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直屬檢驗檢疫局:
為切實做好出口肉類產品的檢驗檢疫工作,2001年7月26日至30日,國家質檢總局在青島召開了出口肉類檢驗檢疫工作會議。會議分析了當前出口肉類檢驗檢疫工作中所面臨的形勢,討論并制定了《出口肉類檢驗檢疫基本要求(試行)》(附件一)、《向歐盟出口禽肉的檢驗檢疫要求(試行)》(附件二)、《向俄羅斯出口豬肉、牛肉的檢驗檢疫要求(試行)》(附件三)、《向俄羅斯出口禽肉的檢驗檢疫要求(試行)》(附件四)。現將上述文件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
附件一:
出口肉類檢驗檢疫基本要求(試行)
為了提高我國出口肉類的安全衛生質量,鞏固和擴大我國出口肉類的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制定本要求:
1.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應與當地農牧部門建立協調配合機制,了解和掌握屠宰動物來源地的真實動物疫情、疫苗、獸藥、飼料等使用情況,協調建立健全出口肉類供宰動物疫病防治體系和殘留監控體系。
2.供宰動物應來自檢驗檢疫機構備案的養殖場,養禽場應實行“五統一”管理方式(即統一供應禽苗、統一防疫消毒、統一供應飼料、統一使用藥物、統一收購屠宰)。
3.供宰動物不得來自疫區。
4.供宰動物須憑農牧部門出具的《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進屠宰場,并在證書中注明詳細檢疫項目。無有效《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的動物不得用于屠宰加工出口肉類。
5.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供宰動物的宰前檢疫工作,不合格者,不得用于屠宰加工出口肉類,并視情況停止不合格動物所在飼養場或地區的動物用于屠宰加工出口肉類。并及時將情況向當地農牧部門通報,并上報國家質檢總局。
6.所有出口肉類加工企業均須獲得檢驗檢疫機構的衛生注冊,進口國或地區有要求的還需獲得進口國或地區主管當局的注冊資格。檢驗檢疫機構應加強對出口肉類注冊企業的監督管理,嚴格執行專廠專號專用制度,嚴禁非注冊企業生產的肉類以注冊加工企業的名義出口。
7.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肉類加工企業實行駐廠獸醫檢驗檢疫監督制度。出口肉類生產的全過程須在駐廠獸醫的監督下進行,否則不得出口。
8.出口肉類加工企業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及進口國家或地區的要求,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桿菌、空腸彎曲菌等)進行檢測和自控,建立質量保證體系。
9.檢驗檢疫機構須加強宰后檢驗檢疫工作,對出口的肉類要進行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動物病原體和殘留物質的實驗室檢驗工作。逐步將出口肉類加工廠全部納入殘留物質監控計劃范圍。
10.進口國家或地區主管當局有其他要求的,還必須按其要求實施嚴格檢驗檢疫。
11.出口肉類的包裝材料、包裝箱(袋)上的品名、企業名稱、注冊編號、生產日期等的標注必須符合進口國家或地區的要求。
12.出口肉類的運載工具必須符合獸醫衛生要求,并在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運載工具須具備良好的制冷設備和密封性能,運輸過程中應保證所需的溫度。
13.檢驗檢疫機構須派員對出口肉類進行監督裝運,并根據檢驗檢疫結果記錄和實際裝載情況出具《獸醫衛生證書》。
14.國家質檢總局對駐廠獸醫和簽證獸醫實行備案管理制度,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應將駐廠獸醫及其對應的企業名單、簽證獸醫名單報國家質檢總局備案。
15.各局應高度重視出口肉類的檢驗檢疫工作,配備必要的技術人員和工作條件、完善和充實實驗室手段以確保檢驗檢疫質量。
16.國家質檢總局對出口肉類檢驗檢疫實行產地局負責制,并實行責任追究制度。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肉類的檢驗檢疫工作應明確分工與責任到人,一旦出現檢驗檢疫質量問題,將視情況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
附件二:
向歐盟出口禽肉的檢驗檢疫要求(試行)
為了保證我國對歐盟出口禽肉的安全衛生質量,鞏固和擴大我國出口肉類的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制定本要求:
一、動物衛生要求
1.各檢驗檢疫機構應與當地農牧部門建立協調配合機制,了解和掌握屠宰動物來源地的真實動物疫情、疫苗、獸藥、農藥和飼料等的使用情況。
2.根據檢驗檢疫系統與農牧部門之間的分工和國務院協調會議紀要要求,出口禽肉的供宰家禽須有農牧部門出具的《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并在證書中注明詳細檢測項目及飼養場所在地區的疫情情況,沒有有效《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的家禽不得用于屠宰生產出口肉類。
3.供宰家禽應來自歐盟認可地區的經檢驗檢疫部門備案的養殖場,養殖場應實行“五統一”管理方式(即統一供應禽苗、統一防疫消毒、統一供應飼料、統一使用藥物、統一收購屠宰)。供宰家禽不得來自疫區。
4.供宰家禽應有農業部指定的青島動物檢疫所或上海農業科院出具的新城疫病毒分離和腦內致病指數小于0.4的證明。
5.檢驗檢疫機構應加強對家禽宰前檢疫和宰后檢驗檢疫,宰前檢疫不合格者不得用于屠宰加工出口禽肉,宰后檢驗檢疫不合格者,不得出口。
二、加工衛生要求
6.冷卻后的禽肉中心溫度應為0℃~4℃。
7.分割車間的溫度應控制在12℃以下。
8.嚴格按歐盟93/119指令的要求,改造或更新麻電設施,保證麻電效果。
9.工作服必須集中清洗消毒,統一發放。
10.加強對家禽屠宰后浸泡、冷卻設備運轉的控制,用水量必須符合歐盟71/118指令的規定。
11.加工廠實驗室應加強飲用水、清洗消毒效果、原料、半成品、成品等方面的檢測。
12.開展企業的HACCP培訓,在輸歐企業全面建立并實施HACCP計劃。
13.根據承諾,按國標每年至少1~2次水質全項檢驗,加工廠每月進行加工用水的微生物檢測。
14.禁止使用氯制劑清洗消毒禽肉產品或污染禽肉產品。
三、檢驗檢疫監督
15.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禽肉加工廠實施官方獸醫駐廠檢驗檢疫監督制度。
16.加工廠在屠宰加工出口禽肉前須向當地檢驗檢疫機構申報,經檢驗檢疫機構同意并派出駐廠獸醫后方可開始生產。駐廠獸醫監督出口禽肉生產的全過程,特別是要做好相關宰前宰后檢驗檢疫、加工廠衛生管理、衛生標志的加貼及產品的加工存放等的檢驗檢疫監督工作,保證加工廠的生產條件及其生產出的產品符合歐盟的要求。沒有在駐廠獸醫監督之下生產的禽肉,不得出口。
17.嚴格執行專廠專號專用制度,嚴禁非注冊加工廠生產的禽肉以注冊加工廠名義出口。檢驗檢疫機構對注冊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長期未生產出口產品、生產加工條件不符合要求的或故意違反相關規定造成嚴重后果的企業,取消其注冊資格。
18.檢驗檢疫機構應每年至少一次(不定期)對企業實驗室的水平進行考核和評估。
19.所有出口禽肉生產包裝后必須按照歐盟97/712/EC指令的要求加貼衛生標志。衛生標志的式樣由質檢總局另行通知。出口的禽肉須專庫存放。
20.出口禽肉的加工廠必須全面啟用質檢總局統一設計的18種規范化記錄表格,并做好以下記錄:
(1)每天開始生產前的檢查記錄;
(2)職工個人衛生檢查記錄;
(3)宰前檢疫記錄;
(4)宰后檢驗檢疫記錄;
(5)生產情況的記錄(包括開始生產時間、生產結束時間、產品種類、數量);
(6)廢棄物記錄表;
(7)化學物質使用情況記錄表;
(8)衛生消毒情況記錄表;
(9)各車間溫度記錄表。
上述記錄必須經駐廠獸醫審核簽字。
四、監裝與出證
21.出口歐盟的禽肉產品出口放行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農牧部門的有關證明(包括動物產地檢疫證明、新城疫病毒檢測報告)完整有效。
(2)工廠生產、衛生控制記錄齊全。
(3)經檢驗檢疫部門檢驗檢疫合格。
22.出口的禽肉應在駐廠獸醫的監督下在生產加工廠直接裝運出口。裝運的冷藏集裝箱,必須在駐廠獸醫的監督下進行清洗消毒。
23.檢驗檢疫機構必須按歐盟指令2001/598/EC規定要求出具《衛生證書》(格式B)。不允許異地換發證書。簽字獸醫手簽須報國家質檢總局備案。
24.檢驗檢疫機構必須加強出口禽肉中殘留物質監控工作。出口的禽肉中的殘留物不得超過2377/90/EEC指令要求的殘留最高限量標準。
25.檢驗檢疫機構必須監督出口禽肉加工廠使用符合衛生標準的包裝材料,包裝箱(袋)上的品名、加工廠名稱、注冊編號、生產日期等須符合歐盟的要求。
五、責任
26.所有出口加工廠必須強化質量意識,凡是因加工廠未按規定進行生產的,將按規定予以嚴肅處理,直至取消其相關的認證認可資格和出口資格。
27.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禽肉實行責任追究制。未按規定實施檢驗檢疫的,一經發現予以嚴肅處理,并直至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
附件三:
向俄羅斯出口豬肉、牛肉的檢驗檢疫要求(試行)
為了保證對俄羅斯出口豬肉、牛肉的安全衛生質量,鞏固和擴大我國出口肉類的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特制定本要求。
一、動物衛生要求
1.各地檢驗檢疫機構應與當地農牧部門建立協調配合機制,了解和掌握屠宰動物來源地的真實動物疫情、疫苗、獸藥、農藥、飼料等的使用情況。
2.根據檢驗檢疫系統與農牧部門之間的分工和國務院協調會議紀要要求,出口肉類的供宰動物不得來自疫區,并須有農牧部門出具的《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證書中應注明詳細的檢測項目。沒有有效《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的動物不得用于生產出口肉類。
3.供宰動物應來自經檢驗檢疫機關備案的規模化養殖場。供宰動物不得來自疫區。
各檢驗檢疫機構要加強對供宰動物的宰前和宰后檢驗檢疫工作,經宰前檢疫不合格者,不得用于屠宰,并視情況停止不合格動物所在飼養場或地區的動物用于屠宰加工出口肉類,并及時將情況向當地農牧部門通報,并上報國家質檢總局。經宰后檢驗檢疫不合格者,不得出口。
二、加工衛生要求
4.各出口加工企業應建立健全衛生質量管理體系,推行GMP、SSOP和HACCP質量管理體系,并有相關的記錄。
5.各檢驗檢疫機構要在出口產品生產之前對注冊企業的加工和衛生條件進行檢查,確認符合條件后,方可開始生產。
6.各出口加工企業必須將生產加工各環節的衛生措施落到實處,保證符合有關規定。
7.各出口加工企業在生產加工過程中,必須按照國家有關標準及進口國家的要求,對食源性致病微生物(尤其是致病性大腸桿菌、沙門氏菌、李斯特桿菌、空腸彎曲菌)進行檢測和自控。
三、檢驗檢疫和監督
8.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產品的生產過程實行駐廠監督制度。加工企業生產出口肉類前須向當地檢驗檢疫機構申報,經檢驗檢疫機構同意并派出駐廠獸醫后方可開始生產。駐廠獸醫監督出口肉類生產的全過程,非在駐廠獸醫監督之下生產的肉類,不得出口。
9.嚴格執行專廠專號專用制度,嚴禁非注冊加工廠生產的肉類以注冊加工廠名義出口。檢驗檢疫機構對注冊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長期未生產出口產品、生產加工條件不符合要求的或故意違反相關規定造成嚴重后果的企業,取消其注冊資格。
10.各檢驗檢疫機構必須對出口肉類加工廠質量負責人及有關檢驗檢疫人員的培訓不得少于每年一次,使之全面了解和掌握國家有關法律法規、技術標準及進口國家或地區的檢驗檢疫要求,忠于職守,自覺控制產品質量,保證出口肉類的安全衛生質量。
11.檢驗檢疫機構應每年至少一次(不定期)對企業實驗室的水平進行考核和評估。檢驗檢疫機構還要對企業的產品抽樣進行致病性大腸桿菌(0157-H7)、沙門氏菌、李斯特桿菌、空腸彎曲菌進行檢測,并按國家殘留監控計劃的要求做好殘留檢測工作。凡不符合有關規定的一律不得出口。
12.出口二分體的豬肉、牛肉,胴體上應加施檢疫驗訖章。肉類的外包裝(紙箱、編織袋、布袋等)應用中俄文注明生產企業名稱、注冊編號除應加施檢疫驗訖章的二分體豬肉、牛肉外,其他產品應在外包裝上標明生產日期,并施加一枚直徑為50mm的CIQ標志。
四、監裝出證
13.運輸出口肉類的運輸工具必須具備良好的密封性能、良好的制冷設備,保證運輸過程中所需要的溫度條件,并在檢驗檢疫機構的監督下進行嚴格的消毒處理。各地檢驗檢疫機構必須派員對出口肉類進行監督裝運,并根據檢驗檢疫結果記錄和實際裝載情況出具《獸醫衛生證書》。
14.俄羅斯獸醫局將派獸醫在中國的出境口岸與中國檢驗檢疫機構的獸醫專家一起對向俄羅斯出口的豬肉、牛肉進行檢查。對檢查合格的,俄方獸醫將在中方出具的《獸醫衛生證書》的背面背書。對經檢查不符合出口要求的,經雙方確認,將該批產品退回到原發貨企業。國家質檢總局將對發生問題的原因進行調查,誰出問題誰負責。請有關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特別是綏芬河局和滿洲里局要做好出口肉類離境前的查驗工作,對不符合出口要求的,堅決退回,并將有關情況傳真報國家質檢總局。
15.俄羅斯獸醫來華的費用由進出口商負擔。
附件四:
向俄羅斯出口禽肉的檢驗檢疫要求(試行)
為了保證我國對俄羅斯出口禽肉的安全衛生質量,鞏固和擴大我國出口肉類的國際市場,促進對外貿易的健康發展,制定本要求:
一、動物衛生要求
1.各檢驗檢疫機構應與當地農牧部門建立協調配合機制,了解和掌握屠宰動物來源地的真實動物疫情、疫苗及獸藥、農藥、飼料等的使用情況。
2.根據檢驗檢疫系統與農牧部門之間的分工和國務院協調會議紀要要求,出口禽肉的供宰家禽須有農牧部門出具的《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并在證書中注明詳細檢測項目及飼養場所在地區的疫情情況,沒有有效《動物產地檢疫合格證》的家禽不得用于屠宰生產出口肉類。
3.供宰家禽應來自經檢驗檢疫部門備案的養殖場,養殖場應實行“五統一”管理方式(即統一供應禽苗、統一防疫消毒、統一供應飼料、統一使用藥物、統一收購屠宰)。供宰家禽不得來自疫區。
4.檢驗檢疫機構應加強對家禽宰前檢疫和宰后檢驗檢疫,宰前檢疫不合格者不得用于屠宰加工出口禽肉,宰后檢驗檢疫不合格者,不得出口。
二、加工衛生要求
5.冷卻后的禽肉中心溫度應為0℃~4℃。
6.分割車間的溫度應控制在12℃以下。
7.工作服必須集中清洗消毒,統一發放。
8.加強對家禽屠宰后浸泡、冷卻設備運轉的控制。
9.加工廠實驗室應加強飲用水、清洗消毒效果、原料、半成品、成品等方面的檢測。
10.開展企業的HACCP培訓,在出口企業全面建立并實施HACCP計劃。
11.按國標每年至少1~2次水質全項檢驗,加工廠每月進行微生物檢測。
三、檢驗檢疫監督
12.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禽肉加工廠實施官方獸醫駐廠檢驗檢疫監督制度。
13.加工廠在屠宰加工出口禽肉前須向當地檢驗檢疫機構申報,經檢驗檢疫機構同意并派駐廠獸醫后方可開始生產,駐廠獸醫監督出口禽肉生產的全過程,特別是要做好相關宰前宰后檢驗檢疫、加工廠衛生管理、衛生標志的加貼及產品的加工存放等的檢驗檢疫監督工作,保證加工廠的生產條件及其生產出的產品符合衛生要求。非在駐廠獸醫監督之下生產的禽肉,不得出口。
14.嚴格執行專廠專號專用制度,嚴禁非注冊加工廠生產的禽肉以注冊加工廠名義出口。檢驗檢疫機構對注冊企業實行動態管理。對長期未生產出口產品、生產加工條件不符合要求的或故意違反相關規定造成嚴重后果的企業,取消其注冊資格。
15.檢驗檢疫機構應每年至少一次(不定期)對企業實驗室的水平進行考核和評估。
16.所有出口禽肉應在包裝的中縫處加貼50mmCIQ標志。出口的禽肉須專庫存放。
17.出口禽肉的加工廠應做好以下記錄:
(1)每天開始生產前的檢查記錄;
(2)職工個人衛生檢查記錄;
(3)宰前檢疫記錄;
(4)宰后檢驗檢疫記錄;
(5)生產情況的記錄(包括開始生產時間、生產結束時間、產品種類、數量);
(6)廢棄物記錄表;
(7)化學物質使用情況記錄表;
(8)衛生消毒情況記錄表;
(9)各車間溫度記錄表。
上述記錄必須經駐廠獸醫審核簽字。
四、監裝與出證
18.出口禽肉產品出口放行時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農牧部門的有關證明(包括動物產地檢疫證明、新城疫病毒檢測報告)完整有效。
(2)工廠生產、衛生控制記錄齊全。
(3)經檢驗檢疫部門檢驗檢疫合格。
19.出口的禽肉應在駐廠獸醫的監督下在生產加工廠直接裝運出口。運載工具必須在駐廠獸醫的監督下進行清洗消毒。
20.國家質檢總局已與俄羅斯確認了中國向俄羅斯出口禽肉的《獸醫衛生證書》格式和內容(證書樣本見附)。出口禽肉的獸醫衛生證書和檢驗檢疫標志由標準與法規中心統一印制,各直屬局負責本轄區內證書和標志的使用管理工作。不允許異地換發證書。簽字獸醫手跡須報國家質檢總局備案。
21.檢驗檢疫機構必須監督出口禽肉加工廠使用符合衛生標準的包裝材料,包裝箱(袋)上要標明品名、加工廠名稱、注冊編號、生產日期等。
五、責任
22.所有出口加工廠必須強化質量意識,凡是因加工廠未按規定進行生產的,將按規定予以嚴肅處理,直至取消其相關的認證認可資格和出口資格。
23.檢驗檢疫機構對出口禽肉實行責任追究制。未按規定實施檢驗檢疫的,一經發現予以嚴肅處理,并直至追究主要領導的責任。
附:獸醫衛生證書(略)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房地產管理法(2019修正)
2019-08-26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商品檢驗法(2018第二次修正)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車輛購置稅法
2018-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
2009-12-26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國務院關于職工探親待遇的規定》的決議
1981-03-06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的決定(1993)
1993-12-29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品管理法(2001修訂)
2001-02-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票據法》的決定(2004)
2004-08-28全國人大常委會關于批準《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巴基斯坦伊斯蘭共和國政府關于打擊恐怖主義、分裂主義和極端主義的合作協定》的決定
2006-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籌備委員會關于香港特別行政區有關人員就職宣誓事宜的決定
1997-05-23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訴訟法
1989-04-04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國家安全機關行使公安機關的偵查、拘留、預審和執行逮捕的職權的決定
1983-02-02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1986-04-12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關于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名額和選舉問題的決定
1992-04-0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法
1997-03-14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
1996-10-29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2009第二次修訂)
1999-08-30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許可法
2003-08-27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地方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和地方各級人民政府組織法》的決定 附:第四次修正本
2004-10-27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2019修正)
2019-03-02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2017修正)
2017-10-07快遞暫行條例
2018-03-27疫苗流通和預防接種管理條例(2016年修正)
2016-04-23旅行社條例
2009-02-20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城區老工業區搬遷改造的指導意見
2014-03-03國防交通條例(2011修訂)
2011-01-08國務院關于印發生物產業發展規劃的通知
2012-12-29國務院關于表揚全國“兩基”工作先進地區的通報
2012-09-05國務院安委會辦公室關于召開全國深入開展嚴厲打擊非法違法生產經營建設行為專項行動視頻會議的通知
2010-10-25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
201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