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立案標準
1、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概念
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是指違反商標管理法規,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行為。
2、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立案標準
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在五萬元以上的行為。
3、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罪構成要件
客體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體為國家對商標的管理制度和他人注冊商標的專用權。商標專用權是商標權人依法對自己已注冊商標的專有使用權,它構成我國商標管理制度的主要內容。我國商標法明確指出要保護商標專用權。對商標專用權的侵害,有的表現為生產或制造假冒商標,有的表現為銷售假冒商標,在實際生產中,較多的是銷售明知是假冒商標的商品,這些都無一例外地侵害了注冊商標的專用權,而且銷售明知是假冒商標的商品,在客觀上使得大量的偽、劣、次產品投入市場,對名優產品及其他同類產品造成沖擊,造成消費者難辨真偽、上當受騙,嚴重的還會給消費者的身體健康、生命安全造成威脅,嚴重地損害了消費者的合法利益。
客觀要件
本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非法銷售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銷售金額數額較大的行為。
主體要件
本罪的主體要件為一般主體。自然人和單位均能構成本罪的主體。就自然人而言,只要行為人達到了刑事責任年齡且具有刑事責任能力,實施了故意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就可構成。單位犯本罪的,實行兩罰制,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條規定追究刑事責任。
主觀要件
本罪在主觀方面只能表現為故意,即明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故意銷售給他人。過失不能構成本罪。對“明知”的范圍不能要求過于狹窄,“明知”并不等于“確知”,只要行為人應該知道所銷售商品是假貨即可。這是由于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流通是處于非法狀態,經營者在交易時往往是心領神會,無須挑明,另外還可避免有些不法分子借口不知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而逃避法律制裁。司法實踐中認定“明知”的標準主要是,
(1)有證據證明行為人曾被告知銷售的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的;
(2)銷售商品的進價和質量明顯低于市場上被假冒的注冊商標商品的進價和質量;
(3)根據行為人本人的經驗和知識,能夠知道自已銷售的是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
希望本文的內容對您有所幫助,盡量減少類似的事情發生。如果您咨詢的情況比較復雜,律霸網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水產養殖的大棚拆遷補償標準
2020-12-29高空拋物入刑了嗎
2020-11-28中華老字號怎么申請2020最新規定
2021-02-24一方存折寫父母的名字,離婚怎么證明是夫妻共同財產
2021-03-08合同已經達成怎么不成立
2021-02-13農村自住建房傷亡賠償案件分析及對策有哪些
2020-12-11保險人在賠償后的權利有哪些
2020-12-04什么是保險合同終止
2020-11-29人身保險合同的法律性質及生效條件是什么
2021-02-23車主變更保險合同未改保險賠償案例
2021-01-12人身保險合同如何簽訂
2020-12-16酒后駕駛把車碰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0-11-14車禍傷殘理賠項目有哪些
2021-01-12交通保險賠償哪些項目
2020-11-19被車碰了該怎么理賠
2020-12-21不扣安全帶保險拒賠可行嗎
2020-12-17保險原則具體包括哪些
2021-02-08再保險經紀人基本介紹是怎樣的
2021-01-27裝飾工程承包合同書
2021-03-26土地承包的經營權抵押不登記可以對抗第三人嗎
20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