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 南? 省? 海? 南? 中? 級? 人? 民? 法? 院
民? 事? 裁? 定? 書
(2007)海南民三終字第31號
上訴人(原審原告)符開仁,男,1932年5月1日出生,漢族,澄邁縣老城鎮大道村民委員會大場村人,農民,現住該村。
委托代理人符鴻生,男,1974年2月5日出生,漢族,澄邁縣老城鎮大道村民委員會大場村人,農民,現住該村。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澄邁縣老城鎮大道村民委員會(簡稱大道村委會)。
法定代表人陳雄,該村委會主任。
被上訴人(原審被告)澄邁縣老城鎮大道村民委員會大場村民小組(簡稱大場村民小組)。
法定代表人楊志高,該村民小組組長。
第三人謝貽忠,男,1952年4月1日出生,漢族,澄邁縣老城鎮大道村民委員會大場村人,農民,現住澄邁縣老城鎮城江南路3號。
委托代理人謝世孝,男,1980年9月8日出生,漢族,澄邁縣老城鎮大道村民委員會大場村人,教師,現住白蓮中心學校。系謝貽忠兒子。
委托代理人謝秋英,女,1979年8月16日出生,漢族,澄邁縣老城鎮大道村民委員會大場村人,農民,現住海口市大英村四里80號。系謝貽忠女兒。
上訴人符開仁因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糾紛一案,不服海南省澄邁縣人民法院(2006)澄民初字第323號民事裁定,向本院提起上訴,本院依法組成合議庭審理了本案,現已審理終結。
原審法院認定,國家對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采取登記、發證的制度。原告主張1980年取得訟爭地即老城墟南門橋東0.9畝水田的承包經營權,其僅提供證人到庭佐證,雖然原告的證人王錄文當庭出示1984年原告的土地使用證,但其表示全隊的土地使用證至今仍在其手中尚沒有發放至個人。所以,原告主張取得訟爭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缺乏證據。而第三人謝貽忠在1991年12月與被告訂立承包合同并經老城鎮人民政府監證,從而取得訟爭地的承包經營權。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請解決。因此,原告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訴訟主體不適格,告知原告應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請解決。據此,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第一款第(一)項、第一百三十條、第一百四十條第一款第(三)項之規定,裁定如下:駁回原告符開仁的起訴。案件受理費200元由原告符開仁負擔。原審宣判后,原告符開仁不服,向本院提起上訴。
上訴人符開仁上訴稱,一、上訴人取得本案訟爭之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眾所周知的事實,根據有關的司法解釋,這是不需要上訴人舉證的。但是,為了法院查明本案事實,上訴人在原審階段提供了大量的證人來證明了這一事實。這些證人與上訴人沒有利害關系,并且都是1980年分田到戶時的村干部,其證詞具有極大的可信度??稍瓕彿ㄔ憾忌岜厩竽?,認為上訴人"僅提供證人到庭佐證",沒有1984年的土地使用證,就認定上訴人主張取得爭議地的土地承包經營權缺乏證據。上訴人認為,原審法院的這種對事實的認定是錯誤的,因為它脫離了實際。實際是1984年的土地使用證,在上訴人所在的第二生產隊全部沒有發放至個人,而不僅僅是沒有發放至上訴人一個人。難道這個實際能全盤否定第二生產隊在1980年分田到戶這個事實嗎?可見,原審法院對這個事實的認定是唯心的,而不是唯物的。二、原審法院適用的法律錯誤。原審法院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涉及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第一條第二款的規定:集體經濟組織成員因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提起民事訴訟的,人民法院應當告知其向有關行政部門申請解決。據此認為原告與本案沒有直接利害關系,訴訟主體不適格,從而駁回了上訴人的上訴。上訴人認為,上訴人在1980年分田到戶時已依法取得了本案爭訟土地的承包經營權,這本是不爭的事實,可原審法院卻由于上訴人沒有手持土地使用證而認定上訴人"未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原審法院對事實的認定是錯誤的,因此,原審法院適用的法律也理所當然是錯誤的。三、由于上訴人于1980年已依法取得本案爭訟土地的承包經營權,而該地又沒有依法經過任何調整。因此,大道村委會、大場村民小組于1991年12月與第三人謝貽忠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是無效的,該合同的簽訂已構成了對上訴人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侵犯。為保護上訴人合法的土地承包經營權,上訴人特提起上訴,上訴請求:1、撤銷海南省澄邁縣人民法院(2006)澄民初字第323號民事裁定書;2、依法確認上訴人取得本案爭訟土地的合法的承包經營權;3、依法確認被上訴人大道村委會、大場村民小組與第三人謝貽忠于1991年12月簽訂的土地承包合同無效。判令謝貽忠在一個月內拆遷在 上訴人承包的0.9畝土地上的全部建筑物,歸還上訴人0.9畝土地的承包田。
被上訴人大道村委會、大場村民小組均未到庭,也未提出書面答辯意見。
第三人謝貽忠陳述稱,1、上訴人沒有與村集體訂立土地承包合同,未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本案爭議的土地屬村集體所有,村民應當與村集體訂立土地承包合同,方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本案中,上訴人主張自1980年村集體就將爭議地發包給其使用,但除了提供1984年的土地使用證外,未能提供1980年村集體將爭議地發包給其使用的承包合同或相關材料。而1984年的土地使用證于1984年才由澄邁縣人民政府統一印制,它既沒有發包方的名稱、承包期限和起止時間,且證人出庭作證時也已當庭證實1984 年的土地使用證并沒有發放至上訴人,因此,根本無法證實1980年村集體就將爭議地發包給上訴人使用。一審法院據此認定上訴人沒有實際取得土地承包經營權是符合事實的。2、上訴人訴請人民法院將爭議地的承包經營權確認由其享有已超出人民法院應當受理的范圍。目前的立法對土地承包經營權的保障是以土地承包合同為基礎,如果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沒有與集體訂立承包合同而請求法院判決確認其享有土地承包經營權,其訴訟請求沒有充分理由。如人民法院將這類糾紛作為民事案件處理,則會涉及農村公共事務管理的問題。因此,人民法院不宜將其作為民事案件受理。3、第三人已取得爭議地的承包經營權。第三人提供1991年12月簽訂并經澄邁縣人民政府認可的聯產承包責任制合同手冊,足以證實村集體在農村第一輪土地承包中,已根據土地使用現狀將爭議地發包給第三人的事實。第三人的承包經營權應得到法律的保護。4、第三人作為原告起訴上訴人土地承包經營權侵權糾紛一案,澄邁縣人民法院已于2006年8月12日做出(2006)澄民初字第145號判決,上訴人于2006年8月23日又以相同的訴訟標的及事實、理由提起土地承包經營權侵權之訴,由于訴訟標的及事實、理由相同,上訴人的請求可在(2006)澄民初字第145號案件中得以主張及實現,其在(2006)澄民初字第145 號案件做出判決后又以同樣的訴訟標的及事實、理由提起訴訟,這行為屬于重復訴訟,據此,也理應駁回其起訴。綜上所述,第三人認為,一審判決正確,上訴人上訴無理,請依法駁回其上訴請求。
審 判 長 文 妙??
審 判 員 羅 葵??
審 判 員 蔡大武??
二00七年一月十八日
書 記? 員??? 馮? 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受案登記表
2020-10-14人民法院刑事裁定書(假釋用)
2020-10-14人民法院提押票(刑事案件用)
2020-10-14人民法院出庭通知書(刑事案件用)
2020-10-14抗訴(上訴)案件出庭檢察員意見書
2020-10-14刑事賠償立案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責令具結悔過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解除監視居住決定書
2020-10-14×××公安局監視居住執行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逮捕證
2020-10-14×××看守所健康檢查筆錄
2020-10-14×××公安局詢問通知書
2020-10-14×××公安局扣押物品、文件清單
2020-10-14人民檢察院補充立案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立案理由審查意見通知書
2020-10-14起訴意見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逮捕決定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逮捕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延長偵查羈押期限通知書
2020-10-14人民檢察院不批準延長偵查羈押期限決定書
2020-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