貸款擔保必須抵押嗎?《民法典》將于2021年1月1日生效,《擔保法》將于2020年12月31日生效。屆時,這一規定將被民法典取代,相關司法解釋也將失效。《民法典》施行前的規定如下:
根據法律規定,擔保有五種方式,即擔保、抵押、質押、留置和質押。
1。保證。擔保,是指保證人與債權人約定,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保證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主合同義務或者承擔責任。擔保人承擔擔保責任后,有權向主債務人追償。實際償還額大于主債權的,保證人只能在主債權范圍內對債務人行使追索權。保證人的訴訟時效為兩年,自保證人履行保證責任之日起計算。保證人無權向債權人索償。其權利主要是抗辯權和抵銷權。2抵押貸款。抵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不轉移對抵押物的占有,以抵押物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擔保法的規定將抵押物折價,或者以拍賣、變賣抵押物的價款優先受償。
3。誓言。質押是指債務人或者第三人將其動產轉讓給債權人,或者其財產權受債權人控制,以動產或者財產權作為債權的擔保。債務人不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對動產或者財產權折價,或者依照擔保法的規定對拍賣、變賣動產或者財產權所得的價款優先受償。
4。留置。留置權,是指在保管合同、運輸合同、加工合同中,債權人按照合同約定占有債務人動產,債務人未按照合同約定的期限履行債務的,債權人有權依照擔保法的規定留置財產,財產折價或者拍賣、變賣的價款優先受償。5存款。定金是指合同一方為保證合同的履行而向另一方預付一定金額的款項的行為。債務人履行債務后,定金應當抵價或者追回。支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約定的債務的,無權追償定金;收取定金的一方不履行合同約定的債務的,應當雙倍返還定金。當事人只能提供上述五種擔保,但不能創設新的擔保形式。五種擔保方式產生的法律效力有以下區別:擔保產生的權利是債權,無優先受償權;定金產生的權利也是債權,無優先受償權;抵押權,留置權和質權取得擔保物權,并對擔保物及其變現所得價款享有優先受償權。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擔保的形式并不單一,因此擔保不一定需要抵押物。保證人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但要注意保證中的一些事項,避免不必要的糾紛。如果您的情況比較復雜,律師協會還提供律師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參加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發生醫療事故后的調解方式有哪些
2021-01-04沒結成婚怎樣證明一方出資進行裝修房產
2021-03-20合同詐騙是怎么處罰的
2021-01-03合同債權保全特點有哪些
2021-02-06商場顧客摔傷誰負責
2020-11-18取保候審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11怎么辦理解除勞動關系手續
2021-01-24保險合同的體現形式包含有哪些
2021-03-03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財產保險合同中有哪些免責條款
2020-11-27車禍保險公司多久賠償
2021-02-02誠信原則的運用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2021-02-21保險合同期滿誰能領保險金
2020-12-06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
2021-01-30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
2021-01-27土地流轉有哪些條件
2021-02-17除了搶種搶建,還有什么方法能提高征地拆遷補償
2021-02-16如何通過拆遷維權獲取最大利益
2021-03-08農村宅基地和房屋拆遷補償標準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17拆遷補償安置房買賣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1-03-07