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牧、農村經濟)廳(委、局)、財政廳(局):
根據《財政部農業部關于印發<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管理辦法>的通知》(財農〔2009〕440號)和《財政部關于安排2012年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的通知》(財農〔2011〕354號)精神,為確保良種補貼政策落到實處,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保護和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現就做好2012年中央財政農作物良種補貼項目實施工作通知如下:
一、實施范圍和規模
水稻、小麥、玉米、棉花良種補貼在全國31個省(區、市)實行全覆蓋。
大豆良種補貼在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等4省(區)實行全覆蓋。
油菜良種補貼在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貴州、云南及河南信陽、陜西漢中和安康地區實行冬油菜全覆蓋。
青稞良種補貼在四川、云南、西藏、甘肅、青海等省(區)的藏區實行全覆蓋。
花生良種補貼在河北、遼寧、吉林、江蘇、安徽、江西、山東(含青島)、河南、湖北、廣東、廣西、四川等12個省(區)實施。
馬鈴薯原種生產補貼另行通知。
二、補貼對象和標準
(一)補貼對象
對生產中使用農作物良種的農民(含農場職工)給予補貼。
花生良種補貼對象為項目區內參與良種繁育和使用良種進行生產的農民或企業。
(二)補貼標準
小麥、玉米、大豆、油菜、青稞10元/畝;早稻、中稻(一季稻)、晚稻、棉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小麥15元/畝。
上述農作物的良種補貼資金已提前預撥,根據本年實際種植面積再行結算。
花生良種補貼為大田生產每畝補貼10元;良種繁育每畝補貼50元。相關省市補貼資金規模及結構維持去年不變。
三、工作內容及要求
(一)公開推介優良品種。省級農業部門具體負責各地主導品種的篩選,在符合國家有關扶持政策的前提下,優先選擇生態適應性好、符合生產需要、市場前景較好的品種。禁止選擇未經審定、審定未通過或過期淘汰的品種。主導品種確定后,省級農業部門要通過各種渠道公開向社會發布。
(二)科學選擇補貼方式。各地要認真總結良種補貼政策執行經驗,采取公開、公正、透明的方式,努力確保補貼資金發放到農民手中,努力確保政策落實到位。各地農業部門要在充分尊重農民意愿基礎上,根據品質優先、市場需求和生產需要,積極引導農民選擇使用推介的良種,不得采取強制手段干預農民自愿選種。
(三)嚴格確定花生良種補貼繁種企業。必須由項目省(區)的省級農業和財政部門,按照公開、公平、公正和誠實信用的原則,綜合考慮生產能力、種子質量及服務水平等方面,在具有種子生產經營資質的單位中公開擇優確定花生繁種單位,并由項目縣與繁種單位簽訂供種合同,明確繁制品種、種子價格。
(四)嚴格補貼資金發放程序。采取補貼資金直接發放的,實行公開推介良種,落實種植面積,農民自愿購種。鄉鎮財政所直接向補貼對象兌付補貼資金,有條件的地方,可通過“一卡通”直接發放給農民。
采取差價供種補貼方式的,省級農業、財政部門組織采購良種,由供種企業實行統一供種,良種補貼實行差價供種,購種農民按折扣價付款,供種單位登記銷售折扣清冊,購種農民簽字確認。省級財政部門按確定的企業供種量預撥70%補貼資金,根據農業部門逐級審核確定的供種清冊和無種子質量問題書面意見,與供種企業結算其余30%的補貼資金。
(五)嚴格落實種植面積。首先由農戶據實向村委會申報種植面積和品種。由村委會登記、核實、公示后上報鄉鎮人民政府。鄉鎮人民政府匯總審核后,將本轄區種植面積和品種上報縣財政、農業部門,省級農業、財政部門將各縣上報的補貼面積和品種匯總審核后,于2012年11月20日前上報農業部、財政部。
(六)按時上報實施方案。各省級農業部門、財政部門要認真組織編制良種補貼實施方案,于2012年5月31日前聯合向農業部、財政部上報備案。實施方案主要包括推介品種、補貼方式、補貼面積和補貼金額等有關內容,并附分縣的補貼面積和補貼金額表。中央直屬墾區直接向農業部、財政部申報。各省(區、市)墾區,由省農墾主管部門統一向省農業主管部門申報,也可按農場的隸屬關系,由農墾主管部門統一向當地同級農業主管部門申報,并由省級財政和農業部門聯合向財政部、農業部申報。年底前各省農業、財政部門將當年補貼政策落實情況進行總結,并上報財政部和農業部。
(七)健全良種補貼檔案。各地要加強良種補貼項目管理,建立健全良種補貼明細檔案,實現縣級有區域圖、鄉級有落實表、村級有到戶清冊。鄉級面積落實表一式兩份,分別由鄉鎮農技站和縣農業局保管。實行統一供種的地區,村級到戶清冊要一式三份,由供種單位印刷,分別用于編制計劃、行政公示和財政報賬。采取直接發放補貼的地區,清冊一式兩份,用于行政公示和補貼資金發放時農民簽字確認。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協調配合。各級要高度重視良種補貼項目,切實把該項目作為穩定糧食生產、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加強領導,明確分工,落實責任,密切配合,形成合力,推動項目順利實施。財政部門負責落實補貼資金預算、撥付工作;農業部門負責項目組織實施、制定方案、良種推介、技術服務等工作。其他各部門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為良種補貼項目搞好服務。
(二)強化項目公示。實行良種補貼村級公示制,公示內容包括農戶良種補貼面積、補貼標準、補貼金額等,公示時間不少于7天。各級財政、農業部門設立良種補貼監督電話,并在當地媒體公布,接受群眾監督。
(三)強化資金管理。項目資金要專款專用,切實按照國家規定嚴格使用。任何地方、單位和個人都不得虛報良種補貼面積,不得套取、擠占、挪用補貼資金。地方各級財政部門應安排所需配套推廣工作經費,保證補貼品種推介展示、補貼面積核實、補貼資金發放、補貼檔案建立和項目實施監督檢查等管理支出,嚴禁擠占挪用中央下撥的補貼資金用于工作經費。
(四)強化監督檢查。省級農業和財政部門要對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不定期抽查,通過實地走訪基層干部和農戶,認真了解項目區面積落實、種子質量和價格、補貼資金發放等有關情況,及時糾正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確保良種補貼政策不走樣,農民實惠不縮水。
(五)強化種子市場監管。各級農業部門要會同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加強農作物種子市場監管,堅決打擊坑農、害農等違法行為,保證種子市場供應,防止假冒偽劣種子進入生產領域,切實保障種子供應市場渠道暢通、規范有序。
(六)強化政策宣傳。各地要通過電視、報紙等多種媒體向廣大農民群眾、基層干部宣傳良種補貼政策,提高農民群眾對農作物良種的認識,充分調動農民使用優良品種、發展糧棉油生產的積極性,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二○一二年五月二十五日
附件:
2012年農辦財[2012]73號.CEB
http://www.moa.gov.cn/govpublic/CWS/201206/t20120606_2751147.htm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作業場所安全使用化學品公約》的決定
1994-10-27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實施的幾個問題的解釋
1996-05-15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02)
2002-08-29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授權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審議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葡萄牙共和國政府關于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的決定
1987-04-1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法
1991-03-02農業保險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9-04-17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幣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大中型水利水電工程建設征地補償和移民安置條例(2017年修正)
2017-05-02中國公民往來臺灣地區管理辦法(2015年修正)
2015-06-14山東省救災物資儲備庫管理辦法
2014-12-24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中華人民共和國內河交通安全管理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石家莊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1970-01-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國務院關于確定三沙市城市總體規劃由國務院審批的通知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深化電煤市場化改革的指導意見
2012-12-20國務院關于發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12-10-31國務院關于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
2012-08-03機關事務管理條例
2012-06-28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的通知
2011-12-01國務院關于建立全科醫生制度的指導意見
2011-07-01戒毒條例
2011-06-26國務院批轉住房城鄉建設部等部門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工作意見的通知
2011-04-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有序做好支援甘肅舟曲災區有關工作的通知
2010-08-1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地溝油整治和餐廚廢棄物管理的意見
2010-07-13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加大節能減排力度加快鋼鐵工業結構調整的若干意見
2010-06-04關于加強對行政機關公文中涉及字母詞審核把關的通知
2010-04-07氣象災害防御條例
2010-0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