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投資合同未到期突然中止如何處理(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我國法律規定,當事人一方違約的,需要承擔違約責任。
違約責任有三種基本形式,即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和賠償損失。當然,除此之外,違約責任還有其他形式,如違約金和定金責任。繼續履行也稱強制實際履行,是指違約方根據對方當事人的請求繼續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的違約責任形式。在拒絕履行、遲延履行、不完全履行的情況下,守約方可以提出一個新的履行期限,稱為寬限期或者延展期,要求違約方在該期限內履行合同義務。采取補救措施作為一種獨立的違約責任形式,是指矯正合同不適當履行(質量不合格)、使履行缺陷得以消除的具體措施。賠償損失,在合同法上也稱違約損害賠償,是指違約方以支付金錢的方式彌補受害方因違約行為所減少的財產或者所喪失的利益的責任形式。
《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二、合同法規定以下情形可以中止履行合同
1、經營狀況嚴重惡化。如果后履行一方已經瀕臨破產,處于停產或半停產,遭受經營上或財產上的重大損失,因資金困難而不能支付相互間先期發生的債務,已經嚴重影響到先履行方債權的實現,均可認為屬于經營狀況嚴重惡化。
2、轉移財產、抽逃資金,以逃避債務。轉移財產是指將自有的財產隱匿起來或者無償及低價將財產轉讓給他人的行為。抽逃資金是指在不改變工商登記的情況下將資金轉移隱匿的行為。如果抽逃的資金是公司的注冊資金,根據刑法的規定,構成抽逃出資罪,是犯罪行為,要承擔刑事責任。
3、喪失商業信譽。如果一方主體喪失了商業信譽,那么交易對方理所當然地要懷疑其履約能力。如商場多次經銷假冒偽劣商品,所賣商品質量低劣,多次不履行與他人合同,不付款等情況,均可認為喪失了商業信譽。
4、有喪失或可能喪失履行債務能力的其他情形。這是一個概括性的條件,適用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而立法時又無法一一列舉的情形,同時留給法官自由裁量的權利。
三、最新資訊(2021年1月1日起生效)
民法典
第五百七十七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的,應當承擔繼續履行、采取補救措施或者賠償損失等違約責任。
投資合同未到期突然中止如何處理?如果投資合同其中一方要求合同中止,給另一方帶來損失,另一方可以根據合同及法律規定要求對方承擔責任。在合同還沒有到期就遇到中止情況該怎么做,可以來律霸網找專業的律師幫助自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股權變更流程是什么
2021-02-18p2p非法集資國家賠付比例是多少
2021-02-24什么是域名仿冒注冊商標
2021-01-19反擔保協議
2021-02-10假釋與減刑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09遺贈扶養協議公證常識
2020-12-02法律上對繼承權的順序是如何規定的
2021-03-15繼承的方式有哪幾種
2021-02-15法院會拍賣唯一住房嗎
2021-03-19按天計算報酬是否是勞動關系
2020-12-23公司無故調崗降薪怎么辦
2021-01-30對于人壽保險合同有哪些和年齡誤報后果的詳細解答
2021-02-15保單質押率的含義是什么
2021-01-08農村居民應該怎樣主張以城鎮居民標準賠償
2020-11-22分紅保險待遇有什么
2021-01-15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呢
2020-12-16被盜車輛撞傷人,保險公司要賠償嗎
2020-11-18自家車相撞,保險公司是否賠償
2020-12-11保險條款解讀-車險
2021-02-23保險公司理賠程序有哪些
2021-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