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政辦發〔2007〕30號
關于印發
錦州市農民工工資支付和實施保證金及監控暫行辦法的通知
各縣(市)區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中省直有關單位:
經市政府同意,現將《錦州市農民工工資支付和實施保證金及監控暫行辦法》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二○○七年三月二十二日
錦州市農民工工資支付和實施保證金及監控暫行辦法
第一條 為規范我市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預防和解決拖欠農民工工資問題,根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國務院關于解決農民工問題的若干意見》等有關規定,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適用于我市行政區域內的企業、個體工商戶、民辦非企業單位及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以下統稱用人單位)和與之形成
勞動關系的農民工。
第三條 市、縣(市)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做好本行政區域內的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與監督工作,其他有關行政管理部門按照各自職責,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管理有關工作:
(一)建設行政部門負責對建筑行業的執法檢查,并配合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查處建設領域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
(二)公安部門負責調查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并涉嫌逃匿的案件,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引發的突發性和群體性事件;
(三)工會組織負責
勞動保障法律法規的宣傳以及對在農民工隊伍中執行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情況的監督檢查工作,參與處理拖欠農民工工資案件;
(四)信訪部門負責農民工上訪案件的登記受理和協調解決,不能協調解決的,要及時與有關部門溝通,做好案件的轉辦、交辦工作;
(五)其他司法、行政等部門應當按照各自職責,共同做好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
第四條 用人單位招用農民工時,必須按照《
遼寧省勞動合同規定》與其
簽訂勞動合同,并于簽訂勞動合同后7日內到用工所在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進行用工登記。
勞動合同應當載明以下內容:
勞動合同期限,工作內容,工資支付的標準、項目、周期和日期,
勞動紀律、
勞動保護和勞動條件以及違約責任。
建筑施工企業與
勞動者簽訂勞動合同應一式三份,雙方當事人各持一份,勞動者所在工地保留一份備查。
第五條 用人單位不得拒絕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不得采用欺詐或者脅迫等手段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不得以任何理由扣押與農民工簽訂的
勞動合同文本,不得向農民工收取任何形式的風險金、抵押金、保證金或
抵押物。
第六條 農民工上崗前,用人單位必須對農民工進行勞動保障
法律法規培訓,并記入個人檔案。
第七條 用人單位必須以貨幣形式按月或按勞動合同約定的方式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不得以實物、有價證券等形式替代,不得規定農民工在指定地點、場合消費,也不得規定農民工的消費方式。
用人單位支付農民工工資不得低于用工所在地的最低工資標準。
有條件的用人單位可在指定銀行,為農民工本人辦理個人工資帳戶,委托銀行發放農民工工資。
第八條 用人單位要建立健全農民工考勤和工資報表制度,書面記錄農民工的出勤情況,每月與農民工核對并由農民工本人簽字。
用人單位支付工資時應當填寫農民工工資支付名冊,由農民工本人簽字領取。因特殊情況本人不能到場的,應當書面(附本人有效身份證件)委托他人代為領取。
農民工工資支付名冊應記錄支付單位、支付時間、支付對象、支付數額等內容,并保存兩年以上備查。
第九條 用人單位必須將工資直接發放給農民工本人。建筑施工企業嚴禁將工資發放給“包工頭”或其他不具備用工主體資格的組織和個人,否則應當
承擔連帶責任。
第十條 用人單位與農民工依法解除或者終止勞動關系的,應當在勞動關系解除或者終止之日起兩個工作日內一次付清農民工工資。雙方另有約定的除外。
第十一條 建設單位支付工資部分的工程款,必須以法定貨幣形式支付,嚴禁以實物或有價證券抵付。建設單位未按合同約定支付工程款,導致建筑施工企業拖欠農民工工資的,由建設單位先行墊付,墊付的工資數額以未結清的工程款為限。
第十二條 建立建設領域農民工工資支付保證金制度。
(一)建設單位和建筑施工企業應在建設工程項目合同簽訂后15日內,按
工程合同價款5%向市政府指定的銀行專用帳戶存入工資保證金,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實行專戶管理。
(二)建筑施工企業須出具工資保證金銀行存款憑證、建設單位工資保證金存款憑證復印件和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出具的無拖欠工資證明后,建設行政管理部門方可辦理開工等手續,發放施工許可證。
(三)建筑施工企業在工程施工期間,如發生無故拖欠或克扣農民工工資行為,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責令限期整改,建筑施工企業在限定期限內仍不支付工資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應當以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支付拖欠或克扣的農民工工資,其中不足部分由建筑施工企業承擔。
(四)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后,未發生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的建筑施工企業,填報《錦州市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支付申請表》,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建設行政部門確認核實后,專用帳戶銀行依據核準的《錦州市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支付申請表》,在工程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后一個月內,將農民工工資保證金本金和利息全額返還;工程建設項目施工期間,已發生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的,經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建設行政部門直接支付部分農民工工資保證金的,只返還剩余部分本金和利息。
建設單位繳納的建設項目農民工工資保證金返還應在建設項目竣工結算后一個月內進行。
第十三條 建立健全對用人單位農民工工資支付行為的監督檢查制度。
(一)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建設、公安、工會、信訪、維穩等部門每季度開展一次對建筑施工企業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的專項檢查。
(二)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會同各行業主管部門定期對其它用人單位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三)對農民工集中和有欠薪記錄的用人單位工資支付情況實施重點監控。
(四)對用人單位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實行月報表制度。
第十四條 任何組織和個人對違反法律法規、規章和國家有關規定,侵害農民工合法權益的行為,有權向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建設行政部門和有關部門舉報投訴。
對因同一事引起的集體投訴,投訴人應推薦代表投訴。
第十五條 用人單位有下列行為之一的,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主管部門應當責令其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將依據有關勞動保障法律、法規和規章對用人單位依法進行處罰:
(一)未與農民工依法簽訂勞動合同,或勞動合同不交給農民工本人的;
(二)采用欺詐或脅迫等手段與農民工簽訂勞動合同的;
(三)向農民工收取任何形式的風險金、抵押金、保證金或抵押物的;
(四)未以貨幣形式按時足額支付農民工工資,或者支付的工資低于用工所在地最低工資標準的;
(五)未在規定時限內到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辦理用工登記的;
(六)未按規定報送農民工工資支付情況報表的;
(七)其他侵害農民工勞動保障權益的。
第十六條 對拒不繳納工資保證金的用人單位,依法對其進行行政處罰,并通過新聞媒體予以曝光。
第十七條 建設單位拖欠工程款達一年以上,經兩次督促仍不改正的,由建設行政部門取消其開發建設資格,不得重新進入建設市場。
第十八條 惡意拖欠和克扣農民工工資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的建筑施工企業,由建設行政部門對其給予暫停參與工程投標資格,不予辦理企業資質審核,吊銷負有直接責任的項目經理崗位證書或執業資格證書,依法清出建筑市場。
第十九條 用人單位惡意拖欠農民工工資,情節嚴重的,依法責令停業整頓;仍不改正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
第二十條 各級政府及相關部門拖欠工程款的,經兩次督促仍不改正的,對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作出相應的行政處分。
第二十一條 農民工務工時應主動要求用人單位與其簽訂勞動合同。務工期間,因農民工本人原因未與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的,或其權益受到侵害未能在三十日內投訴的,農民工本人應負相應的責任。
第二十二條 拒絕、阻礙國家工作人員依法執行公務和干擾農民工依法申訴追討工資,構成違反治安管理行為的,由公安機關對用人單位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依法給予治安處罰;構成犯罪的,由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第二十三條 農民工與用人單位因工資支付發生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依法向當地
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對仲裁裁決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第二十四條 本辦法所指的建筑施工企業,是指從事土木工程、建筑工程、線路管道設備安裝工程、裝修工程的新建、擴建、改建活動的企業。
第二十五條 本辦法所指的農民工,是指本人戶口為農業戶口,主要在城鎮從事非農產業的人員。
第二十六條 本辦法由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負責組織實施。
第二十七條 本辦法自發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