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國際旅行總社出境游總部副總經理,林康近日接到總裁辦指示,就如何貫徹中央文明辦、國家旅游局關于《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的通知要求,做一些具體的規劃。
????
????“對于公民出國旅游在國外應該注意的事項,很早我們就有相關知識的培訓。”林康向記者介紹說。
????在林提供的“中國國旅‘環球行’須知”上,關于公民在海外旅行如何遵守當地文化與風俗以及注意的事項就有十幾條。“以前我們要求導游在出行前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這次我們要求導游在旅行中也要開展如何提高公民素質的培訓以及相關知識的討論。”
????與中國國際旅行總社一樣,位于北京的中國旅行總社、中青旅、首都旅游集團也相應制訂了開展貫徹《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的計劃。
????■中央領導批示
????據國家旅游局提供的資料顯示:2005年,我國公民出國(境)人數達3100萬人次。
????據世界旅游組織預測,2020年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國和第四大客源輸出國。隨著中國公民旅游人數的迅速增長,一些公民在旅游中的不文明行為時有發生,影響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
????“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一個重要背景是中央領導同志的重要批示。”中央文明辦一負責人介紹說。
????據了解,2005年11月1日,新華社《參考消息》第八版報道了“
臺灣人擔心大陸游客不拘小節”的文章。當日,中央領導同志在該文上作出批示:“關于提高公民的文明習慣,除社會上的宣傳教育外,要進一步研究切入點,其中旅游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抓文明景點創建、抓旅行社對旅行團的‘全程教育’。”
????在中央領導在該文上作出批示后不久,中央有關部門負責人也作出批示,要求中央文明辦商國家旅游局等部門研究解決措施。
????■國外關注
????8月8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指導委員會印發了關于《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計劃》的通知。通知指出,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旅游業迅速發展,公民的旅游文明素質和道德水平不斷提高。但從整體上看,我國公民的文明素質與快速發展的旅游業還不相適應,與中國的國際地位不相稱。
????通知認為,一些公民在旅游活動中表現出來的“不修邊幅、不講衛生、不懂禮儀、不守秩序、不遵法規、不愛護環境和公共設施、喧嘩吵鬧”等不文明行為,損害了中國“禮儀之邦”的形象,引起了海內外輿論的關注和批評,群眾反應強烈。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既是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舉措,也是增強中國軟實力,塑造中國公民良好國際形象的迫切需要。
????根據通知要求,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從2006年8月啟動,到2008年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
????8月16日的新華網全文發布了這一通知。同時,中央文明網、國家旅游局網站也發布了關于征集“中國公民旅游不文明行為表現”和“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建議”的公告,動員廣大公民積極參與行動,集中公眾智慧查找行為陋習,提出對策建議,明確整改方向,征集時間為8月17日至8月31日。
????在此次活動引起國內各界關注的同時,國外媒體也對此進行了評價。英國《泰晤士報》8月18日報道題為:不要吐痰、喧嘩、抽煙和蹲著。
????同時美國之音網站認為,中國政府頒布了一系列針對出國人員的文明行為準則,這種做法相當罕見,對提升國家形象有一定積極意義。報道同時指出,要想提高國民的整體文明素質就必須從教育抓起,因為習慣的培養非常重要。 #p#分頁標題#e#
????8月20日,新華社主辦的《參考消息》引述了以上相關報道。
????■并非中國特色
????中央文明辦協調組提供給記者的資料顯示,今年4月5日,韓國各大媒體報道了一條消息,即政府將采取措施,限制“丑陋的韓國人”出境,以維護國家的形象。
????韓外交通商部在國務會議上,報告了“丑陋的韓國人”綜合對策。韓國媒體所稱“丑陋的韓國人”,是指那些在國外旅行期間因行為不端給國家形象造成損害的人。根據韓國《護照法》第8條規定,對于那些在國外旅行期間,違反當地法律,從而損害韓國形象的人,政府將在一定期限內拒絕發放護照,最高期限可達3年。
????無獨有偶,日前,美國“商業為外交行動組織”編撰了一本《世界公民手冊》,呼吁美國公司以此培訓其派駐海外的員工,盡快修補美國人的“丑陋形象”。按照該組織的規劃,即將被派往其他國家的美國公民都將收到一份《世界公民手冊》。該手冊建議走出國門的美國人不要高談闊論財富、權力、地位和美國人的自豪感;吃飯慢一點;說話聲音小一點,等等。
????另外,該組織還與國務院有關部門進行了多次討論,把這本手冊發放到每個持有護照的美國人手中,并把手冊的電子版鏈接到美國國務院的網站。
????據有關資料顯示,美國每年有近6000萬人次出國。英國媒體曾批評到該國旅游或談生意的“丑陋的美國人”,報道稱,一些美國人“大聲說話、穿著隨便、戴棒球帽、言談舉止流露出優越感、感嘆世界除美國外的國家都在沒落”等。
????美國駐華使館一負責人表示,美國政府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只不過提升國民素質的行為是民間組織來開展,政府只是配合。
????同時他對中國政府開展國民素質教育表示贊賞,“中國正在提高自己的軟實力,從各個方面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形象。”
????■不排除增設懲罰性條款
????曾做過11年導游,目前擔任中國國際旅行總社出境游領隊的王禹對記者說,每次帶團總有幾個游客“行為不端”,這些游客多集中在文化層次相對較低,屬于暴發戶的那種。
????對于公民在境外旅游的不文明行為,導游是否可以進行制止,王禹表示很無奈,“如果導游制止游客的不文明行為,有時會與游客發生沖突,有的游客甚至會向旅行社投訴。”
????中國旅行社總社總裁助理、公民部總經理萬一偉認為,旅行社作為一種贏利性組織,是企業行為,沒有懲罰不文明行為游客的權力,也沒有相關法律的依據,面對這種游客旅行社也很無奈。
????對于中國公民出境游的不文明行為,旅游行業的主管部門是否會采取有效的措施呢?中央文明辦有關負責人認為,這是很復雜的“工程”,它需要很多部門之間進行協調。另外采取懲罰措施目前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但不排除以后在“護照法”中增設相關懲罰性條款。
????據國家旅游局綜合司張棟介紹,有關部門將組織專家學者和實際工作者對征集結果進行研究論證,擬定《中國公民出境旅游行為指南》和《中國公民國內旅游行為公約》。
????北京大學社會學家夏學鑾認為,中國政府開展提升中國公民旅游文明素質行動是很有必要的,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社會公德意識的培養不容忽視;但他同時強調,提高國民素質關鍵是在于教育的提高。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家李明表示,“當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經濟上有條件走出國門時,不經意間許多不文明舉止被帶到國外。一些人口袋里錢多了,便覺得了不起,也不在乎別人怎么看待自己。可是,從某種程度上說,每一個出國的中國人,都是中國的形象大使,他們的一言一行都直接影響到中國的海外形象,甚至關系到中國軟實力的消長。” #p#分頁標題#e#
????倉稟實而知禮節,文明程度的提高離不開經濟的發展。近20多年中國經濟的迅速增長,并沒有帶來文明素質的同步提高。李明認為,提高公民素質,需要整個環境來帶動,一次行動不能解決根本問題。 (記者王全寶 來源:《瞭望
東方周刊》/新華每日電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