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和記帳憑證。所謂偽造帳簿、記帳憑證,是指行為人為了偷稅,平時沒有按照稅法設置帳簿,為了應付稅務檢查而編造出假憑證、假帳簿、無中生有、欺騙他人;所謂“變造”帳簿和記帳憑證,即把已有的真實帳簿和憑證進行篡改、合并或刪除,以此充彼,以少充多或以多充少,或者帳外設帳、帳外經營、真假并存,從而使人對其經營數額和應稅項目產生誤解,達到不繳或少繳稅款的目的。這種方式多為個體經營者所采用,以此使稅務人員無法得知其經營收支情況。
第二,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行為人通過此舉以圖減少應稅數額,達到偷稅目的。主要方法有,(1)明銷暗記;(2)將產品直接作價抵債款后不記銷售;(3)已經銷售而不開發票或以白條抵庫不記銷售;(4)用罰款、滯納金、違約金、賠償金沖減銷售收入;(5)將展品或樣品作價處理后不按銷售記帳,等等。此外,多行開戶,同時使用,而只向稅務工作人員提供其中的一個,也是行為人隱瞞收人的常用方法。
第三,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納稅申報是依法納稅的前提,納稅人必須在法定時間內辦理納稅申報,如實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及稅務機關要求的其它納稅資料。行為人往往通過對生產規模、盈虧情況、收入狀況等內容作虛假申報,來達到偷稅目的。行為人有時虛報一項,有時虛報數項。
上述三種行為方式是對偷稅犯罪行為手法的總的概括。其實,司法實踐中偷稅行為的具體表現形式是多種多樣的,而每種行為又往往含有若干具體的偷稅方法,常見的有:
1、偽造、變造帳簿、記帳憑證,這是最常見的一種偷稅方式。這種方式多為個體經營者所采用,一般是不建帳或不按要求建帳,使稅務人員無法得知其經營收支情況。如某個體商店業主將收支情況記到自制的紙本上,采用一些只有自己才明白的數字和文字符號,經多次檢查督促,仍以“沒文化”、“不認字”等理由拒不建帳,其實是借機偷稅;國營、集體企業也往往采取偽造、變造帳簿的方式偷稅。企業必須建帳,因此在這一點上企業多采用少造帳簿的方式偷稅。如某集體企業是個生產火柴的廠家,該企業負責人為了少繳稅款,在帳簿上“作文章”,重計材料人庫、重列成本、多提亂提費用、少提折舊等,偷漏所得稅、增值稅。對職工個人采用工資之外多支利息的方式偷漏個人收入調節稅、通過上述手段,使帳面收入與實際收入、帳面支出與實際支出之間出現巨大落差,結果少繳各種稅款達50多萬元。
2、私設“小金庫”,建立帳外帳。納稅人建置真假兩本帳,真帳自已實用,卻把假帳當作真帳交給稅務人員檢查,作為納稅依據。他們有的是盈利企業,即在假帳上人為制造"虧損",有的將大宗經營額計到真帳上面,而將小宗經營額記人假帳,造成經營狀況不佳的假象,從而少繳稅款。
3、多行開戶、隱瞞收入。有的納稅人在多個銀行開戶,同時使用,卻只向稅務機關提供一個,將大量的實際收入隱瞞起來,如某企業在工商銀行、建設銀行各有一個帳戶,但只向稅務機關登了工商銀行的帳號,一年之內,在工商銀行走帳200萬元、在建設銀行走帳150萬元,可見其偷稅比例之大:為了避免檢查而露出破綻,他們在“小金庫”走帳時,既不留存根,也不留銀行兌單,很難發現。
4、假借發票、偷漏稅款。發票既是商品購買者的記帳憑證,又是商品銷售者的繳稅依據,因而某些不法分子為了偷漏稅款便在發票上動腦筋、作文章。最典型的就是“大頭小尾”發票。按照正當手續,發票開出一式數聯,其內容應當完全一致。一聯交給顧客,一聯留下作為存根備查,前者即所謂“頭”,后者即所謂“尾”。行為人只將發票聯如實填寫數額,卻另將存根聯少寫,這就形成"大頭小尾",當然以“小尾”作為納稅依據,行為人就可偷漏稅款;更有甚者,將發票存根銷毀或隱匿,危害更為嚴重:此外,還有的行為人涂改發票,從中漁利。第三,代開發票。這種作法目前十分嚴重。有些無照經營者,業務上需要使用發票,以吸收顧客,但又不能通過正當途徑得到發票,于是就打通關節,找其它單位或個人代開發票。這樣既可促進自己的銷售,又可使“幫忙”者得到“手續費”等實惠,最后雙方得利,國家受損;第四,使用外地發票。按照有關規定,企業在經營活動中必須使用當地的統一發票。一些單位或個人為了逃避稅收,故意使用外地發票。這樣對購買方來說影響不大,一樣可作記帳憑證,但對銷售方來說卻無從查其存根,從而給偷逃稅款打開方便之門;第五,不開發票。有些購買者購物己用,有無發票無所謂,而銷售者則利用此機售出物品而不開發票,隱瞞了真實的銷售收入。更有甚者,推行“不要發票價格優惠”手法,引誘顧客不要發票;第六,買賣假發票。目前市場上充斥大量的偽造發票,以少量錢幣就可以買到大量的空白發票,上有偽造的稅務監制章,使用者可隨意填寫。發票成為一些不法分子損公肥私的法寶。
5、銷毀、隱匿帳簿,瞞天過海。對于一些個體經營者或小型私營業主而言,因其經營規模不大,且又無過多的經濟往來,因而有無帳簿關系不大,只要自己心里明白就行了。即使設置帳簿的,也不正規。為了使稅務人員無法了解其經營情況,以失火、被盜、遺失、鼠咬等借口銷毀或隱匿帳簿。在這種情況下,納稅人就可任意申報其營業收入。
6、多列支出,少列收入,以假亂真。此舉主要是以一些虛假手段掩蓋真實的收支情況,表現形式一般是:明銷暗記;將產品直接作價沖抵債款后不記銷售;已經銷售而不開發貨票或以白條抵庫不記銷售,已銷商品不記銷售長期掛在帳戶;擅自擴大材料成本減少銷售收入;用罰款、滯納金、違約金、賠償金沖減銷售收入;將展品或樣品作價處理給職工不按銷售記帳:等等。
7、虛假納稅申報。納稅申報是依法納稅的前提。納稅人必須在法定時間內辦理納稅申報、報送納稅申報表、財務會計報表以稅務機關要求的其它納稅資料。行為人通過對生產規模、收入狀況等內容作虛假申報來達到偷稅目的。虛假申報的種類有如下凡種:(1)虛報生產狀況如虧盈等情況:(2)虛報生產規模:(3)虛報應稅項目;(4)虛報真實收入;(5)虛報職工人數,等等。行為人有的經常采用一種,有的幾種并用。如被告人王某經營標準件商店,經營范圍也僅限于標準件,并以此進行了納稅申報。但王某發現經營有色金屬賺錢后,未經工商、稅務部門批準,又擅自經營銅絲,但仍以申報的標準件稅目繳稅,后被稅務機關發現。稅務人員檢查時發現王某標準件的收入也不對、經核查查明王某通過不開發票的手法少報營業收入2萬元。在此案中正某既虛報了應稅項目,又虛報了應稅數額。偷稅罪在客觀方面表現為違反國家稅收法規,采取偽造、變造、隱匿、擅自銷毀帳簿、記帳憑證,在帳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經稅務機關通知申報而拒不申報或者進行虛假的納稅申報的手段,不繳或者少繳應繳納的稅款,情節嚴重的行為。第一,偽造、變造、隱匿、擅
8、以種種借口騙取減免稅來偷稅。國家為了鼓勵某種事業的發展或其它特定目的、常常為某種經營活動減稅、免稅、退稅。如合資企業材料進口免征關稅、對福利性企業減免產品稅等等。行為人為了偷稅,常常在此處鉆空子,“創造”減、免、退稅的條件,實則掛羊頭賣狗肉。現在騙取退稅已成為一種獨立的犯罪,騙取減稅和免稅仍屬偷稅罪的范圍。常見的騙取減、免稅手法有偽裝合資或合作企業、偽裝安置殘疾人的福利企業、偽裝高新技術企業等等。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隨意傾倒危險廢物構成環境污染罪怎么處罰
2020-12-09辦了營業執照沒有開店有什么后果
2021-01-30醉駕罰金不交會怎么樣
2021-02-11擔保合同期限最長是多久
2020-11-25職務發明的發明人有獎勵嗎
2020-12-24肇事司機逃逸該怎么做
2021-03-03沒收個人財產執行時間是多久
2020-12-04沒領證再婚算重婚嗎
2020-11-13放棄繼承權的決定可以自行撤銷嗎
2020-12-22訂婚退婚訂金怎么辦
2020-12-22如何保障老年人的婚姻自由權?
2020-12-25預抵押登記有優先受償權嗎
2021-01-28什么合同為格式條款合同
2021-02-09合同債權的特點是什么
2021-02-24雇傭關系傷殘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2-01辭職不批準去勞動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0-12-25勞動爭議訴訟屬于行政訴訟嗎
2020-11-09保險最大誠信原則是如何運用的
2020-11-21怎樣進行意外險理賠
2020-12-15交通事故之后如何向保險公司索賠
2021-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