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隱瞞房屋已被抵押的事實出賣房屋是否構成犯罪。《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條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在簽訂或者履行合同過程中,以非法占有為目的,騙取對方財產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處或者單處罰金;數額巨大或者有其他嚴重情節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數額特別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別嚴重情節的,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一)以虛構的單位或者他人名義簽訂合同的;(二)使用偽造、變造、作廢的票據或者其他虛假財產的權利憑證作為擔保;
(3)無實際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額合同或部分履行合同的方式引誘對方繼續簽訂和履行合同;
(4)收到貨物后逃逸,支付貨款,(五)以其他方式騙取對方財物的。第二百三十一條單位犯本節第二百二十一條至第二百三十條所列罪的,對單位判處罰金,并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和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照本節各條的規定處罰。第二,合同詐騙罪的構成要件是什么?首先,對象元素。本罪的客體是復雜客體,侵犯了合同另一方的財產所有權和市場秩序。在客觀方面,本罪表現為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捏造事實、隱瞞事實、騙取對方財物、數額巨大的行為。對于簽訂合同騙取財物的行為,判斷行為人是捏造事實還是隱瞞事實的關鍵是弄清行為人的實際履約能力。也就是說,行為人明知自己沒有實際履行合同的能力和保證,故意制造虛假印象,使簽訂合同的人產生錯覺,并“自愿”與騙子簽訂合同,達到騙取財物的目的。這是合同詐騙罪的主要客觀特征。
3。主體要件本罪的主體是一般主體。自然人達到刑事責任年齡,具備刑事責任能力的,可以構成本罪。根據本節第23L條的規定,單位也可以成為本罪的主體。本罪發生在合同簽訂、履行過程中,主體是合同當事人之一。本罪的主觀方面只能是故意,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財物的目的。如果行為人主觀上沒有上述詐騙故意,但由于各種客觀原因,致使合同無法履行或者所欠債務無法清償的,不能以本罪論處。非法占有的主觀目的既包括行為人本人占有非法所得,也包括單位或者第三人占有非法所得。
以上是對“隱瞞房屋抵押事實是否構成犯罪”的回答我們可以理解,隱瞞房屋已經抵押的事實,構成合同詐騙罪。如果您想了解更多其他法律知識,我們還提供專業的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再次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刑事訴訟法偵查階段辯護律師規定有哪些
2021-02-18贈送面積不寫入合同怎么辦
2021-02-17勞動糾紛申請強制執行需要多久
2021-01-02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取保候審保證書怎樣寫
2020-11-12蓄意造假做偽證如何處罰
2021-01-24車禍傷殘鑒定時間
2020-11-18房貸新政下毀約能否要回購房定金
2020-12-17如何認定挪用公款
2020-11-21如何辦理執行案款提存手續
2021-01-11光污染的法律規定有哪些
2020-12-10銀行不按勞務合同履行工作怎么辦
2021-02-28交通意外險的投保方式有哪些
2021-03-22中國保監會有權處罰外資保險公司嗎
2020-11-11快速理賠時間的規定是有哪些
2021-01-27分紅保險主要特點及購買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06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無責任方保險理賠流程
2021-02-19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應該向誰索賠
2021-01-15飲酒出事故保險公司應該負責嗎
2021-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