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刑事賠償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15節
標題:司法賠償的范圍
法條內容: 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犯人身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 (二)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 (三)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 (四)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
釋義: 本條是對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中侵犯人身權的賠償范圍的規定。 一、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司法機關采取逮捕措施必須有足夠的證據證明有犯罪事實。根據我國《刑事訴訟法》第61條的規定,刑事拘留的對象是“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只要是“被害人或者在場親眼看見的人指認他犯罪的”、“在身邊或者住處發現有犯罪證據的”、“不講真實姓名、住址,身份不明的”或者“有流竄作案、多次作案、結伙作案重大嫌疑的”現行犯或者重大嫌疑分子,公安機關即可對其進行拘留。我國《刑事訴訟法》第60條第1款規定:“對有證據證明胡犯罪事實,可能判處徒刑以上刑罰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采取取保候審、監視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發生社會危險性,而有逮捕必要的,應即依法逮捕。”二、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沒有犯罪事實是指沒有刑律所禁止的行對沒有刑律所禁止的行為的人逮捕的,即是錯誤逮捕。因錯捕造成損害的,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賠償。三、依照審判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刑罰已經執行的。再審改判無罪引起的刑事賠償以特定損害事實的存在為前提條件。四、刑訊逼供或者以毆打等暴力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這是指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的工作人員使用肉刑和變相肉刑摧殘人犯,造成其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此種行為嚴重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權利,受害人有權請求國家賠償。五、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身體傷害或者死亡的。武器是指有關司法機關及有關行政機關按照規定裝備的槍支、彈藥等致命性武器。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16節
標題:侵犯財產權的賠償范圍
法條內容: 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有下列侵財產權情形之一的,受害人有取得賠償的權利: (一)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 (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
釋義: 本條是對行使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行使職權時侵犯財產權的賠償范圍的規定。 一、違法對財產采取查封、扣押、凍結、追繳等措施的。違法查封、扣押,主要是:1.扣押與案件外的財物。包括案外人的財產和與案件無關的財產。2.犯罪嫌疑人被宣告無罪后,仍然查封、扣押、凍結、追繳其財產。3.查封、扣押、凍結、犯罪嫌疑人財產后未按《刑事訴訟法》的規定履行妥善保管財產造成毀損。追繳,指依法將犯罪分子違法得的一切財物追回并上繳國家的行為。二、依照審判監督程序再審改判無罪原判罰金、沒收財產已經執行的。罰金,是人民院判處犯罪分子向國家交納一定數額的金錢的處罰。罰金是以構成犯罪作為適用前提的,案件經再審改無罪,罰金就沒有了存在的根據,如果罰金已經執行,所罰數額應當退還受害人。沒收財產,是依法將犯罪分子個人則有的財產的一部分或者全部強制無償的收歸國有。一旦案件再審改判無罪,沒收財產就會失去存在的根據,如果財產已被沒收的,應當返還受害人。#p#分頁標題#e#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17節
標題:刑事賠償免責
法條內容: 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 (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 (二)依照刑法第十四條、第十五條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照刑的; (三)依事訴訟法第十一條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 (四)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 (五)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使損害發生的; (六)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
釋義: 本條是對刑事賠償免責的規定。 根據本條規定,屬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一、因公民自己故意作虛偽供述,或者偽造其他有罪證據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的。這種行為必須是公民故意所為。如果公民是迫不得已而為之,如因刑事司法工作人員的刑訊逼供造成屈打成招,從而被羈押或者被判處刑罰,不屬于“故意作虛假供述”國家仍應對該公民受到的損害承擔賠償責任。二、依照刑法規定不負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未達到刑事責任年齡的人或者無刑事責任能力人,實施刑法所禁止的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負刑事責任。但是,如果司法機關在未弄清行為人的責任年齡或者責任能力前將其羈押,行為人也不能請求國家賠償。三、依照刑事訴訟法規定不追究刑事責任的人被羈押的。對于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不認為是犯罪的行為人、犯罪已過追訴時效期間、經特赦免除刑罰的、依照刑法告訴才處理的犯罪,沒有告訴或者撤回告訴的國家不承擔賠償責任。四、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的工作人員與行使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這是指公安機關、安全機關、行使刑事偵查權的軍隊保衛部門、檢察機關、人民法院、勞動改造部門的工作人員從事的與刑事偵查、檢察、審判、監管人犯的職權無關的行為。五、因公民自傷、自殘等故意行為致損害發生的。凡非因外力強迫,自己故意傷害自己造成損害的,不能請求國家賠償。六、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這是一項原則性規定,即除本法規定的刑事賠償免責事由外,其他法律規定對某種事項免除國家賠償責任的,依照該法律規定。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18節
標題:請求人資格的確定
法條內容: 賠償請求人的確定依照本法第六條的規定。
釋義: 本條是對刑事賠償請求人資格的規定。 刑事賠償請求人的資格與本法第六條規定的行政賠償請求人的資格是一致的。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19節
標題:刑事賠償義務機關
法條內容: 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該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對沒有犯罪事實或者沒有事實證明有犯罪重大嫌疑的人錯誤拘留的,作出拘留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 對沒有犯罪事實的人錯誤逮捕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二審改判無罪的,作出一審判決的人民法院和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共同賠償義務機關。
釋義: 本條是對刑事賠償義務機關的規定。一、 依照法律授權,行使偵查職權的有國家安全機關、公安機關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保衛部門(以下公安機關含國家安全機關和軍隊保衛部門);行使檢察權的為各級人民檢察院;行使審判職權的為各級人民法院,包括各專門人民法院;行使監獄管理職權的為監獄管理機關。在刑事訴訟過程中,公、檢、法三機關行使職權是互相配合、互相制約的關系,一個刑事案件的錯判,公、檢、法三家可能都有責任,因此,本條本著案件在刑事訴訟過程中的哪一個階段終結,是哪一個機關最后作出的侵犯公民人身權的決定,該機關即為賠償義務機關。二、采取拘留措施的,該拘留措施被確認是違法的,作出拘留決定的公安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三、采取逮捕措施的,該逮捕措施被確認為違法的,作出逮捕決定的機關為賠償義務機關。四、再審改判無罪的,作出原生效判決的人民法院為賠償義務機關。#p#分頁標題#e#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20節
標題:賠償程序
法條內容: 賠償義務機關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給予賠償。 賠償請求人要求確認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被要求的機關不予確認的,賠償請求人有權申訴。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的,應當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 賠償程序適用本法第十條、第十一條、第十二條的規定。
釋義: 本條是對申訴權和賠償請求人先向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的程序的規定。 一、賠償義務機關是指該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造成損害的機關。刑事賠償的義務機關對依法確認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之一的,應當本著對人民負責的原則,主動給予賠償。二、賠償請求人要求確認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情形之一的,被請求的機關不予確認的,賠償請求人有權申訴。賠償請求人向哪兒提出申訴以及如何提出申訴,可以參考以下確認侵權事實的途徑:1.由作出侵權決定的機關本著有錯必糾的原則,自己確認;2.由上級機關予以確認或者指令作出侵權決定的下級機關確認;3.對已經發生法律效力的判決,依照審判監督程序的規定,經過再審確認。4.經刑事訴訟程序確認國家機關工作人員有刑訊逼供、以毆打等暴力行為或者唆使他人以毆打等暴力行為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死亡情形的,有違法使用武器、警械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死亡情形的,以及在行使職權中有其他違法亂紀行為造成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損害的。本法第十五條、第十六條規定的情形被確認后,賠償請求人要求賠償應當首先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賠償義務機關應當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給予賠償。請求賠償的程序適用本法第十條關于向共同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的規定,第十一條可以同時提出數項賠償要求的規定,第十二條關于賠償申請的規定。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21節
標題:復議程序
法條內容: 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給予賠償;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依照前款規定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釋義: 本法是對申請復議的程序和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賠償申請程序的規定。 一、賠償義務機關收到賠償請求人的賠償申請書或口頭申請后,應當查明造成受害人損害的該機關及其工作人員違法行使職權時的侵權事實是否已經得到確認。對侵權事實尚未得到確認的,應當告知賠償請求人向有關機關提出申訴,包括向賠償義務機關提出申訴,在侵害事實得到確認后再向賠償義務機關要求賠償。對侵權事實已經得到確認的,應當先依據本法第三十二條的規定,查明賠償請求人提出賠償請求的時間是否已經超過二年的賠償請求時效,有無時效中止情況。然后根據賠償請求人提交的損害證明和具體的賠償請求進行核實,清楚后,依據本法第四章規定的賠償方式和計算標準給予賠償。上述賠償工作應當自賠償義務機關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辦理完畢。二、賠償義務機關對賠償請求進行審查核實后,在決定給予賠償金或者不給予賠償金時,應當作出書面決定,并寫明給予多少賠償金的理由和不給予賠償金的理由。賠償義務機關應當將賠償決定書面通知賠償請求人。三、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是指賠償請求人沒有得到賠償的情況,包括賠償義務機關作出不予賠償決定,受理后到期不予答復和不予受理等情形。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包括對賠償方式有異議和對具體的賠償金額有異議。在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賠償數額有異議的情況下,賠償請求人可以自賠償義務機關收到賠償申請之日起兩個月的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其上一級機關申請復議。申請復議程序是賠償請求人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前的必經程序,否則,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不予受理。但是,賠償義務機關是人民法院的,則不必經復議程序。當人民法院作為賠償義務機關逾期不予賠償或者賠償請求人對其給予的賠償數額有異議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在兩個月的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直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p#分頁標題#e#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22節
標題:復議期限
法條內容: 復議機關應當自收到申請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釋義: 本條是對復議期間和不服復議決定向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的期間規定。 一、賠償義務機關應當自收到復議申請書之日起兩個月內作出決定。二、經上一級機關復議并直接作出決定,另外,本條規定,賠償請求人不服復議決定的,可以在收到復議決定之日起二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為了防止個別復議機關不作決定或者拖延作出決定,本條進一步規定,復議機關逾期不作決定的,賠償請求人可以自期間屆滿之日起三十日內向復議機關所在地的同級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申請作出賠償決定。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23節
標題:賠償委員會
法條內容: 中級以上的人民法院設立賠償委員會,由人民法院三名至七名審判員組成。 賠償委員會作出賠償決定,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是發生法律效力的決定,必須執行。
釋義: 本條是對賠償委員會的設立、組成,作出賠償決定的原則和賠償決定的效力的規定。 一、賠償委員會是人民法院專門處理刑事賠償申請的組織。二、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收到申請后,應當及時通知復議機關,復議機關應當提交作出決定的材料。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在處理賠償申請時,應當全面地核實材料,認為符合法律規定的,可以直接依照本法第四章的規定作出賠償決定。應當說明的是,雖然賠償請求人是因不服復議決定提出的申請,但賠償義務機關仍然是原賠償義務機關。三、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作出的賠償決定是最終的決定,即發生法律效力的決定,必須執行。必須執行是指,賠償義務機關必須履行賠償決定,在其不履行的情況下,人民法院賠償委員會可以通知其上級機關責令其限期履行,也可以由中級人民法院強制執行。賠償義務機關是中級人民法院或者高級人民法院的,賠償請求人可以向其上一級人民法院申請執行,上一級人民法院應當責令其執行。
國家賠償法 第3章 第24節
標題:追償權
法條內容: 賠償義務機關賠償損失后,應當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工作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 (一)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四)、(五)項規定情形的; (二)在處理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 對有前款(一)、(二)項規定情形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釋義: 本條是對追償權及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的規定。 一、行使國家偵查、檢察、審判、監獄管理職權的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害,在賠償義務機關對賠償請求人賠償損失后,應當向有本法第十五條第(四)、(五)項規定的行為和在處理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的工作人員追償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這兩項規定的行為都是法律明令禁止的行為,工作人員明知故犯,造成公民身體傷害或死亡的,應當由他們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在處理賠償案件中有貪污受賄、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為給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造成損害的,是執法犯法的故意行為,理應由他們承擔部分或者全部賠償費用。二、因故意違法、執法犯法的工作人員僅僅從經濟上追償賠償費用是不夠的,不給予一定的法律制裁,就難以制止這種違法、瀆職行為的發生,難以平民憤。本條還規定,對有上述行為的責任人員,有關機關應當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應當依法追究刑事責任。#p#分頁標題#e#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掃碼APP下載
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令(第三十二號)
2010-06-25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安哥拉共和國引渡條約》的決定
2007-04-27第十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2006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07年中央和地方預算的決議
2007-03-1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越南社會主義共和國和老撾人民民主共和國關于確定三國國界交界點的條約》的決定
2007-02-28中華人民共和國逮捕拘留條例[失效]
1979-02-23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若干規定的決議(1982)
1982-12-10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我國加入《保護錄音制品制作者防止未經許可復制其錄音制品公約》的決定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1993)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2002年修正)
2002-10-28中華人民共和國拍賣法(2004修正)
2004-08-28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
1999-08-30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國營事業單位取得采礦權可以適用國營礦山企業取得采礦權的規定的答復
1989-08-15中華人民共和國審計法
1994-08-31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補選出缺的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九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的決定
1998-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修訂]
2002-10-28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少數民族代表名額分配方案
2006-03-15農民專業合作社登記管理條例(2014修訂)
2014-02-19娛樂場所管理條例(2016修訂)
2016-02-06實驗動物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中華人民共和國發票管理辦法(2019修正)
2019-03-02城市道路管理條例(2019修正)
2019-03-24國務院關于印發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方案的通知
2019-04-19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病原微生物實驗室生物安全管理條例(2018修正)
2018-03-19中華人民共和國煙草專賣法實施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2-06企業信息公示暫行條例
2014-08-07國務院關于廢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規的決定
2014-02-19醫療機構新生兒安全管理制度(試行)
2014-03-14國務院關于改進加強中央財政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的若干意見
2014-03-03國務院醫改辦關于加快推進城鄉居民大病保險工作的通知
2014-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