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條 造成環境污染危害的,有責任排除危害,并對直接受到損害的單位或者個人賠償損失。
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可以根據當事人的請求,由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或者其他依照法律規定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處理;當事人對處理決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訴。當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訴。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釋義】
本條是關于環境民事責任的規定。
環境民事責任是指公民、法人因污染和破壞環境,造成被害者人身或財產損失而應承擔的民事方面的法律責任。
(一)承擔環境民事責任的方式:
(1)排除危害。主要是指由于環境污染和破壞對他人造成人身或財產危害的排除。包括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危害的排除。
(2)賠償損失。環境污染和破壞引起的損害賠償的范圍,主要是財產損失和人身損害。
(二)追究民事責任的程序:
對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當事人可以選擇行政處理或司法解決兩種程序。
(1)行政處理。行政處理是依照當事人的請求,由環保行政主管部門或其他依法行使環境監督管理權的部門對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的糾紛作出調解處理。
(2)環境民事訴訟。環境民事責任的行政調處不是解決糾紛的必經程序。受害人有權選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三)免責條款:
完全由于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并經及時采取合理措施,仍然不能避免造成環境污染損害的,免予承擔責任。
【關聯法規】
《水污染防治法》第55-56條
《水污染防治法實施細則》第48條
《大氣污染防治法》第62-63條
《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61條
《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第84-87條
《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59條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2018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賠償法(2012修訂)
2012-10-26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2009-12-26中華人民共和國經濟合同法[失效]
1981-12-13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關于如何理解和執行法律若干問題的解答(五)
1992-07-01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2001修正)
2001-04-28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批準《生物多樣性公約》的決定
1992-11-0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法》的決定
1986-12-02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
1979-07-08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所得稅法
1980-09-10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檢察院組織法[修正]
1979-07-05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修訂]
1989-02-21全國人大關于漢語拼音方案的決議
1970-01-01中華人民共和國歸僑僑眷權益保護法
1990-09-07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技術推廣法
1993-07-02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
2006-04-29印刷業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01農藥管理條例(2017修訂)
2017-03-1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關稅條例(2013年修正)
2013-12-07國務院關于修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的決定
2013-01-3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重點工作部門分工方案的通知
2013-05-30國務院批轉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見的通知
2013-02-03國務院關于廣東省海洋功能區劃(2011—2020年)的批復
2012-11-01國務院關于發布第八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的通知
2012-10-31國務院辦公廳轉發民政部等部門關于加強見義勇為人員權益保護意見的通知
2012-07-19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少數民族事業“十二五”規劃的通知
2012-07-12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2010修訂)
2010-12-04國務院關于鄭州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復
2010-08-19國務院安委會關于集中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的通知
2010-07-27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
201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