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經營、集資詐騙與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別
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非法經營罪之間存在一定的競合關系,主要體現在未經批準,非法從事銀行業務的,構成非法經營罪。但是,《刑法》第176條對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以特別條款的形式作了規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和非法經營罪之間形成特別法和普通法的競合關系,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的行為在一般情況下應當適用特別法,即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處罰。
但是,應注意的一點是,犯罪行為以特別法即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處罰以該罪能夠對犯罪行為進行全面整體評價為原則,如果行為雖然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但該罪只能對犯罪行為進行部分評價,不能涵括犯罪行為的整體,而適用非法經營罪能夠對行為進行整體評價,則要適用非法經營罪。
集資詐騙罪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區別
兩者的區別主要表現在犯罪的主觀故意不同,集資詐騙罪是行為人采用虛構事實、隱瞞真相的方法意圖永久非法占有社會不特定公眾的資金,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觀故意;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行為人只是臨時占用投資人的資金,行為人承諾而且也意圖還本付息。
1、從籌集資金的目的和用途看,如果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用于生產經營,并且實際上全部或者大部分的資金也是用于生產經營,則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的目的是為了用于個人揮霍,或者用于償還個人債務,或者用于單位或個人拆東墻補西墻,則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2、從單位的經濟能力和經營狀況來看,如果單位有正常業務,經濟能力較強,在向社會公眾籌集資金時具有償還能力,則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單位本身就是皮包公司,或者已經資不抵債,沒有正常穩定的業務,則定集資詐騙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3、從造成的后果來看,如果非法籌集的資金在案發前全部或者大部分沒有歸還,造成投資人重大經濟損失,則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更大一些,如果非法籌集的資金在案發前全部或者大部分已經歸還,則定集資詐騙罪的余地就非常小,一般應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4、從案發后的歸還能力看,如果案發后行為人具有歸還能力,并且積極籌集資金實際歸還了全部或者大部分資金,則具有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的可能性;如果案發后行為人沒有歸還能力,而且全部或者大部分資金沒有實際歸還,則具有定集資詐騙罪的可能性。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護人員因公殉職如何認定
2021-01-07小區收費停車場被盜無監控如何維權
2021-02-01駕駛員對交通事故現場怎么處理
2021-01-23質押的匯票要解押才能背書嗎
2020-12-28維持原判是一審生效還是二審生效
2021-03-26單憑微信聊天記錄可以立案嗎
2021-03-17倉儲合同倉單能不能質押
2021-01-26抑郁癥裁員是否有賠償金
2021-03-20哪些情況可以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
2021-01-05雇傭關系怎么進行解除
2021-02-26家長有哪些基本義務
2020-12-21飛機延誤的賠償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10論保險合同無效的法律后果
2020-12-26怎樣提前解除保險合同
2021-02-28事故認定書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1-03-22保險代理人、保險經紀人的禁止行為包括哪些
2021-01-31騙保的民事后果
2021-01-13費差益
2020-11-29土地流轉糾紛的解決途徑是什么
2021-01-17買門面無證無手續拆遷有賠償嗎
2021-0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