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的法律分析
正當防衛的含義
刑法第20條規定:“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和其他權利免受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為,對不法侵害人造成損害的,屬于正當防衛,不負刑事責任”。
正當防衛的構成要件
1.正當防衛主觀條件必須是為了使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財產權利和其他權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實施的;2.正當防衛起因條件必須有不法侵害行為發生;3.正當防衛時間條件必須是正在進行的不法侵害;4.正當防衛對象條件必須是針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行;5.正當防衛限制條件不能明顯超過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
正當防衛的實施條件
1.只有在國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法權利受到不法侵害時;2.必須是在不法侵害正在進行的時候;3.必須是對不法侵害者本人實施防衛,而不能對無關的第三者實施;4.正當防衛不能超過必要的限度,造成不應有的損害。
正當防衛的法律適用
防衛適當對不法侵害人所造成的人身傷害乃至于死亡,由于在排除社會危害性的防衛目的支配下的防衛行為已具有阻卻刑事違法性,因而不負刑事責任。而防衛過當則在對不法侵害人造成的人身傷害中剔除了合理部分后,不合格的部分無法被阻卻,因而仍要承擔刑事責任。
防衛過當的含義
防衛過當,指防衛行為明顯超過必要限度,對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損害的行為。
防衛過當的法律特征
1.在客觀上具有防衛過當的行為,并對不法侵害人造成了重大的損害2.主觀過錯性。這是犯罪構成的一個法定要求。防衛過當防衛人承擔刑事責任的主觀基礎是有過失或者間接故意(不能是直接故意),正是因為在這種過失或者間接故意支配下造成了侵害人不應出現的重大損害結果才負法律責任3.防衛過當作為一中特殊的犯罪行為,卻沒有特定、具體的客體,可能是對他人生命利益造成損害,也可能是對他人的財產造成的損害等等。
防衛過當的認定
1.既要分析不法侵害的手段、緩急、參加人數等,又要分析防衛的地點、手段、后果及主體的體力和心理態度。經過對比系統分析和綜合研究,如果認定防衛強度和不法侵害強度基本相當,那正當防衛不過當,而如果防衛強度明顯大于不法侵害強度,這種強度又不是制止不法侵害行為所必須的,即是懸殊的或是完全多余的,這就應認定為防衛過當,應負刑事責任。
2.正當防衛所保護的法益性質,決定著不法侵害行為的性質,從一定程度上決定著正當防衛的強度和時間上的緩急。而對于一般輕微的法益遭到的不法侵害,即使防衛行為不能保護,也不能造成不法侵害人重大傷亡。
3.不法侵害已經著手,形成了侵害的緊迫性,但侵害強度尚未發揮出來,因此無法以侵害強度為標準,只能以侵害的緊迫性為標準,確定是否超過了正當防衛的必要限度。
正當防衛與防衛過當的關系
目前比較一致的觀點是轉化說,認為“防衛過當是由正當防衛轉變成的”, “防衛過當是正當防衛的量變引起質變的結果。正當防衛超過必要限度造成不應有的危害,正當防衛就轉化為防衛過當?!?該觀點以正當防衛為防衛過當的前提。只是由于正當防衛明顯超出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損害而被認為是犯罪。這一說法無法解釋為什么同屬正當防衛的正當目的性,并受這一正當目的支配的防衛過當仍要負刑事責任的原因和根據;不能說明正當防衛目的的正當性、手段的適當性和行為的相應性與防衛過當在主觀上的罪過、手段上的不當和行為的超限度之間的轉化過程。在該觀點看來,正當防衛和防衛過當僅僅在于客觀后果的程度是否超出一定的限度。這是很難令人信服的。因為,根據因果關系明顯超出必要限度造成嚴重后果是有相應的行為造成的。但是,防衛過當形成之前并無正當防衛存在。首先防衛過當的結果不會是正當防衛行為的產物;其次,從構成要件的符合性看,在防衛過當之前不存在可資認定正當防衛的全部構成要件。 因此,超出必要限度根本上是防衛行為的超出,結果過當則是行為過當的結果而已。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進行離婚協議公證應該注意什么
2020-12-09根據婚姻法規定,分居多久可以起訴離婚?
2020-11-11協議離婚需要多長時間呢
2021-02-19法院判決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1-02-11假離婚買房后多久復婚
2021-03-03軍人訴訟離婚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16離婚孩子撫養權怎么判
2021-01-13孩子撫養權法律規定有哪些?離婚時確定子女撫養的具體辦法是什么?
2020-11-23子女撫養費是否可以變更,子女撫養費變更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14怎么寫子女撫養權協議書?
2021-01-02離婚子女撫養權歸屬協議范本是怎樣的?
2021-02-28夫妻財產公證書的辦理流程是怎樣的?
2021-02-03婚前財產的法律規定
2021-03-13離婚房產如何分割呢?
2021-01-13離婚房產分割原則有哪些?
2020-12-30如何辦理離婚析產,涉及哪些稅務問題?
2020-12-03婚前財產公證的步驟有哪些
2021-02-28婚前財產公證協議書的范本
2020-12-15婚前財產公證一個人可以辦理嗎
2021-03-17婚內財產協議公證如何辦理
2021-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