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權眾籌的法律法規有哪些。股權眾籌不得向社會公開或者變相發行,融資人或者融資人發起的融資企業股東人數應當符合《證券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
2。股權眾籌融資平臺應遵守投資者適宜性管理制度,為參與其業務的投資者設置準入條件。要在明顯位置公示風險警示底線,充分揭示產品風險,并與投資者簽訂風險揭示書。
3。股權眾籌融資平臺應建立信息披露制度,確保投資者能夠按照投資合同約定的時間獲得約定的融資項目信息,不存在誤導或虛假信息披露。目前,從國內外眾籌平臺的運作情況來看,雖然出資人與投資者的關系屬于公司與股東的關系,但在出資人與投資者之間,投資者明顯處于信息弱勢地位,其權益容易受到損害。
眾籌平臺通常承諾,在集資者未能籌集資金后,確保資金返還給投資者。本次承諾是基于第三方銀行托管或“頭福寶”類似產品。但是,眾籌平臺一般沒有規定當投資者成功募集資金但未能履行對投資者的承諾時,是否將投資返還給投資者。當出資人成功募集資金但未能兌現向出資人承諾的回報時,眾籌平臺上既沒有對出資人的懲罰機制,也沒有對出資人權益的救濟機制,也沒有對出資人的退款機制。
嚴格來說,既然是股權投資,就不應該要求它有固定收益,否則就會變成“清倉實債”。但出資人至少應在項目融資相關材料中向投資者披露預期收益。一旦預期收益無法實現,在實踐中就會產生一些爭議。
作為投資股東,投資者有權獲得公司正確使用募集資金的信息以及投資后公司經營狀況的相關財務信息,這是股東權利的基本內涵。
雖然行業規定眾籌平臺有監督資金使用的義務,但由于參與者分散,在現實條件下很難完成對整個資金鏈運作的監督,空間的普遍性和眾籌平臺自身條件的局限性。即使募捐者沒有按照承諾的用途使用資金,也無法有效地阻止和防范風險。
這個環節與私募股權投資的投后管理階段有些相似。作為股東,投資者的基本權利是了解被投資公司的經營狀況。雖然業內對眾籌平臺也有類似規定,但在實踐中缺乏可操作性。我們只能希望,對于眾籌平臺的強制性要求和對不履行義務的嚴厲處罰在法律法規中盡快出臺。同時,對于公司或眾籌平臺向投資者發布或傳遞的信息,最好有專業律師的認證。
股權眾籌平臺應遵守投資者適宜性管理制度,為參與其業務的投資者設定準入條件。要在明顯位置公示風險警示底線,充分揭示產品風險,并與投資者簽訂風險揭示書。還有其他相關問題想知道,歡迎咨詢法律BA網免費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口腔醫療事故患者如何要求索賠
2020-12-05在我國毒駕被抓一般怎么處罰
2020-11-13監外執行有哪些適用條件,監外執行如何實施
2020-12-13夫妻沒有領結婚證小孩歸哪方撫養
2020-12-25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
2021-02-23申請回避必須暫停審理嗎
2021-01-31不服交通事故認定,能否提起訴訟
2020-12-29合同中是否需要約定稅率
2020-11-20申請執行人不配合股權變更能否提存
2020-12-05辭退保姆說實話嗎
2020-11-22賣家是否要按約付中介費
2021-02-21冒名頂替簽訂勞動合同的效力
2020-12-19工傷事故賠償有什么標準
2020-12-08用人單位使用勞務人員有哪些規定
2021-03-17勞動人事爭議是一裁終局嗎
2020-11-23定期壽險與終身壽險有哪些區別
2021-01-29保險合同變更中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了哪些
2020-11-12人身保險管轄是如何規定
2021-03-19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三)
2021-01-02交警調解保險公司不出面怎么辦
2021-0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