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本篇法規已被《國務院關于廢止1993年底以前發布的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發布日期:1994年5月16日 實施日期:1994年5月16日)廢止(原因:已被1986年7月9日國務院發布的《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若干規定》代替)
關于加強基本建設計劃管理、控制基本建設規模的若干規定
(一九八一年三月三日國務院發布)
當前國民經濟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基本建設規模過大,項目過多,重復建設、盲目建設的情況比較嚴重,建設資金的使用浪費很大,效果很差。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根據國民經濟進一步調整的方針和量力而行、循序前進、講求實效的原則,國家對全國的基本建設必須實行高度集中統一, 加強自上而下的統籌、指導、 協調和監督,為此,特作如下規定:
(一) 全國和地方的基本建設規模,都要進行嚴格的控制。凡屬基本建設,不論其資金來源如何,都要按照隸屬關系和計劃安排權限,由各級計委綜合平衡后,在核定的基本建設規模之內,納入各級基本建設計劃,并要嚴格遵守有關基本建設的規定,同時接受國家和各級政府的財政和統計監督。
各級計劃部門要在綜合財政、信貸計劃以及物資供應和勞動計劃的基礎上編制綜合基本建設計劃,包括國家預算內中央財政安排的基本建設,地方財政包干范圍內統籌安排的基本建設,
銀行貸款安排的基本建設,利用外資安排的基本建設,地方、部門和企業用自籌資金安排的基本建設,以及各種專項資金安排的基本建設。
全國基本建設總規模由國務院確定。 各省、市、自治區的基本建設規模, 由各省、市、自治區根據各自財力物力平衡的可能擬訂并報送國家計委,由國家計委審核后報國務院批準。各州、縣的建設規模由省、市、自治區批準。基本建設計劃的審批權集中在中央和省、市、自治區兩級,州、縣無權批準基建計劃。國家預算內地方統籌投資安排的基本建設及地方、 企業自籌資金安排的基本建設, 由各省、市、自治區計委在國家計委核定的建設規模以內,商同建委、銀行等部門提出具體計劃。大中型建設項目,由國家計委會同國家建委統一安排,不受原來行業之間、地區之間歷史上的投資比例的限制。一切新建的大中型項目,必須正式列入國家年度計劃, 并由國家建委批準開工報告后, 才能正式開工。
(二) 各種渠道安排的基本建設資金,必須根據有利于國民經濟調整的原則,明確使用方向。今后相當一個時期內,我們擴大社會生產,主要不是靠多上基本建設、多鋪新攤子,大量增加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而是主要靠發揮現有企業的作用,進行合理的技術改造,降低消耗,提高質量,提高效率。因此在調整期間,要嚴格控制新項目,少鋪或不鋪新攤子,要切實安排好老企業的技術改造和改、擴建。基本建設投資首先要安排好能源,交通等國民經濟薄弱環節和直接關系人民生活的住宅及城市公用設施的建設。在安排建設項目時要從綜合利益出發,對于那些采掘采伐工業彌補報廢能力和遞減能力必需的建設,大江大河堤防加固治理的水利工程,國家急需而又能很快見效的收尾投產、配套項目和技術改造工程,以及那些建設工期長的水電、礦山、鐵路干線,港口等必不可少的正常續建工程,要盡力安排。
在具體安排中央、地方及自籌等投資的使用方向時,應各有側重。投資大、建設周期長的項目,例如大型煤礦、油田、電站、重大節能措施、鐵路干線、重要港口、原材料基地、森工、流域治理的大型工程等,由中央投資為主,聯合地方建設。農業、輕紡工業、建材工業、城市公用設施、環境保護、商糧貿、文教衛生等方面的建設,由地方投資為主或由若干地方與中央部門聯合投資興建。企業事業單位的自有資金,主要用于職工宿舍、專業教育的建設和安全生產、環境保護、節約能源、改善品種質量等措施以及設備的更新改造。當前銀行
發放貸款的使用方向,主要用于能源、輕化工原料、某些加工能力不足的輕化工產品等方面的項目,和一部分生產急需、能當年見效、花錢又少的收尾配套工程的
小額貸款。
地方和企業凡屬于挖、革、改措施的資金及貸款,當前應當主要用于現有企業的設備更新和設備改造。少數確需用于擴大再生產, 搞基本建設的, 或屬于基本建設性的挖、革、改項目應由各級計委綜合平衡和審查批準后,分別納入國家審定的部門、地方基建投資或自籌投資總額計劃之內,并一律按照基本建設程序辦事。沒有計劃部門的批準文件,沒有經過綜合平衡,沒有按基建程序辦理手續的,銀行一律不予撥款或貸款。一九八○年已經安排的挖、革、改措施和中短期設備貸款,屬于基建性質的,必須在當地政府的統一領導下,由有關部門進行審查,凡是盲目建設、重復建設的,要堅決停下來。經過審查,確定繼續建設的項目,需按照規定重新上報批準。
(三) 銀行發放基本建設貸款,必須在信貸平衡的基礎上進行,必須根據中央和省、市、自治區一級綜合財政、 信貸計劃和綜合基本建設計劃, 切實做好信貸平衡,量力而行。嚴禁用增加通貨或擠占必須的生產流通資金的辦法來發放基建貸款。各級銀行發放各種基建貸款(包括向企業發放的貸款);必須經同級計委審核平衡并統一納入基本建設計劃。
為了控制各類基本建設貸款和引導其使用方向,應根據國家的需要和各行業的具體情況確定不同的
貸款利率和償還年限,具體辦法由人民銀行總行會同國家計委、國家建委和財政部提出,報國務院批準。
(四) 利用外資安排的基本建設要嚴格控制。利用外國政府貸款、國際金融組織信貸、出口信貸以及通過
補償貿易和合資經營等進行的基本建設,無論是國家統借統還或地方、 部門自借自還, 都由進出口管理委員會和外資管理委員會歸口,按審批權限分級管理,經國家計委或省、市、自治區計委分別按各自的權限批準后,統一納入計劃。凡屬國家統借統還的項目,必須事先經過建設銀行總行審查簽證。所有利用外資進行基本建設的項目都要有批準的項目建議書、可行性研究報告以及設計計劃任務書(有些項目的設計計劃任務書可由可行性研究報告代替),都要落實外匯償還能力、國內工程和配套項目所需的國內投資,以及原料、燃料、動力、供水、交通運輸等項條件。必須經過以上工作后,才能對外正式簽約。
(五) 國防費安排的軍事工程等要適當壓縮。人防工程建設,當前主要搞好已開挖工程的維護, 一律不開新工程。 一九七八年頒發的關于結合基本建設修建人防地下室的規定,由全國人防領導小組辦公室會同國家建委、國家計委重新制訂。
(六) 所有基本建設計劃,必須認真落實所需的物資。中央財政安排的基本建設,所需統配物資由國家物資總局統一安排;地方安排的基本建設,屬于一九八○年財政包干范圍內確定的國家預算內基本建設投資基數以內的,也由國家物資總局統一安排;地方安排的其它基本建設和自籌資金安排的基本建設,以及各部自籌資金安排的基本建設,除個別經過特殊批準的項目外,所需物資均由地方、部門自行解決。
(七) 嚴格基本建設項目的審批制度和責任制度,嚴肅基本建設紀律。所有新建、擴建大中型項目,不論是用什么資金安排的,都必須先由主管部門對項目的產品方案和資源地質情況,以及原料、材料、煤、電、油、水、運等協作配套條件,經過反復周密的論證和比較后,提出項目的可行性報告,并應有國家計委批準的設計計劃任務書和國家建委批準的設計文件。總投資在一億元以上的項目,還應由國家計委審核后報國務院批準。小型項目分別由各部門和省、市、自治區計委在國家核定的投資額內審定。任何領導人都不能個人決定上項目。項目可行性報告中的各項條件及計算,如有錯誤或不屬實之處,應由主管部門及承擔協作部門負責,凡由此而造成重大損失的,要追究主管部門的責任,直至追究法律責任。
各級政府的財政、銀行、統計、建設部門,都要嚴格按照國家批準的綜合基本建設計劃,對各級安排的基本建設項目進行財政監督、統計監督和業務監督。對計劃外的基建項目,和國家計劃決定停建、緩建的項目,建設部門不予施工,物資部門不給物資,銀行不予撥款和貸款。凡未列入綜合基本建設計劃的都屬于計劃外項目,對于搞計劃外項目的有關負責人和對計劃外項目處理不力的人員,必要時給以經濟和
法律制裁。
(八) 從基本建設工程造價中提取各種費用,必須由國家建委會同國家計委、建設銀行總行統一規定。其它部門、地區和單位,都無權任意從基本建設投資中提取費用,或變相向建設單位攤派資金。國家建委要會同有關部門對現有各種取費辦法進行清理,并盡快擬訂和修訂基本建設各種定額和費用標準。對于不符合規定任意提取費用的,銀行有權拒絕付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