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操縱問題一直是我國證券立法者和執法者所關注的問題,我國現行《證券法》對市場操縱問題的規定過于粗糙,操作層面也缺乏可行的認定標準,是制約市場操縱執法和監察實踐的主要掣肘。在這方面,英國完善的金融立法和較為豐富的執法實踐能夠為我國市場操縱立法和執法的完善提供有益的經驗。
一、英國關于市場操縱認定的法律規定
英國是普通法系國家,長期以來沒有對市場操縱問題的成文法律規定,市場操縱問題有賴于法官對個案的自由裁量和審慎判斷。為了輔助法官判斷證券市場不當行為的構成,英國近年來頒布了一些法律和守則,其中與市場操縱問題有關的法律規范主要是2000年的《金融服務與市場法》以及1998年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頒布的《市場濫用:市場行為守則》(以下簡稱守則)。
在英國,市場操縱行為被歸入市場濫用行為之列,所謂市場濫用(market abuse),根據2000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第118條的規定,是指由一人單獨或多人串通或合謀進行的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具體應符合以下條件:
1、發生于特定市場中的適格投資交易行為;
2、行為是基于不為市場所公知的信息而作出,該信息的知悉與否足以影響正常投資者的投資決策;
3、該行為可能使正常投資者產生關于投資品種供給狀況、價格或價值的錯誤或誤導;
4、正常投資者認為或可能認為該行為是擾亂市場秩序的行為;
5、該行為可能對市場上正常投資者的投資決策造成不利影響。
其中第2、3、4項條件只要符合一項即可。“正常投資者”是指在特定市場上有規律地參與相關投資交易的理性正常投資者。
英國關于市場操縱認定及其類型的規定,較為集中地體現在1998年守則中,守則適用于倫敦國際石油交易所倫敦國際金融期貨期權交易所、倫敦金屬交易所、倫敦證券和衍生證券交易所、倫敦股票交易所等交易場所。守則第二部分對市場操縱行為(market manipulation)作了較為詳盡的規定,將市場操縱行為大別為三類:擬制交易、價格操縱和不恰當傳播信息。
(一)擬制交易(artificial transaction)
守則認為,投資者的交易決策容易受到公開的交易數據的影響,當投資者確信交易是因為某一原因或以某一方式進行時,他可能會因此而參與交易,但實際上交易的數據可能被市場操縱行為所扭曲,從而對投資者造成誤導。
多大程度上投資者可能被誤導,守則提供了影響投資者判斷的一些具體因素:
(1) 投資者的經驗與知識;
?。?) 市場結構;
?。?) 市場的法制和監管要求的寬嚴;
?。?) 對市場操縱行為負有責任的主體在市場上所處的地位。
由于難以判定一個市場主體參與市場交易的目的,究竟是為了誤導投資者還是真實的投資行為,因此守則只能提供一些擬制的方法來參酌認定是否構成市場操縱行為。
其中典型的擬制交易是沒有實質利益變化的交易(transactions involving no change of interest),在這種交易中,對手方之間的交易行為并未導致任一方利益的實際變化,但交易本身卻容易使市場上的投資者產生誤解,認為可能會有更大的交易行為發生。這種方式是交易雙方通過事先約定在某一價格上同時從事大量的賣出和買入行為,從而制造交易量虛增的效果來誤導投資者。
這種交易類似于我國市場上的對敲(matched orders)。從英國的實踐來看,對這種行為的規制多停留在法律文義層面,在實踐操作層面困難重重。因為一些交易起初似乎并未發生實質利益的變化,但隨著交易的連續進行,的確在一些情形下某一方的利益發生了變化,一方可能獲益,一方可能虧損。如果嚴格依照“沒有實質利益變化”的標準,FSA是很難追究行為人的法律責任的。對于這種情形,是否認定其構成了市場操縱,FSA尚沒有相關的執法實踐。#p#分頁標題#e#
?。ǘ﹥r格操縱(price manipulation)
廣義的價格操縱包括擠榨(squeeze)和狹義的價格操縱。
1、擠榨
擠榨一般是利用當事人對交易所所統計交易量的依賴而進行的,即在某種證券短缺時,故意控制其需求,并利用市場的擁擠制造虛假價格。該手法經常出現在利用其他手法操縱證券價格的過程之中,配合其他操縱手法而使用。
在擠榨操縱中,操縱者必須滿足的前提條件是已經控制了一定數量的投資品種,并對市場上相關投資品種的供應量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但僅有控制本身還不足以構成擠榨,擠榨的構成還必須具備操縱者濫用其控制權力的條件,即操縱者通過成為市場上某一投資品種的主要供應方,來獨斷地決定該品種的價格以牟得暴利。
擠榨的危害并非來自擠榨者突出的市場優勢,也不在于擠榨者擁有的控制能力,也不僅僅因為價格朝有利于擠榨者的方向波動。因為資本市場上正常的投資者總是希望價格朝自己理想的方向波動,并且努力減少這一波動過程中自身的風險頭寸。FSA認為,這種市場操作是可以接受的,甚至市場本身是鼓勵這種利益驅動的操作的。
擠榨的真正危害來源于擠榨者利用其控制力和市場交易優勢對市場某類投資品種獨斷的定價權。在一個典型的擠榨市場中,整個市場找不到有力的反抗者,他們沒有足夠的籌碼或者工具來抵御擠榨者的獨斷專行,因此擠榨者在勝負游戲中總是能贏得勝利。FSA認為,這樣的市場操縱造成了市場的人為分割和低效率運行,因此擠榨行為必須納入禁止之列。
在判斷是否構成擠榨的問題上,英國監管機構主要考慮如下一些要素:
?。?)可識別性。市場上其它參與者能否明確識別該行為是人為控制下進行的交易活動。
?。?)交易方式。由于擔心清算交割的問題,一般投資者不可能超出自己的資金或投資范圍肆無忌憚地進行交易,而擠榨者則表現得較為反常。
?。?)借貸活動。由于交易方式的問題,擠榨者可能大量從事融資融券活動,以滿足其建立市場壟斷地位所需要的資金或券種優勢,因此觀察融資融券活動的頻率和數量有助于判斷擠榨是否存在。
?。?)清算交割風險。如果清算價格或者清算成本過高,擠榨者往往選擇拖延清算交割,擠榨者由于掌握大量籌碼,有時它寧愿承擔違約交收的滯納金也不愿意履行清算交割的義務。而這是正常的投資者所力圖避免的。
此外,擠榨的判定還要考慮相關市場的關聯程度,例如期貨市場與現貨市場的相關度,現金合同和遠期合同的相關度等等。
2、狹義價格操縱
狹義的價格操縱行為在市場上是很普遍的,為了避免投資損失,許多投資者都會采取各種措施力圖使價格維系在一定水平上。例如,如果一投資者與合約對方約定當FTSE-100指數跌破6000點時,他必須支付給對方一千萬英鎊,他可能就會動用大量資金購買FTSE-100成分股,以使FTSE-100維持在6000點之上。
FSA認為,如果市場上每位具有經濟實力的投資者均采取這種操作模式,那么市場上的價格都會成為“擬制價格”,不能反映市場上真實的供求關系,從而使市場定價機制失去意義,可是完全禁止價格操縱行為也是不可能的,因此FSA在《守則》草案中采取了折衷的做法。《守則》只是禁止投資者將證券價格維系在專斷(arbitrary)和不正常(abnormal)的水平上。專斷是指其它投資者基本沒有博弈定價的權力,不正常則是偏離市場理性投資者接納的價格水平,具體判定均沒有法定標準,而是交由法官進行個案處理。
?。ㄈ┎磺‘攤鞑バ畔?/p>
不恰當傳播信息是指不法行為人通過散播不準確的或誤導性信息,來干擾市場價格的走勢,影響投資者的投資判斷。守則將“不恰當傳播信息”列入市場操縱行為規制的動因并不在于規范信息披露和傳播途徑,而是懲戒利用“不恰當傳播信息”的手段進行市場操縱的行為。單純的虛假信息披露,屬于“虛假陳述”(misstatement)管制的范疇,為了將“不恰當傳播信息”與純粹的虛假陳述相區別,FSA除了客觀方面要求具有以操縱為目的不正當傳播信息的行為外,還特別強調構成不恰當傳播信息的主觀要件。#p#分頁標題#e#
主觀要件的核心是確定將不恰當傳播信息行為與市場上證券交易行為相聯結的紐帶。如果無法證明信息披露主體虛假信息披露的目的是為了影響證券交易,那么FSA只能以“虛假陳述”來處罰信息披露主體,而不能追究其市場操縱的法律責任。FSA在執法實踐中發現以現有的技術和監管能力,要舉證證明信息披露主體具有市場操縱的主觀故意是很困難的,因此其采用的是一種推定性標準--“重大利益”(material interest)標準。該標準要求對相關投資品種具有重大利益的市場主體在發布和傳播信息時,必須對信息的真實性盡到“合理注意”(reasonable care)義務,如果未盡到合理注意義務發布了虛假信息,并且與投資品種具有重大利益(如本身持有該投資品種或與投資品種持有人之間有利害關系等),即可推斷信息披露主體在發布信息時具有操縱市場的主觀故意。
根據上述條件,可以將正常披露信息的記者或市場評論家排除在市場操縱的主體范圍外。雖然他們的聲明或觀點對市場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有影響,但只要他們和相關投資品種之間沒有重大的利益關系,就不屬于守則的規范范圍。
二、英國對市場操縱的監管體制
在1998年6月1日之前,英國金融業實行的是分業監管體制,監管權能涉及到英格蘭銀行、財政部、證券與投資管理局、貿易工業部等政府部門。在金融證券法領域主要有9家具體監管機構,分別是英格蘭銀行的審慎監管司(SSBE)、證券與投資管理局(SIB)、私人投資監管局(PIA)、投資監管局(IMRO)、證券與期貨管理局(SFA)、房屋協會委員會(BSC)、財政部保險業董事會(IDT)、互助會委員會(FSC)和友好協會注冊局(RFS)。這些監管機構分別行使對銀行業、保險業、證券投資業、房屋協會等機構的監管職能。英國的貿易工業部則從公司法層面對違反公司法的金融機構進行監管。這些機構對金融業進行指導和約束所依據的法規主要有:(1)《1979年信用協會法》;(2)《1982年保險公司法》;(3)《1986年金融服務法》;(4)《1986年建筑協會法》;(5)《1987年銀行法》;(6)《1992年友好協會法》。
具體到市場操縱行為而言,在1998年之前,英國證券市場上市場操縱行為的行政執法主體主要是證券與投資管理局和貿易工業部。根據1986年《金融服務法》的規定,證券與投資管理局有權對證券業務和大部分的投資活動行使監管權,是證券市場的日常監管機構,但實踐中證券與投資管理局將大多數監管權授予私人投資監管局(PIA)、投資監管局(IMRO)、證券與期貨管理局(SFA)等自律機構行使。貿易工業部雖然也有權參與對證券市場違法行為的監察與管理,但其介入的角度不同,它主要是從違反《公司法》的角度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欺詐等證券違法行為進行調查和處理。
1998年之后,英國的證券監管體制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1998年英國金融服務管理局(FSA)成立,將上述除英格蘭銀行外的8個監管機構合為一體,全面整合了原先各機構對銀行業、證券業和保險業的監管權限。英格蘭作為純粹的中央銀行,不再承擔對金融業的日常監管職責。至此,FSA成為英國金融行業唯一的監管機構,其內部職能部門設置分為金融監管專門機構和授權執行機構兩大塊,前者包括銀行與建筑協會部、投資業務部、綜合部、市場與外匯交易部、退休基金檢審部、保險與友好協會部,后者有授權部、執行部、消費者關系協調部、行業教育部、金融罪行調查部、特別法庭秘書處。
2000年頒布的《金融服務與市場法》則進一步強化了FSA作為“超級金融監管機構”的權能。根據《金融服務與市場法》的規定,FSA的職能主要包括:(1)保持公眾對英國金融系統和金融市場的信心;(2)向公眾宣傳,使公眾能夠了解金融系統及與特殊金融產品相連的利益和風險;(3)確保為消費者提供必要的保護;(4)為發現和阻止金融犯罪提供幫助。FSA作為英國唯一獨立行使金融監管權的執法機構,擁有制定金融監管法規、頒布與實施金融行業準則、給予被監管者以指引和建議以及制定金融監管的一般政策和準則的職能。但值得注意的是FSA并不是政府行政機構,不隸屬任何行政機關,而是一個獨立的非政府的監管組織,其經費收入直接來源于它所監管的金融機構。#p#分頁標題#e#
在相當長的一段歷史時期內,英國金融監管采用的是“自我管理”的方式,通過“道義勸說”對證券業的業務活動和經營行為進行監督管理。1986年《金融服務法》頒布之后,英國逐漸運用法制手段對證券違法行為進行較為嚴厲的監管和處罰,2000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的頒布明確了FSA作為法定專門機構對市場濫用案件的執法和懲處權,而且對調查、審裁和復議程序作了縝密的規定,使英國對市場操縱行為的監管逐漸走上法制化、規范化的軌道。
三、英國對市場操縱案件的調查權力和審裁程序
?。ㄒ唬〧SA的信息收集和調查權限
1、FSA收集信息的權力
根據2000年《金融服務與市場法》第165條的規定,FSA有權以書面形式要求被監管對象提供特定信息或特定信息的敘述,或者制作特定文件或文件的特定闡述。信息或文件必須在特定的地點,并且在特定的合理期限屆滿前提供或制作。FSA可以要求被監管對象以合理的任何形式提供其所要求的信息,并要求其所提供的信息經過某種程序的核實或鑒證,比如經交易所核實的交易記錄、經清算所核實的交割記錄等等。法律授予FSA的調查權是獨立自主的權力,不受來自其它機關、團體和個人的干預,FSA調查權的獨立性對查清市場操縱案情具有重要的意義。
2、專業人士的報告
由于市場操縱涉及許多復雜的技術問題,監管機構有權要求相對人按監管通知規定的格式要求提交報告。制作報告的人必須經監管機構提名或許可,并具備制作報表的相應專業水準,被監管對象必須給予制作報表的專業人士以合理必要的協助。如果相對人拒不提供由專業人士出具的報告,FSA可以向法院申請“強制令”(injunction)要求相對人實際履行該義務。
3、調查程序的進行
FSA的調查程序有一般調查與特別調查之分,對市場操縱案件的調查適用特別程序,即由國務大臣或FSA任命一至兩名適格人員代其進行獨立調查。調查員有權要求被調查人在特定時間特定地點回答調查員提出的問題,或者提供調查員為調查目的要求的任何信息。FSA可以通過向調查員發布指令,來控制調查的范圍、期間、具體運作和報告程序。
被調查人的范圍一般是確定的,但如果監管機構或調查員依法有權要求當事人提供文件,而該文件屬于第三人所有,則監管機構或調查員的權力可延伸至第三人。監管機構或調查員有權要求當事人就所提供的文件提交復件或摘要,或者要求當事人或第三人提供關于該文件的解釋性說明。
4、調查程序的終止和中止
為了維護調查的統一性,避免其它機構進行的調查干擾FSA調查程序的進行,FSA在必要適當的時候,可以終止、中止或限制交易所或清算公司依其規則進行的調查。這種指令必須以書面命令的形式發出,并可以在FSA職權范圍內以強制令的方式實施。
5、不履行配合調查義務的法律責任
如果被調查人未履行信息提供要求,則調查員有權以書面形式向法庭證實上述違法事實,法庭如認為違法者的行為沒有正當理由,則推斷其為藐視行為(in contempt)。如果存在下列行為之一,則行為人可能面臨有罪指控,除非其證明并非有意隱瞞調查事實:
(1)偽造、隱藏、損壞或采取其它方式處置可能與調查有關的資料的行為;
(2)其指使或允許的偽造、隱藏、損壞或采取其它方式處置可能與調查有關的資料的行為;
(3)明知在重大事項上存在虛假或誤導的文件而提供,或是過失提供在重大事項存在虛假或誤導信息文件的行為。
上述行為人可能依違法程度或性質的不同,承擔兩類不同的法律責任:情節較輕的,經簡易審判,處不超過六個月的監禁,單處或并處不超過法定最高限額的罰金;情節嚴重的,經過陪審團審判,處不超過兩年的監禁,單處或并處罰金。此外,在法庭已簽署令狀的情況下,任何人如有意阻礙執行令狀的行為,將經簡易程序被處以不超過三個月的監禁,單處或并處標準幅度五倍以下的罰金。#p#分頁標題#e#
(二)民事制裁和警示通知
當違反法定義務的市場操縱行為發生時,FSA有權對責任人施予如下民事制裁:
1、責令其返還違法所得利益或所試圖避免的損失;
2、恢復原狀或賠償可識別受害者因不當行為遭受的損失;
3、施予罰款以震懾此類違法行為;
4、補償FSA用以調查案件所花費的費用。
在發出制裁決定通知之前,FSA必須先向相對人發出“警示通知“(warning notice),載明擬施加制裁的性質和數量。警示通知類似于中國行政法中的“警告”處罰,但與“警告”有著明顯的區別:(1)英國市場操縱審裁程序中的“警示通知”是一項強行性措施,根據《金融服務與市場法》第126條的規定,只要監管機構打算對相對人采取制裁措施,就必須發布警示通知;而中國行政程序中的“警告”是制裁方式的一種,其實施與否完全取決于監管機構根據案情作出的自由裁量。(2)英國的“警示通知”只是一項中間措施,其之后往往伴隨著正式的決定通知(decision notice),警示通知的目的不僅僅是警告,更重要的是公示監管機構擬對相對人采取的制裁及其程度;中國的“警告”是針對情節較輕的違法行為的最終制裁措施,鑒于行政法“一事不兩罰”的原則,對同一主體施予警告似乎不宜因同一事由再施予其它行政處罰。
值得注意的是,FSA的民事制裁權不是自足的權利,其具體執行效力有賴于法院的裁決。監管機構可向法院提交申請要求法院賦予其決定強制執行力,法院如果認為申請適當,可以責令相對人向監管機構履行上述制裁。
?。ㄈ┦袌霾倏v案件的強制令
英國針對市場操縱的違法行為有三類強制令:
1、責令停止違法行為?!督鹑诜张c市場法》第381條規定,經監管機構或國務大臣的申請,法院可以對相關人員的下列行為發布強制令:(1)當事人涉嫌從事市場濫用行為;(2)當事人正在從事或已完成市場濫用行為,并可能繼續或重復其違法行為。
2、責令采取補救行為。當當事人違反法律從事市場濫用行為,并存在可以補償其違法造成損害的措施時,經監管機構或國務大臣申請,法院可以頒發命令要求當事人采取彌補其違法損失的措施,這些措施包括試圖減輕受害者損害的措施。
3、限制處分資產的命令。為了防止涉案人員轉移資產,逃避法定義務,經監管機構或國務大臣申請,法院可以頒布命令限制涉嫌從事市場濫用行為的當事人處置其資產。
?。ㄋ模┦袌霾倏v案件的恢復原狀令
申請恢復原狀令的案件,在英格蘭由高等法院管轄,在蘇格蘭由最高民事法院(the court of session)管轄。對于經過特許從事金融證券等受管制活動的被授權人(authorized person),FSA有權直接施予恢復原狀命令,而毋需通過法院發布。
1、申請市場操縱恢復原狀令的條件
如果符合以下條件,經監管機構或國務大臣申請,法院可以對市場操縱者頒布恢復原狀令:(1)行為人確定已參與市場濫用行為,或者行為人通過作為或不作為要求或鼓勵他人參與市場濫用行為;(2)不法行為人因此獲利或其它主體因此受到損害。
2、抗辯
如果行為人能夠證明以下兩點,則法院不得簽發恢復原狀令:(1)行為人有充分理由證明其行為不構成市場濫用,也未要求或鼓勵他人參與市場濫用行為;(2)行為人已采取了合理的預防措施(reasonable precautions)和盡到審慎注意義務(due diligence)。這兩條也可以理解為行為人針對市場操縱指控所作的抗辯。
3、補償數額的確定標準
在市場操縱案件中,法院可以要求不法行為人支付一定的補償數額,數額根據以下標準確定:#p#分頁標題#e#
?。?)當存在不法行為人因違法行為而獲利的情形時,數額以所獲利益為限;
?。?)當存在其余人因為違法行為遭受不利影響的情形時,數額以所受損失或負面影響為限;
(3)當同時存在上述兩種情形時,以違法行為人所獲利益和受害者所受損失之和為限。
4、法院的調查權
法庭出于下列目的,可以要求相關人員提供賬戶或其它信息資料:
(1)為了計算違法行為人是否獲得利益以及所獲利益的數額;
?。?)為了計算其余人員是否遭受損失以及遭受損失的程度;
?。?)決定責任人員支付的補償數額。
5、警示通知和決定通知。
FSA在發布恢復原狀令之前,必須給予被授權人警示通知,警示通知必須說明擬要求其給予或分配的補償金數額。
FSA在作出恢復原狀決定的通知之前,必須向相對人發出決定通知,載明如下事項:(1)相對人的補償數額;(2)補償金支付或分配的對象;(3)支付或分配的具體安排。
當事人對FSA的補償決定不服的,可以將案件提交金融與市場法庭復審。
應注意的是,英國法律中所稱的“恢復原狀”(restitution)與我國《民法通則》中所規定的“恢復原狀”有著顯著區別。首先,英國的恢復原狀是一種以民事賠償為目的的司法命令,其申請的主體是FSA或國務大臣,而我國的恢復原狀是當事人自行向法院申請救濟的民事救濟方式;其次,英國的恢復原狀側重于對受害者的金錢補償,使其經濟上回復到受損害前的狀態,而我國的恢復原狀則一般指受損壞的財產修復,金錢補償則以賠償金的形式實現;再次,從管轄法院來說,英國的“恢復原狀令”只能由高等法院發出,而我國的恢復原狀是民事救濟方式的一種,任何法院均可依當事人申請和職權作出。
?。ㄎ澹κ袌霾倏v案件的司法復審
為確保FSA能夠正確地行使《金融服務和市場法》所賦予的權力,全面履行其負有的監管職責,并監督制約FSA在金融監管中可能發生的以權謀私、瀆職行為,英國成立了專門的復審法庭“金融服務和市場法庭”(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 Tribunal,以下簡稱金融法庭),并于2001年12月1日與FSA同時開始運作。
1、時效
當事人對FSA的監管行為不服的,可以在決定通知或監管通知作出之日起28日內將案件提交金融法庭,這一時效經財政大臣特別順延,可以適當延長。
2、法庭的人員構成
上議院議長必須任命一名首席法官負責法庭的運作,此外設有一定人數的陪審團名單。陪審團成員必須符合以下條件之一:(1)根據1990年《法律服務與法院法》(the courts and legal services act)具備七年的執業經驗;(2)在蘇格蘭,必須具備七年以上的初級辯護律師資格;(3)在北愛爾蘭,必須成為北愛爾蘭律師公會成員七年以上或者成為北愛爾蘭最高法院出庭律師七年以上。
3、審查內容
在審理過程中,金融法庭不僅審查監管行為的合法性,也審查監管行為的合理性,即FSA的監管行為是否存在主觀武斷、任意多變、濫用自由裁量權等問題。
法庭還可以審查與案件標的有關的一切證據材料,無論其是否在監管機構的掌握中。如果當事人無正當理由拒絕遵守法庭的傳喚或是拒絕提供證據,則其可能面臨著不超過法定限額的罰款;如果當事人篡改、隱匿、銷毀或者拒不提供法庭依程序要求其提供的證據材料,則其可能不僅面臨著不超過法定限額的罰款,而且可能被單處或并處不超過兩年的監禁。
4、審裁處理
在作出審裁決定時,法庭應將其對案件的指示隨案移交給監管機構。根據監管機構采取監管措施的不同,法庭可作如下處理:(1)訴訟針對監管機構的處罰決定,法庭如果認為監管機構不具備《金融服務與市場法》所規定的權限,可以要求監管機構不采取處罰決定中的措施;(2)訴訟針對監管機構的監管通知,法庭如果認為需要出具處罰通知時,可以建議監管機構不采取監管通知中的措施,而直接出具處罰通知。#p#分頁標題#e#
法庭在作出裁決的同時,可以對監管機構的監管規范及其程序作出評價。在復審期間(包括上訴審),監管機構不得執行決定通知中所列明的監管措施。
在英格蘭,金融法庭作出的裁決與州法院作出的裁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蘇格蘭,該裁決與最高民事法院的裁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監管機構必須嚴格執行法庭的裁決或是法庭的任何指令。
5、上訴審
《金融服務與市場法》第137條規定,如果當事方對金融法庭裁決中適用法律方面的內容有異議,經批準可向英格蘭上訴法院或蘇格蘭的最高民事法庭提出上訴。這里的“批準”指來自金融法庭本身、上訴法院或蘇格蘭最高民事法庭的批準。如果上訴法院認為金融法庭裁決適用法律有誤,則其有權將案件發回復議庭重新聽證和審理或徑行審理裁決案件。上訴法院和最高民事法庭關于適用法律方面的裁決是終局性裁決,除非得到上訴法院或上議院的特別許可,不得上訴。
這一規定實際上意味著上訴審的范圍僅僅局限于法律審,關于事實問題的審查,金融法庭是最終的裁判者,當事人僅能就適用法律問題獲得再次尋求司法救濟的機會,而不能就同一事實問題再行上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黃周端律師,中共黨員,福建省律師協會會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現執業于福建融成律師事務所為專職律師。黃律師具有多年的法學教育背景,在從事多年的律師執業期間,具有豐厚的法學功底和實踐經驗,條理清晰、庭審應辯能力強。對待任何案件,無論標的大小,都能夠細心專業的分析處理案件。工作作風優良,收費公道,是值得信賴的律師,長期以來一直深受當事人的一致信任及好評。黃律師執業前期辦案廣泛涉及婚姻家庭、房產糾紛、工傷賠償、交通事故損害賠償糾紛、債務追償等經濟合同等民事案件以及刑事辯護等領域的法律事務。積累了豐富的辦案經驗,并已成功代理了多起商品房買賣合同糾紛、婚姻家庭糾紛(包括離婚、繼承及在爭取孩子撫養權、財產分割等訴請基本達到當事人的預期效果)、工傷賠償、債權追討、交通事故賠償以及刑事辯護案件,維護了眾多當事人的合法權益,為當事人挽回了巨額的經濟損失。這些成功的案件也為其提供豐富的理論和實踐經驗。單位:福建融成律師事務所。手機:15980206080。地址:福建省福州市五四路159號世界金龍大廈16層(附近站點:古三座、樹兜站)QQ:583567300,微信:15980206080、zhouzhou
中華人民共和國漁業法(2013年修正)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污染防治法
2008-02-28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1993)
1993-10-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印度尼西亞共和國關于刑事司法協助的條約》的決定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國和加拿大領事協定的決定
199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保加利亞共和國關于民事司法協助的協定》的決定
1993-06-02中華人民共和國測繪法(2002)
2002-08-29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興建長江三峽工程的決議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
1988-12-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加強法律解釋工作的決議
1981-06-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關于國務院提請審議授權深圳市制定深圳經濟特區法規和規章的議案的決定
1989-04-04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地區和市合并后市人民代表大會提前換屆問題的決定
1983-05-09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關于對礦山企業審批和發證程序問題的答復
1993-05-24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
1999-06-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的決定?。坌拚?/p> 2000-10-31
快遞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缺陷汽車產品召回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2019修訂)
2019-04-03旅行社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國食物與營養發展綱要(2014—2020年)的通知
2014-01-28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票據管理實施辦法(2011修訂)
2011-01-08中華人民共和國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2011修訂)
2011-10-28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中央國家機關及有關單位對口支援贛南等原中央蘇區實施方案的通知
1970-01-01中央對地方專項撥款管理辦法
2000-08-07國務院關于同意將江蘇省泰州市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批復
2013-02-10教育督導條例
2012-09-0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中國圖們江區域(琿春)國際合作示范區建設的若干意見
2012-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