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發達的林業,是國家富足、民族繁榮、社會文明的標志之一。在相當長期的歷史上,我國林業基礎極為薄弱,林業破壞卻非常嚴重。因此,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中,保護林木,發展林業,是一項十分緊迫的戰略任務,必須引起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高度重視。
建國以來,在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經過廣大人民群眾和林業職工的艱苦奮斗,林業建設取得了一定成績,為國家提供木材九億立米,人工造林保存面積四億二千萬畝,對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但是,由于歷史上遺留下來的森林很少,我們對林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工作指導上又有“左”的錯誤和影響,因此盡管做了大量工作,林業的落后面貌仍然沒有改變。
當前突出的問題是,森林破壞嚴重,砍的多,造的少,消耗過多,培育太少。這就使我國木材和林產品的供需矛盾更加尖銳,自然生態環境進一步惡化,這種局面如果任其發展下去,必將給農牧業生產和人民生活帶來極其不利的后果,貽患子孫后代。
發生上述問題的原因是,長期以來,沒有把林業放在與農牧業同等重要的地位。林權不穩,政策多變。營林資金很少,木材價格不合理,取之于林多,用之于林少。林區沒有因地制宜,以林為主,多種經營。林業生產重砍輕造,沒有堅持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木材多頭經營,體制混亂,“一把鋤頭造林,百把斧頭砍樹”。森林管理不嚴,法紀長期廢弛。所有這些,都嚴重地挫傷了廣大群眾和各方面造林育林護林的積極性,阻礙了林業的發展。
為了迅速扭轉林業面臨的嚴重局面,堅決制止亂砍濫伐,切實保護現有森林,嚴格控制采伐,降低資源消耗,進一步落實林業政策,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大力開展造林育林,使林業建設逐步走上健康發展的軌道,特作如下決定。
穩定山權林權,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
(一) 國家所有、集體所有的山林樹木,或個人所有的林木和使用的林地,以及其他部門 、單位的林木 ,凡是權屬清楚的,都應予以承認,由縣或者縣以上人民政府頒發林權證,保障所有權不變。各級黨委和人民政府,必須盡快作出部署,組織力量在明春以前完成這項工作。
凡林權有爭議的,由有關政府,組織有關雙方 ,協商解決。協商無效時 ,提請人民法院裁決。在糾紛解決之前,任何一方都不準砍伐有爭議的林木,違者依法懲處。
(二) 要根據群眾的需要,劃給社員自留山(或荒沙荒灘),由社員植樹種草,長期使用。劃自留山的面積和具體辦法,由各省、市、自治區規定。
社員在房前屋后 、自留山和生產隊指定的其他地方種植的樹木 ,永遠歸社員個人所有,允許
繼承。
(三) 國營林場和社隊都要按照中央《進一步加強和完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幾個問題的通知》精神,結合林業生產的特點,認真落實林業生產責任制。要根據各盡所能、按勞分配的原則,切實把責任和報酬、整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緊密地聯系起來。社隊集體林業,應當推廣專業承包 、聯產計酬責任制。可以包到組 、包到戶、包到勞力。聯系造林營林成果, 實行合理計酬、 超產獎勵或收益比例分成。具體辦法,要從實際出發,走群眾路線,因地制宜,允許多種多樣。
木材實行集中統一管理
(四) 各省、 市、 自治區要根據用材林的消耗量低于生長量的原則,嚴格控制采伐量。要以國營林業局和林區縣為單位,按輪伐要求,合理確定年度木材、毛竹采伐量。國家統配材、地方用材、國營林業單位和其他部門自用材等,都要納入采伐計劃,實行全國“一本帳”。省、市、自治區和國家有關部門的年采伐計劃,由國家計委會同林業部進行綜合平衡,與各省、市、自治區協商確定,統一下達執行。各級不準層層加碼和計劃外采伐。木材不進行議購議銷。
國有林的采伐,由省、市、自治區林業主管部門統一安排。集體林的采伐,由縣林業行政部門發給采伐證;其他部門采伐自己經營的林木和社隊集體采伐自用材,由當地林業行政部門按照《森林法》(試行)的有關規定進行審批,發給采伐證,無證采伐的,以破壞森林論處。
(五) 國營林業局生產的規格材,除自用的和地方按規定留成的部分外,全部由國家統購。林區社隊集體生產的規格材,國家統購百分之七十至九十,具體比例由省、市、自治區確定。林區的非規格材和社員的木材,國家不實行統購。
非林區社隊和社員生產的木,材國家不實行統購。
(六) 林區木材及半成品由林業部門統一經營管理,其他任何部門和單位都不得進入林區采伐、收購和加工。銷區的木材供應和市場銷售體制不變。
供銷、輕工、外貿、社隊企業等部門需要的柴、炭、木柄、木棍及大宗木制成品、半成品等,均應納入計劃,由林業部門組織生產,提供貨源。
林區社隊和各單位辦的木材加工廠,必須認真進行整頓。凡是產品質次價高、浪費木材或本身沒有林木資源的,要堅決關停并轉;允許繼續開業的,所需原料要納入計劃。
林區及毗鄰縣不開放木竹自由市場。林區社隊集體生產的非規格材、自留材(包括社隊集體參加國營林業生產建設分得的木材)及其加工的大宗成品、半成品,由林業部門代銷,也可以由林業部門批準,統一組織產區和銷區互通有無。社員自有的木材,可以憑大隊證明,由林業部門代銷。
非林區木竹自由市場是否開放,由省、市、自治區人民政府確定。
對林業的經濟扶持
(七) 有計劃有步驟地調整集體林區和國有林區的木材價格。提價增加的收入,應當留給木材生產單位,不準截留。具體方案由國家物價總局和林業部另文下達。
(八) 建立國家林業基金制度。要把國家的林業投資,財政撥款,
銀行貸款,按照規定提取的育林基金和更改資金,列入林業基金,由中央和地方林業部門,按規定權限,分級管理,專款專用,年終結余允許跨年度使用。各地每年要盡可能從地方財政中,拿出一部分資金來扶持林業。支援公社的投資,老區、少數民族地區、邊疆地區支援不發達地區的基金,以及銀行用于農業的貸款,由地方政府規定一定比例,用于發展林業。國家林業基金制度的具體條例,由林業部會同財政部制訂,報國務院批準執行。當前國家營林、森工投資和社隊造林補助費,由中央和省、市、自治區林業、財政部門掌握使用。
(九) 適當提高集體林區和國有林區(
黑龍江、
吉林、
內蒙古林區除外)育林基金和更改資金的征收標準,擴大育林基金征收范圍。具體辦法由林業部、財政部擬定。
(十) 各省、市、自治區凡沒有劃定林區縣和林區社、隊的,必須根據實際情況,明確劃定。為了進一步落實林區以林為主的方針,要合理安排林區縣和林區社、隊的糧食購銷任務。糧食自給有余的,征購任務要穩定下來;糧食不能自給的,應該減購或者增銷,保證林區群眾的口糧標準不低于鄰近產糧區。
木材綜合利用和節約代用
(十一) 要充分利用林區的采伐、加工和造材的剩余物,大力生產木片,開展小材小料加工,發展人造板生產。
當前要重點搞好現有木材加工和綜合利用工廠的挖潛、革新、改造,提高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今后要計劃地發展林區加工和綜合利用。木材綜合利用屬于輕工業性質,各地區、各部門要從資金、燃料、動力等方面給予支持。
為了彌補木材供應不足,要大力開展木材的節約、代用工作。煤炭、鐵道、建材等用材較多的部門,在采用金屬礦柱、水泥軌枕、鋼鐵門窗等多種代用品方面已經取得顯著效果,應當積極推廣,并繼續研制新的代用品。
(十二) 努力改變林區燒好材的習慣。林區職工、社員群眾,以及機關、部隊、 學校、廠礦企業等單位,都要改燒枝丫、茅柴。有條件的地方,應當實行以煤代木,發展沼氣和小水電等,大力節約木材。要采取經濟補貼辦法,鼓勵林區的單位和群眾不燒好材。要有一定的流動資金,并把節約木材的收入繼續用于這項工作。這方面潛力很大,應以林業部為主,會同有關部門進行試點,總結經驗,制訂方案,逐步實行。
抓緊林區的恢復和建設
(十三) 各省、市、自治區要根據森林的不同效益,抓緊搞好主要林區的林種劃分工作,確定不同林種的經營方針和經營措施。有計劃地擴大防護林、薪炭林、經濟林,以及自然保護區等特種用途林。對過量采伐的林區,要堅決把木材產量調減下來,并穩定一個時期,給以休養生息的機會。要加快新林區的開發建設,抓緊后續森林資源的培育。 同時,要認真搞好護林防火,嚴禁毀林開荒。
(十四) 認真貫徹以營林為基礎的方針,切實糾正以原木生產為中心,重采輕造的錯誤做法。要在思想上和實際工作中把森林工業和營造撫育森林真正統一起來。今后開發新林區,要從全面經營森林出發,統籌安排森工與營林的生產建設和投資。對尚未建設的后期林場,主管企業要抓緊進行建設,逐步實現合理布局,合理經營。林業企業必須做到在采伐后當年或次年更新。今后對林業企業的考核,要把更新造林和育林列為首要標準,并與企業利潤留成、職工經濟利益緊密聯系起來。沒有完成任務的,要追究領導責任。
(十五) 國營林業單位要因地制宜的采取多種形式,組織林區社隊參加護林、造林、育林、采伐、修路等各項生產建設活動,付給合理報酬;建設新的林業企業,應當盡可能吸收林區群眾參加生產建設。要通過多種途徑,使社隊和群眾從發展林業中得到好處。但不能采取把國有林劃給集體的辦法,來解決林區社隊群眾的經濟利益問題。
(十六) 民族自治地方的國有林區,要把保護和開發森林同民族自治地方的經濟利益密切結合起來。經上級領導機關批準,可在木材產品的分配和利潤分成等方面,采取不同于一般地區的辦法,給民族自治地方以更多的自主權和經濟利益。要吸收當地少數民族群眾參加林業生產建設,積極培養少數民族林業干部和技術人材。
(十七) 黑龍江、吉林、內蒙古等林區的地方政府和企業要組織當地知識青年參加林業生產建設 。可以組織他們利用林區采伐 、加工和造材剩余物以及部分撫育間伐的小材小料,開展綜合利用,發展集體經濟。產品由林業企業按照國家或省(區)規定的價格統一經銷。
對知識青年為主的集體所有制單位,要按照國務院對城鎮上山下鄉知識青年在農村或城鎮郊區所辦的場(廠)隊有關規定,實行減稅、免稅等優待政策。
安置林區知識青年所必需的資金,可以采取
借款方式予以扶植。資金來源,由企業利潤中留成解決,不足部分報請省(區)人民政府批準,從地方財政中適當給予補助,或者在企業營業外支出項下列支。
(十八) 各省、市、自治區要繼續搞好林工商聯合企業的試點工作,條件成熟的地方可以逐步推廣。
大力造林育林
(十九) 要進一步貫徹1980年中共中央 、 國務院 《 關于大力開展植樹造林的指示》,堅持依靠社隊集體造林為主,積極發展國營造林,并鼓勵社員個人植樹的方針,發動城鄉廣大人民群眾和各行各業,扎扎實實地植樹造林。要因地因時制宜,保質保量,包栽包活包成林,防止形式主義和無效勞動。
綠化祖國,人人有責。全國廣大干部、職工、學生和人民解放軍指戰員,除老弱病殘者外 ,每年都要參加幾天植樹造林的義務勞動 。各級領導干部,每個共產黨員、共青團員,更要帶頭造林。要按單位劃分責任區,限期完成綠化任務。
農村社隊都應因地制宜地每年安排適當的勞動日,從事造林育林。
農墾 、水利、鐵路 、交通等部門,都應當把造林綠化作為本部門的一項生產建設任務。煤炭、造紙和其他以木材為原料的大型企業,都應提取一定數量的育林費,建立原料林基地。各部門可以在國家劃定的地方植樹造林,自造自有;也可以同林業部門或社隊聯合造林,按比例分成。
各大、中、小城市,都應當把造林綠化納入城市建設規劃,發動群眾種樹、種草、種花,美化市容,改善人民生活環境,亦應建立責任制。
(二十) 各省(市、區)、地、縣,要在今年內,制定并落實植樹造林、擴大森林覆蓋率的五年規劃,并提出十年、二十年的奮斗目標,每年檢查一次造林成果。
平原、丘陵廣大農區和林區內條件好的荒山荒地,植樹造林潛力大,見效快,各地應當采取有力措施,盡快地把這些地方綠化起來。對于地廣人稀、交通不便的大山區,主要采取封山育林和飛機播種的方式發展林業。繼續抓好“三北”防護林體系和速生用材林基地建設,因地制宜地大力發展各種經濟林木。
在燒柴困難的地方 ,要把發展薪炭林作為植樹造林的首要任務 ,劃定地段,組織社隊、社員,以及機關、部隊、廠礦、學校、農牧場等單位,積極營造,誰造歸誰所有。
(二十一) 科學造林育林,提高造林質量。要搞好造林技術訓練和規劃設計;建立林木種子公司和種子管理制度,抓緊良種基地和苗圃建設,培育良種壯苗;要普遍建立造林檢查驗收和獎勵制度。加強森林撫育和病蟲害防治,積極開展撫育間伐和次生林的改造,提高森林質量。堅決克服只造不管的偏向。
森林撫育要納入各級林業計劃,逐年增加投資,加快撫育進度。
(二十二) 國營林場當前要抓好撫育間伐。各地應當盡可能地在投資上給以支持。林場要以林為主,多種經營,綜合利用,以短養長。國營林場在撫育期間,收入不上繳,以林養林。
整頓鞏固社隊林場、專業隊,有條件的應繼續發展。過去由生產隊抽調土地、勞力、資金興辦的林場,要明確山林權屬和收益分配辦法。可以聯合辦場,按股分配收益。要加強經營管理,搞好勞動計酬,廣開生產門路,增加經濟收入。
發展林業科學技術和教育
(二十三) 林業科研必須為林業生產建設服務。科研、教學和生產單位要密切協作,切實解決好林業生產建設中的關鍵技術問題。要集中力量開展林木良種、適地適樹、治沙造林、病蟲害防治、森林調查技術、采伐更新方式、林業機械、林產工業的技術改造、林業經濟和技術政策等項目的研究。同時,搞好科研成果的推廣工作。
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植物種類最多的國家之一,有許多經濟價值很高的珍稀動植物。要大力加強自然保護區的管理,開展野生動植物的調查、研究和利用。
要努力改善科技人員的工作條件和生活條件,穩定林業科技隊伍。
加強林業調查和資源管理工作。各省、市、自治區要盡快弄清森林資源的基本情況,搞好規劃設計,為林業生產建設提供科學依據。為此要充實調查力量,改善技術裝備。
(二十四) 努力發展林業教育事業。當前, 應當集中力量辦好幾所林學院及重點學科,提高教學質量。要開辦大學專科和函授教育,加強和發展中等林業教育,為基層生產單位培養技術骨干。要重視林業職工和林區縣、社領導干部的培訓工作。辦好林區的中、小學教育。要積極創造條件,把一部分普通中學改為林業職業學校。同時積極抓好林業知識的普及教育,在中、小學教材中要增加林業常識內容。
加強黨和政府對林業的領導
(二十五) 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林業擺到重要位置,列入議事日程,切實加強領導。主要領導同志應當親自抓,并要有負責干部分管。健全各級林業機構。對于在林業工作上作出優異成績的單位和個人,應當給予表揚和獎勵。
堅決貫徹執行《森林法》(試行)。大力加強林業法制的宣傳,建立群眾性的護林組織、護林制度和護林公約。要把提倡人人愛林、護林作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內容。各級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必須嚴格執法、守法。對于破壞森林的行為和違法
犯罪分子,要分別情況,給予紀律處分,情節嚴重的,要依照《刑法》的有關規定,追究刑事責任。林區要抓緊建立和健全林業公、檢、法機構。
各級林業部門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改進領導作風和工作方法,認真加強思想政治工作,關心林業職工和林區群眾的生活,充分調動他們的社會主義積極性。
發展林業是一項長遠的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和改造自然的百年大計。我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樹木品種豐富,發展林業的潛力很大。中央相信,只要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奮發圖強,艱苦奮斗,發揚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并且善于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育,徹底清除“左”的思想影響,繼續貫徹執行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確定的路線、方針、政策,我國林業的落后面貌就一定能夠得到逐步改變,我國林業的發展是大有可為,大有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