸責于用工方的前題下,即該法條所列舉的用工方具有六種違約、或違反法律、法規,損害勞動者權益之情形,勞動者據此提出辭職,用工方才予以支付經濟補償金。但是,在不可歸責于用工方的情況下,勞動者無故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用工方不支付經濟補償金。2、《勞動合同法》第四十六條第(二)項規定,在用人單位首先提出解除合同并與勞動者協商一致的情況下,應支付經濟補償金。而本案系勞動者預告辭職,工廠并無過錯,故不符合該條規定。確立經濟補償制度的立法目的是緩解失業者的生活困難,維護社會穩定;同時,經濟補償也是國家調節勞動關系的一種經濟杠桿,可以引導用工單位進行利益權衡,謹慎行使解除勞動合同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公安局立案后會抓人嗎
2020-12-29護士燒毀病歷如何處罰
2021-03-10假釋期間什么情況會被收監
2020-12-28剝奪子女監護權的情形有什么
2020-12-21顧客在商場專柜受傷該如何索賠
2021-02-01入職半天就走的原因是什么
2021-03-05違反保密協議可以解除合同嗎
2020-11-09勞動爭議經濟賠償金的適用情形
2020-12-27國際貨物保險之海上貨運保險合同的程序
2020-11-29人身保險的概念應該如何理解
2021-01-24人身保險合同的基本條款
2021-01-22也談《“拼車”發生交通事故,責任主體如何確定?》
2021-02-06交通事故調解保險公司需要來嗎
2021-01-06違反保險法的行為應該承擔什么責任
2021-01-17汽車沒買保險交警查到會怎樣處理
2021-02-26保險理賠原則是什么
2021-03-18農戶以家庭承包方式承包的土地轉讓后征收能享受哪些補償款
2021-03-23土地出讓金的適用范圍有哪些
2020-12-29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怎么計算的
2021-03-15拆遷委托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