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準確認定"形跡可疑人"和"犯罪嫌疑人"
一、“形跡可疑”
在司法實踐中,“形跡可疑”主要表現有兩種情形:
1、司法機關尚未掌握行為人犯罪的任何線索、證據,僅憑行為人當時的舉動、神色等異常而判斷其可能實施犯罪行為。這種情形的“形跡可疑”是一種純粹的基于常理、常情或者特定的工作經驗所形成的主觀判斷。
2、司法機關已經掌握了據以推測行為人可能與某起案件有一定聯系的線索、證據,但這些線索和證據尚不足以合理地將行為人確定為該起案件的犯罪嫌疑人。這種情形的“形跡可疑”雖然不屬于純粹的主觀判斷,但仍主要是一種帶有臆測性的心理判斷。
二、“犯罪嫌疑”
指司法機關憑借一定的線索或者事實依據,認定行為人有作案的嫌疑,這通常是辦案人員根據一定線索和證據,以一定的客觀事實為依據,通過邏輯判斷,足以合理地認定行為人與某起案件有關聯及作案的可能。
三、“形跡可疑”和“犯罪嫌疑”之間的區別
一是產生懷疑的依據不同。對“形跡可疑”的判斷主要是依據工作經驗和常識、常情、常理,有時甚至是依據直覺所形成的猜測;“犯罪嫌疑”則是對所掌握的證據分析、判斷后形成的推定,有被合理懷疑的事實根據。
二是對證據和線索的要求程度不同。“形跡可疑”僅是針對特定行為人的衣著、舉止、言談或表情而產生的一般性懷疑,可以不要求掌握任何與特定案件相關聯的證據或線索;而“犯罪嫌疑”則是有針對性的懷疑,強調需要以線索、證據為依據,須將行為人與某種具體犯罪相聯系,而且往往要求司法機關掌握足以合理懷疑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的證據或者線索。
概言之,行為人如實供述罪行之前司法機關是否已經掌握足以合理懷疑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的證據或者線索,從而在行為人與具體案件之間建立起直接、明確的聯系,是區分“形跡可疑”與“犯罪嫌疑”的關鍵。
需要強調的是,在認定“形跡可疑人”和“犯罪嫌疑人”時應當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在司法機關將某人與待偵案件相聯系并將其列為偵查對象時,并不一定意味著司法機關已經掌握了足以合理懷疑行為人犯罪的線索和證據,即不能認為行為人一旦被司法機關認定為與待偵案件有一定的聯系,此時其犯罪事實就屬于被司法機關發覺,行為人就成了“犯罪嫌疑人”;另一方面,也不能片面認為,在司法機關尚不知道是否有案件發生的情況下,凡是在例行盤查中發現的犯罪人都一概屬于?“形跡可疑人”。因為在某些場合,即便司法機關對行為人的盤查屬于例行盤查,但若憑某種線索或證據已足以合理懷疑行為人實施某種犯罪時,即使此時尚不能確定行為人具體實施何種犯罪,也應當認定行為人是“犯罪嫌疑人”,而非“形跡可疑人”。如公安人員在深夜日常巡邏時盤查一攜帶旅行箱的某人時,其所講的旅行箱內物品與實際不符,或在旅行箱內發現槍支彈藥、毒品、大量假幣等違禁品,且其對此不能合理解釋時,就不能僅因公安人員尚不知道是否有案件(盜竊、搶劫等)發生而認定被盤查人是“形跡可疑人”,而不是“犯罪嫌疑人”。
根據上述分析,對行為人因被傳喚到案而交代罪行的行為是否構成“自動投案”,需要審查司法機關對行為人的懷疑是否有證據支持,是否能夠在行為人與具體案件之間建立起一定的實質聯系,從而準確認定“形跡可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當然,對“形跡可疑人”和“犯罪嫌疑人”的認定并非一個非此即彼的問題,司法實踐中往往存在處于二者之間的情形,如司法機關根據已經掌握的線索、證據,雖然尚不足以認定行為人系待偵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但這些線索、證據已經超出了通常認定“形跡可疑”所要求的線索、證據,即司法機關認定行為人系“犯罪嫌疑人”的內心確信比認定其系“形跡可疑人”更強。我們認為,在這種難以確切判斷行為人是“形跡可疑人”還是“犯罪嫌疑人”的情況下,應當本著有利于被告人原則的現代刑法理念和鼓勵犯罪人自首的刑事政策精神,認定行為人屬于“形跡可疑人”。
相關法律:
第六十七條?【自首】犯罪以后自動投案,如實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對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從輕或者減輕處罰。其中,犯罪較輕的,可以免除處罰。
被采取強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實供述司法機關還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論。
犯罪嫌疑人雖不具有前兩款規定的自首情節,但是如實供述自己罪行的,可以從輕處罰;因其如實供述自己罪行,避免特別嚴重后果發生的,可以減輕處罰。
第六條?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和公安機關進行刑事訴訟,必須依靠群眾,必須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對于一切公民,在適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在法律面前,不允許有任何特權。
第一百七十七條?犯罪嫌疑人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有本法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人民檢察院應當作出不起訴決定。
對于犯罪情節輕微,依照刑法規定不需要判處刑罰或者免除刑罰的,人民檢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訴決定。
人民檢察院決定不起訴的案件,應當同時對偵查中查封、扣押、凍結的財物解除查封、扣押、凍結。對被不起訴人需要給予行政處罰、處分或者需要沒收其違法所得的,人民檢察院應當提出檢察意見,移送有關主管機關處理。有關主管機關應當將處理結果及時通知人民檢察院。
如果您情況比較復雜,本網站也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到律霸網進行法律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逾期交房違約金標準
2021-02-09國家賠償方式有哪些
2020-11-24在哪些情況下,抵押權人可以處分抵押房產?
2021-02-22合同簽了多久就生效
2021-02-02監視居住可以見家屬嗎
2020-11-19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是否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2021-02-28侵權損害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15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擔保合同中止履行的情形
2021-01-26結合《侵權責任法》分析校園侵權責任的承擔
2020-11-09婚前房產婚后更名屬于個人嗎
2020-11-18小產權房產可以做保全使用嗎
2021-02-03非全日制用工情況下勞動合同何時終止?
2021-01-01實習期簽了合同要承擔上面的條款嗎
2020-11-27人壽保險重要性及功能有哪些
2021-03-17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分幾類
2020-12-14保險合同中的免責條款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13保險代理合同樣本(三)
2020-12-07土地承包權可以轉讓嗎
2021-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