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買回來的菜籽油里面有一只小老鼠,男子找廠家索賠,獅子大開口,并聲稱要將賠償款捐給慈善機構。可是,警方在調查中卻發現有貓膩,最后一步一步將謊言拆穿,將犯罪嫌疑人刑拘。
顧客投訴菜籽油里面有老鼠
最早接到投訴的是出售菜籽油的超市。接到投訴當天是3月22日。
當天,一名男性顧客拎著兩桶名為“優饗”的壓榨菜籽油前往超市,稱自己3月20日在超市買了一些日用品以及兩桶菜籽油。把油買回去以后,他就把兩桶油放在櫥柜上,一瓶已經打開使用。可到了第二天,他的妻子發現另一瓶完整的油在櫥柜燈光的照射下顯現出里面有一只老鼠。自己當場就吐了,還去醫院做了檢查。
男顧客姓陳,江蘇人。他還主動透露了自己的身份,表示自己“不差錢”,之所以要投訴只是想要一個合理的說法。陳某說自己已經在寧波生活了11年,做的是建筑行業,月收入有兩三萬,并稱自己在3月25日要到北京出差,所以事情必須在24日處理好。最后,他提出了20萬的賠償,但會將賠償款捐給慈善機構。
超市工作人員檢查了這桶“出問題”的菜籽油,發現該桶菜籽油的瓶蓋確實完好無損,沒有拆封過的痕跡,而在菜籽油的桶底,還真有一只小老鼠,皮毛光澤,看上去很完整,于是立即聯系了生產該品牌菜籽油的廠家。
兩次協商未果廠家報警
3月24日,廠家代表從四川成都趕到寧波。雖然對企業生產環節很有把握,但因為還沒把問題調查清楚,廠家代表與陳某進行了第一次協商。
廠家一開始表示愿意按照商品的10倍價格賠償,陳某購買的菜籽油售價是89.9元,因此賠償2000元,最后將金額提升至5萬。陳某表示不能接受。不過在一來一回中,他要求的賠償金額從20萬下降到6萬。第一次協商沒能達成一致。
在協調的同時,廠家在公司展開自查,反復調查中發現,瓶子里根本就不可能掉進老鼠,于是心里有了六成的把握。
第二天,廠家與陳某進行了第二次協商。這一次,廠家再次降低賠償金額,從6萬降至2萬。陳某仍舊緊咬6萬。
到下午5點,廠家代表向江東公安分局福明派出所報警,稱被人敲詐。
警方調查
投訴人的說法疑點重重
接到報警后,福明派出所民警隨即對雙方進行了調查。
廠家表示,公司一共有4條生產流水線,其中生產菜籽油的就1條。根據廠家提供的生產流程視頻,民警發現在生產過程中,掉進老鼠的幾率幾乎不存在。
視頻顯示,空桶在灌裝前有工人在燈光下逐一檢查,而且在灌裝過程中,菜籽油會先通過過濾網進行過濾,然后通過手指粗細的輸油管灌入空桶。“在油里面發現的老鼠雖然小,但身體看上去至少有三個手指粗,肯定掉不進去。”民警說。
相反,在陳某做完口供后,民警就發現三處可疑之處。首先是陳某的身份。陳某自稱在寧波生活了11年。可是民警卻發現,陳某在3月20日才從嘉興到寧波,并住在海曙區馬園路上的一家快捷酒店。其次,陳某表示老鼠是老婆發現的。真實情況是陳某的妻子還在江蘇老家。最后一點是陳某說他們發現老鼠是因為燈光照射,但民警去超市貨架查看,發現菜籽油油色比較深,在燈光照射下很難折射出里面有異物。
面對警方的質疑,陳某改口稱自己是在超市購買菜籽油時,當場發現其中一桶菜籽油里有老鼠尸體,想借機敲詐超市,還稱自己有每天喝3斤菜籽油的習慣。
隨后,民警前往陳某所住的賓館調取監控。監控顯示,陳某在20日將這兩桶菜籽油拎回房間后一直到兩天后去超市投訴才將油再拎出來。而在陳某的住處,民警找到了一把熱風槍。
去年他在江蘇已得手兩次
民警在網上查詢了相關的新聞,意外地發現,在三月中旬,江蘇常州就有兩起類似事件的報道。兩家中招企業分別是一家小型超市以及一家藥店。
2015年12月初,顧客陳某找到超市經營者余先生,表示自己從店里買了兩箱芒果汁,在其中一瓶芒果汁的瓶底發現老鼠。在與生產商協商未果的情況下,余先生單獨和陳某協商解決。最后雙方簽訂了一份“諒解協議書”,余先生先行墊付了賠償金2.4萬元。
同年12月,同樣是一名陳姓男子在常州當地的一家藥店購買了兩箱上海產某品牌的藥酒和一盒感冒藥。第二天,陳某找上門,稱自己和8個朋友一起喝藥酒,發現其中一瓶酒里有老鼠。藥店負責人周女士看到,藥酒底部果然有一只死老鼠,并且瓶蓋也沒有被動過的痕跡。為顧及藥店的聲譽,周女士和陳某討價還價,最后先行墊付賠償金2萬元。
福明派出所的民警便與常州當地警方核實,發現與這兩起事件有關的陳姓男子,正是陳某本人。
老鼠是怎么進去的?賓館找到的熱風槍是關鍵
究竟陳某是如何將老鼠放進油桶里,還能保證油桶開口處毫無破損?為此,民警特意買了一瓶相同瓶口構造的食用油進行一番試驗。
當民警將瓶蓋在熱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后,用力扣瓶蓋,就可以將瓶蓋完好無損地打開。
同樣的原理,民警發現,通過陳某房間找到的熱風槍,照著瓶蓋,可以使塑料暫時軟化,也能夠完好無損地打開蓋子。
目前,陳某因涉嫌敲詐勒索被警方依法刑拘,案件正在進一步調查當中。
在調查中,警方發現3月中旬,陳某曾在嘉興待過一段時間,在這期間,他有一筆3萬元的匯款記錄,很有可能是利用相同的手段獲取的不義之財。
針對這樣的案件,警方要給廣大商家做個提醒,一定要誠信經營,生產環節嚴格落實相應規章制度,確保食品安全衛生,“對自己的產品有信心,也讓不法分子沒有可趁之機。”
同時,警方也提醒市民,“打假”維權也應依法進行,最好在工商執法人員陪同下維護正當權益,私下處理不當,可能會觸犯法律,涉嫌敲詐勒索。
【法律解讀】
詐騙罪與敲詐勒索罪的區別如下:
詐騙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用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的方法,騙取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主要特征如下:
1、侵犯的客體是公私財物所有權;
2、客觀方面表現為使用騙術,即虛構事實或者隱瞞真相等欺騙方法,使財物所有人、管理人產生錯覺,信以為真,從而“自愿地”交出財物。
3、主觀方面,應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直接故意。
敲詐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對被害人使用威脅或要挾的方法,強行索要數額較大的公私財物的行為。主要特征:
1、本罪侵犯的是復雜客體,不僅侵犯公私財物所有權,還危及他人人身權利或者其他權益;
2、客觀方面表現為行為人采用威脅、要挾、恫嚇等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財物的行為;
3、主觀方面表現為具有非法強索他人財物的直接故意。
可見,兩罪侵犯的客體都有公私財物所有權,主觀上都有非法占有他人財物的直接故意,但二者還是存在明顯區別:
1、客體不同:敲詐勒索罪不僅侵犯公私財物所有權,還危及他人的人身權利或者其他權益。
2、客觀表現不同:詐騙罪在行為上著重于“騙”,即采取了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手段;而敲詐勒索罪強調“敲”,即實施了威脅、要挾、恫嚇等行為。
3、受害人交出財物的主觀狀態不同:詐騙罪受害人是受到欺騙后“自愿”交出財物;而敲詐勒索罪受害人是因害怕“被迫”交出財物。
4、立案標準不同:詐騙罪,數額較大為三千元以上;數額巨大為五萬元以上;數額特別巨大為二十萬元以上;敲詐勒索罪,數額較大為二千元以上;數額巨大為二萬元以上。
5、刑期不同:詐騙罪可判處10年以上有期徒刑、無期徒刑;而敲詐勒索罪最高刑期為10年有期徒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申請股票上市的程序是什么
2021-01-31對臺灣地區有關婚姻家庭民事判決的認可
2021-03-14打官司怎樣請律師,委托律師打官司注意事項
2020-12-29金融行動特別工作組防范利用互聯網支付洗錢的建議
2021-02-13債務還不上車以抵押車怎么辦
2021-01-20附身份關系的贈與合同是否有效
2020-11-18贈與合同受贈人后期簽字可以嗎
2021-02-08不可撤銷的擔保合同幾年失效
2021-02-24合同保全有沒有撤銷權
2020-11-10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怎么取回自己的房產證
2020-12-15勞動報酬規定是怎樣的
2020-12-26第三者責任險保自家人嗎
2020-11-09人身意外傷害險有什么獨特的特點
2020-12-11產品責任保險條款(中、英文)
2020-12-25飛機航空管制延誤賠償
2020-11-20保險合同效力變更的內容是什么
2021-02-03合同上寫工作兩年后交保險合法嗎
2021-01-17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保險與法:車輛定損誰說了算
20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